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市场呈现矿端约束与需求重构格局
2025年09月11日 11:29 30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有色市场 作者: 周匀
今年上半年LME锡3月期货价走势图 单位:美元/吨
数据来源:同花顺、五矿经研院
今年上半年,全球锡市场呈现高波动特征。预计下半年市场焦点将转向缅甸佤邦锡矿复产进度与“金九银十”消费能否保持韧性,在低库存支撑与需求边际弱化的博弈中,锡价将如何表现令人关注。
上半年锡价呈现宽幅震荡走势
从总体来看,上半年,LME锡价振幅达39%,沪锡价格24万~30万元/吨。具体分阶段来看,1—3月,锡价急涨阶段。LME锡价从24000美元/吨升至38395美元/吨,创近3年以来新高,沪锡主力合约触及29.90万元/吨高位。4月,锡价暴跌阶段。LME锡价回落至28925美元/吨,沪锡主力合约最低跌至23.7万元/吨,单月跌幅18%。5—6月,锡价震荡整理阶段。LME锡价维持在33500美元/吨区间波动,沪锡价格反弹至26万~28万元/吨。
矿端紧缺贯穿供应端
矿山扰动常态化,增量持续下调
缅甸佤邦锡矿复产存疑。尽管佤邦当局多次发布复产文件(如2025年2月《办理开采许可证流程》),但实际复产受雨季提前、开采成本高企(炸药等物资价格涨幅超30%)及30%实物税政策(政府优先重建库存)等多重因素制约迟迟未能实现。
非洲供应修复有限。刚果(金)Bisie矿区虽于4月复产,但因3月M23武装冲突导致停产,损失产能1340吨/月,全年产量指引从2万吨下调至1.75万吨;上半年,玻利维亚因能源短缺减产3000吨,进一步加剧矿端紧张。
新增项目增量有限。今年,仅有澳大利亚Ardlethan尾矿项目投产(贡献500吨产量),紫金矿业Manono锂锡矿、哈萨克斯坦Syrymbet等项目因融资与技术问题,将延期至2026年投产。
矿端紧缺传导至锡锭减产
第一,加工费低迷挤压利润。矿荒导致冶炼厂原料争夺白热化,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云南40%锡矿加工费降至1.1万元/吨,是近5年以来新低;江西60%锡矿加工费跌破6000元/吨,部分冶炼厂因原料库存不足30天被迫停产检修,江西、安徽等地冶炼企业开工率骤降至50%以下。第二,全球精锡产量收缩。其中,中国产量减少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我国精锡产量为8.89万吨,同比下降3.6%。
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精锡及制品直接出口的冲击有限。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出口至美国的锡合金不足1吨,锡材46吨(占出口总量1.3%),锡制品68吨(占出口总量3.8%),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美国对含锡电子组件进口加征10%关税,中国上述产品对美直接出口占比小,短期冲击可控。但是美国关税政策对我国再生锡出口冲击较大,海关数据显示,由于出口成本增长15%,导致上半年我国再生锡出口量骤降17.3%;来自印尼的出口增量虽然有所弥补(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61%,至2.16万吨),但难抵减量。国际锡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精锡供应缺口扩大至0.8万吨。
综合来看,矿端扰动(缅甸复产延宕、非洲地缘风险)与冶炼成本压力(加工费低迷、关税冲击)形成负反馈循环,供应链脆弱性持续。
半导体、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拉动锡需求增长
半导体行业补库前置需求
上半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进入主动补库周期,中游环节(芯片代工、封装测试)库存水平触底回升,企业为应对关税政策及终端需求预期,主动提升原材料备货天数(一季度,全球半导体库存天数环比增加13天),直接拉动锡焊料采购量增长。数据印证了补库转化效果。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9%;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增长8%,这些因素直接拉动锡焊料消费。国际锡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美、日、韩3国锡锭净进口量同比分别激增53%、24%和13%,推动了电子产品领域对锡的刚性需求。上述因素推动上半年海外锡表观消费量增长7%,国内锡表观消费量增长3%。
光伏行业与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拉动了锡需求
光伏行业,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光伏装机量达全年目标的65%(中国完成80GW,占全球120GW目标的67%),装机量增长直接拉动了锡需求。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汽协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虽然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单车用锡量仅为700克,但是产销总量的增加也推动了锡需求增长。
传统领域需求疲软,刚需主导但增长乏力
镀锡板行业,食品包装领域受铝罐替代冲击较大,上半年,镀锡板行业需求增速不足2.5%,需求几乎停滞;锡化工行业,农药、颜料领域需求平稳,仅维持刚性采购;浮法玻璃行业,由于产能出清(产能利用率降至65%),锡基浮法玻璃行业订单量同比下降20%。从总体来看,传统领域需求低迷。
下半年市场核心变量是
矿端供应弹性与需求周期切换
矿端方面,缅甸佤邦矿山复产节奏将主导供应弹性。缅甸佤邦矿山复产进度仍是全球锡供应弹性的核心变量。截至6月底,佤邦锡矿仍处于“许可证获批、未实际投产”状态,复产不断延期主要原因是雨季、资金压力与行政效率三重阻碍。悲观情况下,若四季度佤邦锡矿仍难复产(雨季延长及政策拉锯),全年锡矿缺口将扩大,矿端紧张延续,尤其是在中国进口依赖度高的背景下(缅甸占中国进口总量的51%),供应链脆弱性将会加剧。乐观情况下,即使三季度末佤邦锡矿复产,30%实物税政策将分流出口量,且运输通道修复耗时(如地震破坏的巷道修复率尚不足50%),增量兑现延迟,全年产量或仅仅是同比持平,难改紧平衡格局。有机构预计,今年全年新增产能不足全球需求的1.5%。
需求端方面,“金九银十”消费旺季将成为关键验证窗口。电子产品消费依赖秋季新机型发布与“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但半导体行业周期拐点临近——本轮上行已持续24个月(接近历史均值)。此外,受美国关税压制,消费增速或从上半年的7%,下降至目前的2%~3%。光伏行业因上半年装机透支,下半年订单或环比下降20%~30%,全球表观消费量预计同比转负,锡市场将呈现供需双弱格局。
锡市场结构性机会与长期重构
从长期趋势来看,锡市场面临资源战略重构与需求升级。预计2025年锡市场将凸显“资源稀缺性”与“地缘脆弱性”双重特征:一是供应格局重塑。缅甸政策变动(30%实物税)、印尼出口限制及非洲地缘风险(如刚果(金)M23冲突)倒逼冶炼产能向资源国转移,中国冶炼厂需加速布局海外矿山权益以保障原料安全。二是需求动能转换。半导体高端化(AI算力芯片封装精度提升)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推动单位用锡强度上升,或对冲镀锡板等传统领域需求萎缩。
下半年,锡市场博弈核心在于缅甸佤邦锡矿复产的实际兑现时点与需求韧性的可持续性,锡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则取决于资源掌控力与高端应用场景渗透率。
(作者单位: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