构建中国锡铟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专访云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勇

2025年11月25日 10:50 25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512411
云锡锡业分公司数字化现代生产线

作为全球锡铟产量首位的企业,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锡”)正在谱写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2025年前三季度,云锡实现营业总收入415亿元,利润总额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6%,高于行业优秀值112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5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为云锡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为展现“百年云锡”向“世界云锡”迈进的实践路径与战略举措,云锡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围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动产业现代化等议题回应关切。

构建锡铟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持续提升规模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并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与安全化方向不断迈进。“随着经济持续发展,锡在工业领域的优势愈发凸显,应用无处不在、作用无可替代。”孙勇指出。

云锡作为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全产业链企业,拥有业内最丰富的资源储备、最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最齐全的产品门类,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锡生产加工基地。自2005年以来,云锡锡产销量持续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其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50%,全球占有率超四分之一,锡、铟资源储量共同奠定了其全球“双龙头”的产业地位。

面对新发展阶段,云锡如何加速全产业链布局、优化结构、培育核心产品与竞争优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发展先进制造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云锡积极把握这一方向,加快推进锡铟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521444
孙勇参加2025年中国有色金属报告会

“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我们坚持精准发力,不断夯实发展根基。”孙勇表示。作为拥有142年历史的国有企业,云锡始终是云南省实体产业与工业文明的重要代表。2023年以来,云锡通过深入研判,确立以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多战略单元协同支撑的发展路径,致力于打造以锡为核心的实体产业集团。

为此,云锡围绕主业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核心优势:依托锡业股份构建有色金属原材料战略单元,依托物流公司构建供应链及物流战略单元,依托新材料公司构建新材料及精深加工战略单元,依托锡都实业公司构建资产管理及配套产业战略单元。同时,以云南锡铟实验室为平台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以云锡职业技术学院为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由此形成的“4+2”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全产业链协同效率不断提升。

锡、铟作为稀有金属,资源有限且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云锡将提升锡铟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视为重要政治责任。‘十四五’期间,我们立足全球视野,确保每年资源储备增量大于消耗量。”孙勇强调。目前,云锡保有锡资源储量占全球10%,铟资源储量占全球30%,均位居世界第一。

此外,云锡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积极布局高成长与高潜力赛道,推动产品向冠军单品及下游复配方向转型,持续巩固在全球锡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近年来,云锡加大新材料产业投入,提出“211”任务目标:主要单品全球市场占有率20%以上,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利润总额10亿元。“锡新材料要代表行业最高水平,其无处不在、无可替代的价值正日益凸显,并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高端材料领域,云锡以敏捷制造为依托,持续推进技术突破:攻克BGA焊锡球成型制备技术,成功进入国际头部企业;率先实现低α辐射锡的国产化量产与销售;锡膏与焊片首度应用于汽车行业,“云锡制造”的应用版图不断扩展。

目前,云锡已形成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取得以先进锡铟材料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构建中国锡铟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坚实基础。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是贯穿云锡全产业链发展的核心主线。”孙勇表示,“我们将立足国际前沿,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十四五”以来,云锡持续强化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统筹教育、科技与人才发展,聚焦研发投入、平台建设与成果转化,构建起以锡铟实验室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

521443
云南锡铟实验室展厅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云锡坚定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科技制高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正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加速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云锡围绕技术攻关、市场应用与产业保障协同发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转化路径。

从复杂粗锡绿色高效精炼技术领先行业,到四丁基锡填补国内空白,再到甲基磺酸银实现国产化替代,云锡推动锡产品实现从“以吨计价”到“以克计价”乃至“以颗计价”的历史性跨越。

2021年以来,云锡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超过50%。“今年1—10月研发投入10.52亿元,同比增长5.67%,预计今年研发投入将超12亿元。”孙勇介绍。

相比同行业,云锡具备多金属完备的产业基础、全链条专业技术与全产业链成熟经验等突出优势。孙勇表示,云锡将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聚焦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与应用研究,加快锡铟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在关键环节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同时,云锡持续强化锡铟创新链“链主”地位。2021年以来,累计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及主体17个。其中,云南锡铟实验室成为国内唯一专注于锡铟全产业链多学科综合研发的省级实验室,并牵头组建云南省首批创新联合体——云南省锡铟产业创新联合体。

依托锡铟实验室,云锡致力于建设锡铟行业核心技术攻关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人才引育基地,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探索构建“AI+全产业链实验室”,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智能采选、冶炼及新材料开发全流程协同体系,推动实验室成为行业科技创新高地与原创技术策源地。云锡还面向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双聘”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的专家,切实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与教育链有效衔接。

展望“十五五”,云锡将巩固在锡铟行业的领军地位,面向全球引进顶尖战略科学家与领军人才,加快突破锡铟高端材料与关键制备技术,实现科技创新价值的全面跃升。

用好“关键一招”

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依靠持续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我们聚力深化提升,不断激发改革活力。”孙勇强调。

云锡坚持运用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推进改革,聚焦增强核心功能与提高核心竞争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全面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实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全覆盖。各级企业全面落实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及不胜任退出机制,近3年来,50名中初级管理人员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

骨干员工中长期激励在云锡历史上首次实现实质性突破——下属新材料公司成功实施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计划,成为云南省首家依据《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推行股权激励的企业。

孙勇指出,国企改革是一项持续不断的任务。新一轮三年改革行动,旨在在已解决发展基础问题的基础上,推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提升,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改革的本质,是通过机制变革激发企业活力。”

改革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云锡预计生产金属总量超过175万吨,同比增长20%以上;实现利润预计超80亿元,同比增长约6倍;进出口总额预计超85亿美元,同比增长5倍。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强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聚焦主业发展,云锡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与转变。”孙勇总结。

国之所需,云锡所向。“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锡生产国,也是最大的锡消费国。云锡致力于成为全球最优锡铟产品供应商、全球最优锡铟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5年,我们将继续优化资源端、冶炼端及再生资源端布局,力争全球锡产量占有率提升至三分之一,进一步增强产业引领力。”

“‘十五五’期间,云锡将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围绕产业链优势,加快建设更加可靠、可控、高水平的现代化企业,基本建成锡行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孙勇表示。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