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赋“能” “锂”争上游——遂宁锂电产业集群突围发展之路

2025年09月23日 10:27 18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有稀土   作者:

园区内企业“门挨门、面对面”,产品库与原料库仅一墙之隔;天齐锂业、四川裕能、蜂巢能源等头部企业毗邻而居,成为“链”上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形成一条看不见却无比强大的产业“生命线”。

居于成渝腹地的遂宁,正在中国新能源版图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从锂资源开发到综合回收利用,一条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在这里蔚然成型,成为全国锂电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翻看数据,遂宁市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约670亿元,约占四川省锂电产业的1/4,成为四川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的核心引擎;产业规模约占遂宁市工业的1/3,对工业增长贡献率高达86.8%。

近年来,紧扣四川省委赋予的“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和锂电之都”发展定位,遂宁建圈强链、降本增效,推动锂电产业规模较2021年增长超360%,书写了内陆城市产业崛起的生动样本。

产业生态

一棵“产业树”的茁壮成长

纵观全球产业发展史,任何一个产业集群的崛起都不是偶然。遂宁锂电产业的蓬勃发展,源于早早播下的种子和精心的培育。

2013年,在许多地区对锂电产业持观望态度时,遂宁就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在四川省率先规划锂电专业园区。

数年磨一剑,机遇与重任在肩。多年来,统筹遂宁市锂电产业“一盘棋”,遂宁创新性推动射洪市、安居区、蓬溪县分别建设“锂电之都”核心区、引领区、拓展区,形成“三园一区、全域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分区定位、协同发展的模式,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下好了深耕锂电产业的“先手棋”。

一路前行,步伐笃定。这份底气,源于四川省委、省政府对遂宁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2022年,四川省委全会赋予遂宁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和锂电之都”的发展定位。

让遂宁锂电产业生态日益完善的,则是“链主聚链属、链属辅链主”的融通发展模式。

上游“引资源”,天齐锂业、盛新锂业等企业锂资源拥有量约占全球的11%,与甘孜州、阿坝州等锂资源富集地深化合作,构建一体化锂资源保障供应体系,遂宁市基础锂盐产能达8万吨、2024年产量约占全国的7%。

中游“强材料”,聚集四川裕能、四川锂源、富临新能源、四川朗晟等领军企业,建成国内最大的磷酸铁锂生产基地,年产能达46万吨、2024年产量约占全国的18%,匹配正极材料前驱体年产能17万吨,2024年产量约占全国的7.5%;聚集四川翔丰华、四川坤天等负极材料头部企业,年产能达10万吨。

下游“拓终端”,引进蜂巢能源、天劲新能源等终端产品,动力锂电池年产能达22GWh;引进天莱新能源、劲锐通等消费电池产品,年产能达5亿支;蜀矿环锂建成四川省首个全流程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年处理废旧锂电池能力达2万吨。

截至目前,遂宁市已培育规模以上锂电企业50余户,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天齐锂业、四川裕能、蜂巢能源等头部企业如参天大树,众多配套企业如茵茵小草,共同构成一片生机勃勃的“产业森林”。

集群发展

营商环境下的“梧桐树效应”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遂宁,这棵“梧桐树”就是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产业生态。

源于在遂宁市推动的制造业产业链协同产品链配套,一家家企业被拉进本地“朋友圈”。遂宁锂电产业园内,“链上企业”实现了“门挨门、面对面”的近距离配套。

企业之间,“产品库”就是“原料库”,隔墙配套成为常态。这种产业链协同,叩开了“近邻”大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和库存压力,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产生了“1+1>2”的聚合效应。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遂宁锂电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配套率超过50%,市内配套超过80亿元。1—8月份,遂宁锂电新能源产业增加值保持15%的高速增长态势。

就地就近配套外,以“效率革命行动”为抓手,遂宁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为锂电产业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

