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科研设计院所和高校负责人座谈会召开
2025年10月30日 14:1 38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张雪卉

10月28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的2025年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科研设计院所和高校负责人座谈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高水平自立自强,引领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会议总结了2024年有色金属行业科研设计院所与高校的发展成效,对行业“十五五”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与科学谋划,为推动有色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明确方向。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建峰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有研科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艾磊,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梁书锦,云南省贵金属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强等出席会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常务副会长贾明星主持会议。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讲话
葛红林在讲话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行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在全球的竞争力持续增强,行业战略地位愈加凸显。表现为主要经济指标向稳向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自主可控水平稳步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数智化转型步伐加快、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7个方面。
葛红林肯定了有色科研设计院所和高校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一是积极实施国家重大科技研发项目,二是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创新人才获奖励表彰,三是行业科研设计院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四是行业设计研究单位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五是行业高校突显人才培养与创新活力。
葛红林强调,“十五五”有色行业科技进步,需要在6个方面下功夫,要坚持支撑和服务国家战略导向,要坚持筑牢关键矿产资源安全基石,要坚持全面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强化有色金属行业数智赋能,要坚持全方位国际交流合作,要强化行业创新人才培养。
葛红林提出,要积极开展钢铁与有色耦合研究和应用。建议高度重视钢铁和有色制造流程的镶嵌相融研发、钢铁与有色的物料循环利用研究,关注钢铁与有色材料之间的替代研究、钢铁和有色科技成果的互动转化研究、钢铁与有色智能化的互学共鉴研发。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常务副会长贾明星主持会议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建峰致辞
李建峰表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建院60年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兴院、创新强院”理念,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深耕应用基础研究,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同频共振,与行业的众多院所、高校和企业共同发展进步。一是服务国家战略,坚持自主创新,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对稀有金属材料的需求;二是持续深化改革,打通“实验室样品到中试产品到产品化商品”的路径,形成全链条创新模式;三是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梁书锦作报告
梁书锦在特邀报告中系统介绍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建院60年来的发展历程。他表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为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材料,保障了国家稀有金属材料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同时,他还重点介绍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先进钛及钛合金、超导材料、难熔金属材料、核级锆材等领域的突破。

专题报告环节,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国有研科技集团等7家科研院所、高校的有关负责人,结合各自发展实际,围绕行业特色型人才培养、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及深化产学研用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分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部主任刘华、副主任王怀国主持该环节。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实地参观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及西部超导公司等。
会议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协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公司承办。来自全国有色行业的科研设计院所和高校负责人及专家学者130余人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