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之巅筑脊梁——中国二十二冶机电公司涿鹿辉耀200MW风储项目开山纪实
2025年09月18日 13:11 14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稀有稀土 作者: 赵越
在河北张家口涿鹿县的山区深处,层峦叠嶂宛如大地舒展的脊梁,缭绕的云雾不时漫过山脊,为这片山野增添了几分苍茫之色。就在这云雾掩映之间,一场关乎清洁能源布局的“攻坚战”正悄然拉开帷幕。
在辉耀镇海拔1600米的陡峭山脊上,10余台明黄色的钩机如钢铁卫士般昂首挺立,巨大的机械臂在近乎垂直的岩壁上精准凿击。这并非电影里的“变形金刚”场景,而是中国二十二冶机电公司涿鹿辉耀一期200MW风储项目的开山筑路现场,更是有色金属产业链向清洁能源领域延伸的生动实践。
60度陡坡上的“攀岩式”施工
“这里的坡度超过60度,部分路段钩机得斜着机身作业,就像攀岩者贴壁而行,稍不留神就有侧翻的危险。”项目工程经理指着悬崖边的施工平台介绍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条宽5.5米的碎石路基已初具雏形,如一条苍龙盘踞山间,蜿蜒向云雾深处的峰顶延伸。而在峰顶,24座将承载130米高风机的机位,正等待着基础浇筑。未来,这里将矗立起由特种钢材、铝合金等有色金属材料打造的“风电森林”。
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风储一体化项目,涿鹿辉耀200MW风储项目不仅肩负着区域能源结构转型的重任,更与有色金属产业紧密相连。风机的塔架需要高强度钢材支撑,叶片依赖碳纤维与铝合金复合材料,储能设备的核心部件更是离不开铜、镍等金属材料。此次开山筑路,正是为这些“金属装备”搭建通往群山之巅的“生命线”。
120兆帕岩层下的“硬骨头”较量
大山的“倔强”远超预期。项目施工区域的石灰岩硬度高达120兆帕,相当于普通混凝土的3倍,给开挖作业带来了极大挑战。“一锤下去只留个白印,有时候一整天下来,岩壁才被凿开20~30厘米。”一位操作液压锤的工人无奈地说。每天,数不清的合金钻头在岩层中“粉身碎骨”,工人收集起崩裂的岩芯,那些带着螺旋纹路的石柱,被大家戏称为“大山的肋骨”。而每一根“肋骨”的破碎,都意味着向清洁能源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在WT-03机位所在的山头,一场“削峰之战”正昼夜不停。为满足130米高风机的安装需求,40米高的山体必须被整体削平,开拓出足够宽敞的平台。钩机的履带碾过风化石,发出刺耳的碎裂声;液压锤每秒数次的冲击,震得人脚底发麻;钻头与石灰岩碰撞时迸出的蓝紫色火星,在山间格外醒目。山风卷着石粉,将操作手的工装染成了“灰白色”,但他们手中的操作杆始终稳定,因为他们深知,眼前的每一寸开挖,都在为后续风电设备的吊装筑牢基础。
安全防线守护“能源初心”
在百米悬崖边作业,安全是底线。项目现场,安全员的对讲机始终处于公放状态,每一次机械转向、每一次碎石清理,都有实时指令同步;工人腰间的安全绳牢牢固定在岩壁锚点上,两侧密密麻麻的防坠安全网,如“防护屏障”般守护着施工人员的安全;就连钩机的履带都经过特殊加固,确保在25米极限转弯半径处腾挪时万无一失。
这些细致入微的安全措施,既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项目质量的坚守。毕竟,这条通往山顶的路,运送的不仅是施工设备,更是未来输送绿色电力的“能源通道”。
当晨曦刺破夜幕,削平的断崖裸露出新鲜的青灰色岩层,像大地敞开的胸膛,静候着由钢材、铝合金等打造的擎天钢塔在此扎根。阳光穿过岩石缝隙,在施工人员的额头上洒下斑驳光影,汗水汇聚成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入脚下的尘土。“虽然苦,但一想到未来这里的风机转起来,能给千家万户送去绿色电力,就觉得值!”一位参与施工的老工人说。
银链绕山岗铸就清洁能源丰碑
夕阳西下,一天的施工接近尾声。回望山间,新辟的道路如银链般缠绕在墨绿的山峦间,格外醒目;几台钩机仍挺立在孤峰上,机械臂舒展的剪影渐渐融入星群。恍惚间,仿佛看见这些钢铁机械化作羽翼,正将嶙峋群山雕琢成清洁能源的永恒丰碑。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涿鹿辉耀一期200MW风储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输送清洁电力约4.8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万吨,对推动华北地区能源结构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眼下这条用汗水与智慧开拓的“开山之路”。每公里道路上,都布满了风电人的脚印;每寸山石间,都流淌着建设者的汗水。
山石可证,当未来翠绿山间的银白色风机随风起舞,当绿色能源通过有色金属电缆输送到千家万户时,所有参与项目建设的人们,都将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光辉与荣耀。而涿鹿辉耀项目的实践,也将成为有色金属产业与清洁能源领域深度融合的典范,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