7月10日,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现场工作会议在遂宁召开。四川省发展改革委通报了2024年度四川省营商环境评价情况,遂宁获得“优秀”等级,成为连续5年被入列“优秀”等级的城市。

荣誉背后,是遂宁坚持“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效率革命行动”,重点聚焦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两件事”,坚持程序不减、时间减半,将涉企服务事项梳理到“最小颗粒”,做到定时化、定量化、公开化、规范化,推动企业办事环节和时限大大压减;上线“项目通”,实行“红黄绿码”三色预警,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预警,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大大提速,这样的服务效率让企业家纷纷称赞遂宁是“最好做生意的地方”。

在要素保障方面,遂宁的创新举措同样可圈可点。通过引导企业用好分时电价等政策,提升供电电压等级降低输配电价,为企业省下真金白银;扩大工业用气“一企一价”范围,持续推进转供改直供,年均节省气费支出超5000万元;规划射洪锂电产业园铁路专用线,开建涪江水运通道项目,推动“公转铁”“公转水”,使物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措施,让企业轻装上阵,也成就了企地之间的信任佳话——盛屯集团9连投,富临精工4连投,重庆天辉2连投……这些数字背后,是企业对遂宁发展环境的高度认可。

与此同时,头部企业扎根遂宁,不断扩能增效。天齐锂业成为全国民营百强企业,裕能、锂源跻身省民营百强企业行列。这些企业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在技术创新上持续突破,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出坚定步伐。

创新突围

培育产业“弯道超车”新动能

产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锂电行业的价格波动和激烈竞争,遂宁没有躺在过去的成绩单上,而是以创新姿态积极构建多线并行的全域产业格局,开启“弯道超车”新征程。

天齐锂业加速硫化锂制备技术产业化,盛威锂业开建固态电池金属锂负极项目,签约落地10GWh固态锂电池及5万辆无人物流车项目。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中国西部锂产品集散中心(仓库区)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刷新。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影响力,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产业联系和协作。

在完成关键锂材料、金属锂负极、固态电解质、固态电池等关键环节布局的同时,遂宁引进钠转干电池、钠电负极材料项目,加速构建钠电池产业链。今年以来,遂宁市新签约固态电池、钠电池等前沿赛道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超400亿元,“锂钠同行”的产业赛道突围正加快实现。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遂宁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40%;与重庆大学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整四川省唯一锂产业省级重点实验室,构建“企业+院校+研究所”新型创新体系,在硫化锂、金属锂研发技术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遂宁不仅建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锂电科技学院,还将院校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每年订单式培养锂电专业技术人才近千人。

金融服务是产业创新的血液。上线运行“信用通”服务平台,完成供应链金融平台一期建设,建成全国首批、西南地区首个碳酸锂期货指定交割仓库……这些金融创新举措,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资金支持。

服务平台建设同样亮点纷呈——成立锂产业协会,《磷酸铁锂》系列团体标准获评全国商会团体标准“领先者”荣誉;建成西南地区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锂离子电池制造业节点和国家锂电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实现覆盖锂电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检测服务。

从“锂业之都”到“锂电之都”,一字之差背后是遂宁从单一材料向全产业链的跃升。如今,遂宁构建起“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电芯制造与集成—终端应用—梯次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初步形成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期货交割、产业基金、检验检测、供应链金融、技术研发、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服务矩阵,是全国发展锂电全产业链的重要地区。

“锂电之都”不仅是产业高地,更是创新策源地。随着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赛道布局逐步完善,遂宁正在书写“锂钠同行”的产业新叙事,为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提供坚实支撑。

遂宁锂电产业的发展表明,通过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强化创新能力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内陆城市同样可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现突破和引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未来,遂宁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力锂电新能源特色优势产业,聚焦上游资源、中游电池、下游终端等关键环节,顺势布局新赛道,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来遂集聚,打造更具行业影响力的“锂电之都”,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遂宁经验”。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