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在一线】安庆铜矿解开尾料脱水“循环死结”

2025年10月20日 11:19 28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镍铅锌   作者:

在当前矿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破解传统生产模式下的效率瓶颈与环保难题,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近日,安徽铜陵有色安庆铜矿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在尾选铁硫产品脱水环节完成了一项技术革新。这项革新不仅打破了资源“无效循环”的魔咒,更将环保压力成功转化为“绿色竞争力”。这一突破的背后,是企业智能化矿山建设战略的精准落地,更是一支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智慧与担当,为行业提供了一份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范本。

长期以来,该矿的硫精矿与脱硫泡沫处理流程深陷“循环泥潭”。原流程需要通过硫精矿过滤系统、脱硫泡沫浓缩池及板框压滤机等多台套设备协同作业。然而,部分设备仅能分选单一性质的矿物,导致大量非磁性矿物无法有效地分离,致使在系统内反复循环。这不仅造成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转、能源与资源的双重浪费,更因含硫物料“跑冒滴漏”引发环保压力与日俱增。

“过去,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大量循环物料,设备故障率高,员工劳动强度大,还总担心环保指标。”一位一线班组长回忆说。这一困局,本质上是传统生产模式在资源精细化利用与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本领恐慌”。

面对难题,安庆铜矿以建设“设备自动化、操作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的智慧矿山为战略指引。其技术团队——这支由劳模领衔、骨干支撑的科技创新队伍,摒弃“头痛医头”的局部修补思维,以新质生产力理念为核心,围绕绿色、智能、高效三大目标,打出一套“流程再造+智能配置+绿色升级”的“组合拳”,从根本上解开了这一“循环死结”。

重构流程减污染。团队以解决环保难题为出发点,果断地提出砍掉冗余的脱硫泡沫浓缩选铜流程、停用低效磁选压滤机、重新制订了“12米浓缩池主导+9米池辅助循环”的新方案。新方案通过将脱硫泡沫直接泵送至硫精矿过滤系统前的搅拌槽,与硫精矿合并处理,构建了一条闭环式的绿色流程,从源头杜绝了非磁性矿物的无效循环,彻底解决了含硫物料外排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流程改造后,外排尾矿的尾砂量大大减少,延长了尾矿库使用年限。同时,由于硫产品颗粒归仓,也降低了过去因硫元素影响可能导致外排水酸碱波动的环保隐患。

优化配置提效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智能化循环设计”,将原系统中因设备衔接不畅而“跑冒滴漏”的资源重新纳入循环体系。团队为关键设备建立电子档案,利用中控系统的PLC自动化控制和视频监控功能,实现实时监控与精准调控,确保了资源颗粒归仓。这一智能化要素配置,让过去被视为废料的流失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系统稳定性与处理效率大幅提升。

技术升级降成本。团队摒弃“高能耗、高人力依赖”的旧模式,在技术升级中追求极致效率。新方案无需投入新设备,通过流程精简,实现了硫资源近乎100%的高效回收。人力配置得到优化,原本负责操作尾矿选铜、选硫及压滤机的20名员工被分流至其他关键岗位。设备能耗显著降低,仅电费一项,每年预计可节约数十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的双重跃升。

此次技改的成效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呈现出显著的“乘数效应”,更让一线员工切身体验到了科技的力量。“以前,我们在岗位上时刻守着设备,8小时不停地手动调整阀门、记录数据,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还怕出纰漏。”有着多年一线操作经验的王师傅感慨道,“现在好了,中控室的大屏幕上各种数据一目了然,系统能自动报警、智能调控,我们只需要在电脑前监控,工作轻松多了,效率还高了不少。”

从过去的“现场手动操作”到如今的远程“智能调控”,员工操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工作环境也更加安全舒适。

“此次突破是向新质生产力要答案、要效益的生动体现,更是我们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的重要成果。”该矿矿长陈佳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新质生产力在矿山各环节的应用,依托这支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让智能化矿山的蓝图在该矿变为现实。我们期待,以此次技术革新为起点,持续探索矿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为推动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贡献‘安铜智慧’与‘安铜方案’。”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