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二冶:百米高空的精度之战 草原风电的匠心答卷
2025年08月19日 11:32 19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稀有稀土 作者: 赵欢
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深处,中国二十二冶承建的锦联科右中旗49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建设现场,一幅壮阔的攻坚画卷徐徐展开。该项目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清洁能源发展的重点工程,涵盖了21台6.7MW和11台10MW机组,自启动以来,便得直面设备体量大、运输距离长、地形复杂等多重挑战。建设者们以精细化管理破解难题,用科技赋能加速推进,在广袤草原上书写着新能源建设的硬核篇章。
精管赋能:
高效绿色建造的创新实践
风电项目作为新能源基建的核心载体,项目建设具有“品类杂、体量大、周期长、环境特殊”等显著特征。锦联科右中旗49万千瓦风电项目,是中国二十二冶进一步抢占新能源产业高地的关键布局,其管理水平直接关乎品牌塑造的成色。
该项目部以全链条精准管控打造管理高地,推行“节点刚性管控”体系,将工程拆解为月度攻坚节点、周度量化目标、每日指令清单。尤其在超百米高空吊装等关键工序,明确责任矩阵,通过晨会部署、夕会复盘实现闭环管理。过程管控创新采用“三级联动下沉模式”,定期联合业主、总包、监理三方对账,直面设备供应滞后等“卡脖子”问题,以铁腕执行确保每道工序精准落地。
同时,该项目前瞻性地谋划新技术应用与绿色建造工艺,风机基础采用预应力锚栓组合件式结构,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施工便道采用“碎石+土工布”临时结构,有效地避免了草原植被破坏,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
百日攻坚:
首台风机吊装的精细之战
首台风机吊装是对该项目的首次全面检验。中国二十二冶的项目团队直面草原昼夜温差大、短时阵风突袭等极端条件,创新打造“批量化调度、标准化作业、并行化推进”的施工模式,将吊装全流程拆解为38个关键节点,实施分钟级精准管控。
在塔筒吊装阶段,采用“预组装+分段就位”工艺,提前在地面完成三段塔筒的法兰面精密处理与螺栓预紧,通过全站仪构建三维坐标系,严格控制每段塔筒垂直度偏差。起吊过程中,多台液压同步装置实时微调,配合风速传感器动态数据,在阵风扰动中始终保持稳定姿态。
机舱与叶轮的高空对接,堪称整个吊装的“巅峰挑战”。对接前30分钟,技术人员对所有参数进行再次校准,核对无误后进行协同吊装作业。当最后一条螺栓完成终拧,叶轮在百米高空与机舱实现精准对接。经专业检测,同心度误差远优于行业标准,以绝对精度彰显了施工团队的硬核实力。
全链条管控:
破解草原物资供应难题
风电项目物资管理的复杂性在草原环境中被成倍放大。从长达数十米的叶片、百吨级塔筒到毫米级精度的传感器,项目所需物资品类超过3000种。
为确保物资供应精准高效,该项目团队引入“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构建“运输-仓储-配送”全链条智慧化管控体系。联合设计院、供应商建立三维模型数据库,对每批次物资的技术参数进行预校验,提前消除尺寸偏差、接口不匹配等潜在问题。
针对草原雨季道路泥泞的特点,该项目团队采用“动态路径规划+应急储备”模式,为运输提供最优方案;在项目沿线设置3个临时中转场,储备关键部件备用件,确保极端天气下供应不中断。仓储管理环节推行“分区编码+智能盘点”模式,按设备类型划分为12个功能区,每个货位都配备识别标签。通过全链条智慧化管控,锦联项目一标段物资管理成本降低12%、供应周期缩短18%、质量事故率为零,为草原风电项目物资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锦联样本”。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