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科学家论坛开启跨区域联动、开放式发展新阶段沪滇共促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11月06日 9:54 42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张弦 周大伟
10月30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贵金属学术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铂族金属分会、腾冲科学家论坛组委会办公室主办,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腾冲科学家论坛中心承办的腾冲科学家论坛——新材料与产业金融创新发展专题活动暨2025年贵金属论坛在上海举行。
会议围绕新材料产业、科技、金融发展深入交流,聚焦新材料领域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动云南的“资源禀赋”与上海的“创新禀赋”实现战略对接,共同探索新材料与产业金融协同发展的新机制与新路径。作为该论坛创办3年来首次走出云南举办的专题活动,本次会议不仅是“双招双引”的重要实践,也开启了跨区域联动、开放式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腾冲科学家论坛主席顾秉林,中国科学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涂善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腾冲科学家论坛组委会副主任张向明,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强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郭俊梅,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建峰等出席活动。云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腾冲科学家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尚朝秋主持开幕式。
段德炳在致辞中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今年前三季度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产业韧性持续增强,发展潜力不断释放。数据显示,1—9月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6125万吨,同比增长3.0%;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进出口贸易总额30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4%。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4万亿元,利润总额3451.5亿元。他强调,贵金属作为有色金属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新兴和未来产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随着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推进,贵金属的战略地位将愈发重要。
段德炳提出,全行业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从4个方面聚力推动贵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持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二是要持续推动融合化发展,三是要持续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四是要持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顾秉林表示,全球新材料产业正处于技术加速迭代、跨界融合深化的关键阶段。稀贵金属作为“工业维生素”,在新能源、高端芯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贵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与低碳生产技术成为行业转型的必然方向,而产业金融的创新则为科技成果转化与项目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是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重要纽带。他期待通过本次论坛凝聚共识、推动务实合作,为全球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王建强表示,2024年,全球贵金属市场在宏观环境影响下出现结构性变化,中国贵金属总需求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同比提升9.7%。他指出,贵金属集团作为云南省属首家整体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构建起“贵金属新材料制造—资源循环利用—供给服务”的全链条绿色产业体系。贵金属集团将持续推进“四链”融合,强化科技创新对国家和市场需求的支撑能力,加快产业化、绿色化、数字化、国际化布局,全面推进“补链、延链、强链”。他倡议,行业应共同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反对无序竞争,构建绿色低碳、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孙世刚通过现场视频方式作了关于氢能源电化学的主题报告。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吕坚,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物理学会主席、西班牙阿拉贡纳米科学与材料研究所教授何塞·玛丽亚·德·特雷萨等专家围绕贵金属应用与发展等主题作了专题报告。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双招双引”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发布了《2025贵金属蓝皮书》,并同期举行云南新材料产业“双招双引”对接会。本届论坛还设有“贵金属新技术与应用”“贵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与价值管理”“贵金属+AI新技术新应用”3个分论坛。
来自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媒体代表共计450余人参会。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