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轻以数字化之力激活发展新动能
2025年08月28日 9:23 30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铝 作者: 张雪濛
走进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轻”)生产现场,处处可见数字化带来的新图景:熔铸厂机械臂稳稳抓起铸锭,原来需要3人操作的老生产线如今仅需1人即可管控;中厚板厂智能仓储里,铸锭自动出入库、信息实时同步;板带厂热轧铝卷无需人工吊运,料位利用率提升近三成……从顶层设计到一线落地,从基础筑牢到创新突破,东轻以数字化为笔,绘就了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新画卷。
顶层设计加硬实力
夯实转型底座
东轻的数字化建设并非一日之功。早在2008年,东轻便开启数字化探索之路,“十四五”以来更是紧扣中铝集团“5111”工作部署、中铝高端智能制造“5+8”总体架构及“12345”发展战略,确立建设“数智东轻”工作目标,以“数字管理、数字经营、数字底座、数字制造”为核心完成顶层设计。据统计,东轻在“十四五”期间数字化建设累计投入超5100万元,从初期的摸索尝试,到如今的多点突破,一步步将转型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坚实的“硬件支撑”与“标准护航”。东轻逐年升级中心机房,架设15台超融合服务器及3台国产化超融合服务器,总存储容量达242TB、服务器算力突破21.9TFlops,既提升了信息系统运行稳定性,也筑牢了网络安全防线;多年储备的数字化运维团队,在硬件安装、软件调试等环节全程发力,成为转型背后的“人才后盾”。
核心系统加高标准建设
贯通全生产链
坚实的底座之上,东轻将数字化逐步渗透到生产经营的核心环节,让数据成为驱动效率的“新引擎”。MES系统一期、二期建设覆盖主要产线,合同管理、生产计划、准发管理全流程在线,生产实绩实时可查;检化验系统与MES深度联动,从检验委托、试验管理到合格证出具,全公司质量检验业务“一网通管”;能源管理平台覆盖东轻主要用电设备,用能情况、设备功耗、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为绿色生产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三大系统协同发力,打通了从生产到质量,再到能源管理的全链条,让数字化真正服务于业务需求。
在标准体系构建上,东轻更是走在前列——2024年6月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级认证,同年7月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编制《有色金属智能制造数字化平台》团体标准,2025年3月再获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三级(集成级)认证……一系列“硬认证”,为东轻数字化建设划定了规范路径,也让转型步伐更稳、底气更足。
生产线焕新:从人工作业
到智能高效的蝶变
“数字化的价值最终在一条条生产线上落地生根,既解放了人力,又提升了效益。”东轻装备部主任侯良友说。
在熔铸厂,由苏联援助建设的中小直径生产线曾长期依赖人工搬运铸锭,锯、车、镗三道工序需要3人班组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占用天车资源,存在安全隐患。如今,机械臂接过了上下料、码垛的任务,实现无人化操作,班组仅需1人值守,效率与安全性双提升。
在中厚板厂三跨仓储区,过去人工操作过跨车、吊运铸锭,还得手动抄录信息,找料时更是要围着库区奔波;现在,铸锭自动出入库、存储、倒库,信息实时共享,再也不用人找料,物料周转效率大幅提高。
板带厂的变化更直观,热轧铝卷下线打标、转运曾是苦差事,还因料位不足需叠层存储,易引发质量问题。数字化改造后,每班次减少1名操作人员,4班合计年减少开支60万元;现场料位增至149个,仓储利用率提升27%,每年因擦滑、磕碰伤导致的产品质量损失减少约36万元,高温烫伤等安全风险事故也彻底消除。
就连技术质量中心的检测环节,也因数字化变得更轻松:过去每天3200kg的试片人工搬运是强体力活,低倍断口冲击时还常有物料飞溅伤人。如今,机械手自动夹持试片上料,实现自动装卸,既减轻了员工负担,又守住了安全底线。
除了引进与升级,东轻还立足自身需求,自主研发承包商管理、人力培训管理等十余个数字化项目,让转型更贴合实际、更具生命力。
如今,东轻正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精益化的道路上不断迈进,数智新东轻的未来,正充满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