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电解槽运行工况智能监测系统研发成功

2025年11月20日 13:25 33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在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升级的驱动下,电解铝行业告别依赖人工经验的传统生产模式,迈向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化新阶段。作为电解铝生产的核心设备,电解槽的运行工况直接决定了生产效率、能源消耗与安全水平。针对电解铝行业长期存在的参数监测滞后、槽况判断模糊、故障预警不足等痛点,北京核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铝电解槽运行工况智能监测系统应运而生,以全链路智能感知与精准决策能力,成为守护电解铝生产的“智慧大脑”。

四维协同架构:

构建全链路智能监测体系

该系统以“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为核心逻辑,构建起由四大核心模块组成的闭环监测体系,各部分无缝衔接,实现从槽内微观状态到生产宏观调控的全维度覆盖。

作为该系统的“感知触角”,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槽内电解质熔融状态下数据采集器堪称技术突破的核心。这款国内外独创的微型采集装置,将液相线温度捕捉器、流动性传感器、精密温度测量元件和时序控制器等多套精密装置高度集成,外形虽如普通热电偶般简洁,却能在电解槽高温、强磁、强腐蚀的恶劣环境中实现稳定工作。其突破性在于解决了传统监测设备单点测量、功能单一的弊端,实现了多参数同步采集,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全面的原始数据支撑。

工业无线网络系统与网络计算机系统构成该系统的“传输中枢”与“数据底座”。工业无线网络系统凭借抗干扰能力强、传输延迟低的优势,将采集器获取的实时数据无损耗传送至网络计算机系统;后者则承担着数据接收、存储与分发的关键作用,可同时处理整个工区电解槽的海量运行数据,为大数据分析提供稳定可靠的硬件支撑,打破了传统生产中“数据孤岛”的困境。

大数据AI综合分析软件是系统的“智慧核心”。它不仅整合了所有采集的槽况数据,更搭载了针对电解铝工艺特性开发的专用算法,能够深度挖掘参数间的关联规律,实现从“数据”到“决策”的转化。与传统依赖人工经验的判断方式不同,该软件通过机器学习不断优化模型,让槽况判断更具科学性与时效性。

精准感知与智能研判:

让电解槽“开口说话”

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电解质的各项参数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如同一张无形的“关系网”——流动性增大往往伴随电导率提升与黏度降低,过热度异常则直接影响电解质的溶解能力与流动状态,而过热度正常但流动性差的情况,又可能与电解质成分失衡或炭渣堆积相关。这些参数与电解槽的热平衡、阳极效应频次、两水平高度、伸腿及槽帮形状等核心表象紧密关联,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系统的核心优势正在于对这种复杂关系的精准把控。数据采集器可同步捕获初晶温度、过热度、分子比、槽温、流动性、电导率和黏度等七大关键参数,是槽内直接测量的真实数据。这些被称为电解槽“健康指标”的参数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送至上位机。AI分析软件随即启动多维度分析:不仅监测单个参数是否超标,更通过算法识别参数间的异常关联——例如当过热度正常但流动性突然下降时,系统会自动关联电解质成分与炭渣状态数据,判断可能的故障原因。

当监测到参数超标或关联异常时,系统会立即触发分级报警提示,同时结合历史数据与工艺标准,自动生成具体的调整措施建议,如调整下料量、优化电解温度等。这种“报警+建议”的模式,让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响应,将故障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中“事后补救”的被动局面。

落地价值凸显:

降本增效的生产引擎

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该系统展现出极强的实用性与经济性。电解铝厂每个工区仅需配备一套系统,即可实现对辖区内所有电解槽的全覆盖监测,实时掌握每台设备的槽况动态及关键参数变化趋势。这种集约化监测模式,不仅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更大幅减少了人工巡检的工作量与误差率。

在生产效益提升方面,系统通过稳定电解槽工况,有效提高了电流效率与能源利用效率。数据显示,传统电解铝生产中单次漏槽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万元,而该系统通过提前预警病槽、漏槽等潜在故障,可显著降低此类事故发生率。同时,基于精准参数调整的生产模式,能够减少阳极效应频次与电解质损耗,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行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该系统的环保价值同样突出。通过优化电解槽运行参数,可有效降低单位铝产量的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助力企业实现节能降碳目标,契合国家对高耗能行业的绿色发展要求。

电解铝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本质上是通过数据赋能打破“灰箱生产”的局限。铝电解槽运行工况智能监测系统,以独创核心技术为支撑,将复杂的电解槽运行过程转化为可量化、可预测、可控制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从保障生产安全到提升生产效率,从降低能源消耗到助力绿色转型,该系统正成为电解铝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装备,为行业数字化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推动电解铝生产迈入“精准控制、高效低碳”的全新时代。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