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国际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推进深彻改革实践探索

2025年09月16日 10:4 37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破立并举促转型 系统变革启新程

——中铝国际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推进深彻改革实践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回答了国有企业为什么改、怎么改等根本性问题,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国际”)面对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多年累积的风险与矛盾集中爆发的严峻形势,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学习领会“2.26”“11.6”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执行国务院国资委及中铝集团党组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改革的底层逻辑,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以落实“四精”(精益经营、精细管理、精干组织和精准落实)作为改革的主牵引,将提升“三效”(效益、效果和效率)和“三力”(能力、动力和活力)作为改革的落脚点,从大篇章谋划、小切口入手,推动业务体系、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和市场化机制变革落地见效,在改革进程中探寻契合企业战略要求、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融汇员工愿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中铝集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中铝国际通过深化改革成功实现从偏离主营业务到聚焦核心业务的战略性转变,实现从巨额亏损到盈利的历史性逆转,企业多年来积累的风险和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经营业绩显著提升,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在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2024年度中央企业“科改行动”考核评价中,中铝国际旗下6家“科改企业”荣获“1标杆、3优秀、2良好”的优异成绩,改革成效得到广泛认可,改革示范和突破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中铝国际荣登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发布的2025年度四大榜单,充分彰显出该公司在国际市场拓展和竞争中的卓越实力和显著成绩。其中,位列“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全球第84名,在上榜的中国内地企业中排名第9名;分别位列“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最大250家全球承包商”第164名和第141名,在上榜的中国内地企业中排名第48名和第41名。

战略重塑:聚焦主责主业

构筑高质量发展根基

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铝国际准确把握国有企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战略定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实施“一退出五提升”业务结构战略性调整。自2022年起,该公司逐步退出此前占营收相当比重、但属高风险且低效的非主营业务,全面回归至有色金属及优势工业领域,全面优化业务结构,进一步聚焦核心主业,加大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推动产品升级和服务优化,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业务份额,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布局新兴产业。过去3年,中铝国际工业领域业务合同、勘察设计业务合同、EPC业务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以及海外业务合同的占比均实现大幅提升。

中铝国际实施业务结构战略性调整,其本质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法论,服务国家和集团战略,聚焦主责主业,更好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通过实施业务结构战略性调整,中铝国际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的转变,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提升了中铝国际市场适应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能力再造:三驱联动

培育高质量发展竞争优势

中铝国际把能力提升作为全面深彻改革的重要内容,持续推进三大核心能力建设,培育企业新的竞争优势。一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聚焦科技研发四大底层逻辑(科研团队、科研平台、科研机制和科研项目),在矿山开发、有色冶炼、有色加工等领域突破了一批领先的核心技术。中铝国际于202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实现了“十四五”期间国家级奖项的新突破;获得有色行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较2022年翻了一番。二是持续推进组织体系能力建设。围绕打造组织化系统能力的目标,坚持系统思维、体系作战,重点开展市场营销体系、项目管理体系、集成财经体系等六大主业务体系变革,全面实施业务流程重构,优化制度、流程,总部制度精简30%,各所属企业精简20%,梳理确定了28个公司级流程并进行优化,组织体系建设效能和制度流程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持续推进市场竞争能力建设。以项目管理为中心,以成本管控为核心,以现金流把控为重心,持续开展市场营销和项目管理体系改革,推进项目三级管控落实落地。推动极致经营理念穿透落地,强化成本测算与管控,深化二次、三次经营,提升项目盈利水平,强化项目预算全过程管控。

中铝国际通过科技创新能力、组织体系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三驱联动的能力再造,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巩固了中铝国际在传统有色金属行业的市场领先地位,提升了在优势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中铝国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机制创新:市场化改革

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中铝国际深入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及中铝集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创新考核体系、优化人才结构等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组织活力。一是系统实施组织机构变革。聚焦主责主业,通过“四定”(处级机构、处级职数和岗位、科级定员总量、员工总量)和“三步走”策略(业务重塑、组织重构、机制创新),以扁平化为核心,重构“总部—企业—项目部”架构,中铝国际总部职能部门压减31%,管理人员精简56%。中铝国际法人户数较2022年初净压减33%,参股企业户数压减32%,亏损企业户数压减55%。中铝国际用工总量较2022年净压减24%,职能管理人员优化率达70%以上。二是推进市场化机制变革。围绕打造自驱共赢的组织,突出“挣工资”“价值创造分享”的要求,持续提升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质效,通过薪酬考核体系、组织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健全全员市场化的薪酬考评体系,做到每一个项目、每一笔业务、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在岗的员工都明确了年度目标任务、工作进度、考核标准、评价应用等内容,强化刚性兑现,收入能高能低,岗位能上能下。3年来,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的经理层成员通过考核退出22人,否决了企业领导班子绩效40人。

中铝国际以“业务聚焦+层级压缩”为目标,聚焦“三个退出”(退出非主业、退出低效业务、退出冗余机构)和“三个集中”(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向优势领域集中、向高效企业集中),打造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构建了“职能管理+业务管控中心”新型架构,打造部门之间、分子公司之间、部门与分子公司之间的高效协同体系,提升协同效率;将市场化机制深度融入组织变革,以“刚性退出+动态激励”激发活力。改革后,企业管控效能显著增强,管理费用大幅降低,核心业务竞争力全面提升。

党建保障:凝心聚力

引领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中铝国际始终把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两个一以贯之”作为改革的基本遵循,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一是持续以深化理论武装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以规范党委前置研究流程增强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核心功能,以做实“支部建在项目上”纵深推进“七抓”工程,以高质量实施“两带两创”活动不断深化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持续丰富“党建+”内涵,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与生产双向赋能。二是在坚决落实中铝集团工作部署,深入实施文化浸润工程,以党建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归属感和使命感,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改革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在竞聘、转岗等敏感问题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设立人力资源交流培训中心,做好心理疏导和职业培训,凝聚人心,汇聚改革合力。三是狠抓作风建设,明确“四精”工作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论证改革方案,充分听取基层意见,确保改革举措接地气、可操作。该公司坚持严的基调加强作风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确保改革方向不偏离、队伍不涣散、动力不衰减。

中铝国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各级党组织牢牢把握改革方向,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广大党员干部勇担使命、攻坚克难,在改革一线锤炼党性、展现担当。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改革沿着正确轨道稳步前行。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中铝国际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三个总”“两个途径”“三个作用”的国企改革核心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上持续发力;将强化创新驱动,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人才活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展望未来,中铝国际将以“改革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勇当深化国企改革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提供有色金属先进技术、成套装备、集成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的新型工程技术企业奋勇向前。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