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初心永远滚烫——庆祝《中国有色金属报》创刊四十周年
2025年07月05日 10:13 42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本报编辑部
1985年7月,在北京夏日的蝉鸣声中,一份份报头鲜红的报纸从铅字印刷机中缓缓流出。陈云同志亲笔题写的报头——“中国有色金属报”七个大字,承载着时代的使命和行业的期许,正式走进中国有色金属从业者的视野。
40年后,当我们翻阅那些泛黄的合订本,仿佛触摸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脉搏。那些铅字,不仅是新闻,更是镌刻着时代印记的年轮;那些油墨,不仅是记录,更是推动变革的强劲催化剂。
站在40周年的坐标上回望,《中国有色金属报》恰似一位忠实的记录者与同行者,与行业携手共进,历经风雨。从创刊初期的每周一期四版,发展到如今的每周三期八版;从单一的报纸形式,拓展为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多媒体融合传播矩阵;从最初的供给制,转变为发行、广告、活动等多种经营方式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在岁月的洗礼下,《中国有色金属报》不断蜕变,成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跨越。我们见证了中国有色金属从区区百万吨级的产量跃居为世界最大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的辉煌历程,也亲历了行业管理体制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到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再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多次变迁,更感受到了有色金属价格数次巨幅震荡的惊心动魄!新时代,我们见证“新三样”的崛起,也见证了镓、锗、锑和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与稀土一起,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作出重要贡献。我们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一切,为几百万有色人筑起一座精神家园。
当我们的报纸能有益于管理者运筹帷幄、有益于经营者决胜千里、有益于生产者开拓创新……我们倍感自豪!
当你走进报社会议室,最显眼的位置悬挂着陈云同志题写的“中国有色金属报”几个大字。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望仿佛在激励着我们:报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泛黄,但记录的价值永不褪色;技术会不断迭代更新,但守望的初心始终滚烫。
这40年,是《中国有色金属报》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40年。我们始终铭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初心,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部署和方针政策,坚守为行业发展和读者服务的宗旨,宛如一座明亮的灯塔,在时代的浪潮中为行业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行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我们凭借一篇篇及时的新闻报道、一次次生动的人物展现,将行业的改革发展成果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让世界见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崛起与腾飞。
这40年,也是《中国有色金属报》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40年。我们积极拥抱互联网,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大胆创新,实现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中国有色网络电视平台、抖音号等多媒体矩阵融合传播,通过建设平台延伸产业链条、整合资源形成聚合效应、顺应市场需求引领报纸转型,开展战略合作谋求跨界发展,推进媒体融合拓展未来空间,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全媒体融合发展体系。随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钒分会秘书处的加入,在报社的积极影响下,分会已成为企业、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推动行业和企业健康发展。中国有色金属报社出版的《资源再生》杂志也立足资源再生领域,正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路径。
和风吹来春满乾。站在40周年的坐标上回望,《中国有色金属报》与行业共同书写的,是一部从跟跑到领跑的金属史诗。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率先与国际接轨,企业现代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向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大国的跨越,迈出由大到强的高质量发展步伐。2024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7919万吨,相比2014年的4417万吨增长79.28%。
这一成绩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我国几代有色人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辛勤耕耘、不断奋斗的结果。在此历程中,《中国有色金属报》与行业守望相助,从未缺席!
伴随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40年,或有宏大叙事的风起云涌,或有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正是那一段段共同的记忆,串联起今天的我们和有色金属工业的蓬勃发展。
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与时俱进,踏浪前行。
每年3月,在充满希望的春风中,《中国有色金属报》的记者们手举相机、步履铿锵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穿梭。我们坚守在全国两会现场,深入代表委员的驻地和会场忙碌采访,传递行业关切的热点、难点,发出“有色金属”的声音。
每年春节,在万家团圆的时刻,《中国有色金属报》的记者们总是拿起采访本奔波在“走基层”的路上。我们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围绕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主线,以“时时在现场”的状态,深入基层一线,聚焦基层变化、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主题,推出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的报道。
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峰会——企业文化论坛的现场,《中国有色金属报》的记者们与行业翘楚侃侃而谈。我们注重行业和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勇于肩负起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任,引领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为推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大型有色金属矿山的井下、重大项目建设的现场、有色金属企业的高炉前、加工锻造机的机器旁……都曾留下《中国有色金属报》记者的身影。
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有色金属工业的嘱托 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到《总书记的指示,我们落实了!》,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有色篇章》到《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确保建设有色强国健康有序发展》到《中国梦·强国志——走有色金属工业强国之路》,从《坚持不懈进行有色工业体制改革》到《2023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突破7000万吨大关》……我们为改革开放中的有色金属行业鼓与呼。
在新时代,我们直面电解铝产能“天花板”形成,以行业媒体独特的视角,从《电解铝这5年》到《风景这边独好 有色工业上半年走出“大阳线”》;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路上》到《5.3%的背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上大分》,我们记录了有色金属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的伟大成就。
面对正在发展的全球化,用“走出去”重塑新丝路,从《海外寡头攫取大部分利润 国内铜企酝酿“走出去”》到《有色行业“走出去”成果显著》,我们见证了有色金属行业敢为人先,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共联共通,寻求资源保障的非凡之路。
从《WTO管不了中国稀土出口》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就世贸组织裁定美国钢铝232关税违反WTO规则发表声明》,从《稀土是中国应对贸易战的一张王牌》到《应对贸易战,我们准备好了》,再到《对稀土相关物项加强出口管制体现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我们不惧中美贸易战的明与暗,坚定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与行业同呼吸、共命运,追寻正义的真理。
从《有色行业助“神舟九号”飞天》到《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视察宝钛集团自主研发的深潜器载人球壳——“宝钛不错,我知道”》,从《科技创新不断逐新》到《大飞机研制拨云见日 有色加工业宜未雨绸缪》,在科技创新之路上,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突出“国之大者”,从国家战略、产业突破、基层实践和国际影响等方方面面,展现了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创新全链条。
从《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助力神沟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到《蹲点积石山——金川集团脱贫攻坚帮扶点采访日记》,我们记录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书写着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助力脱贫攻坚的答卷。
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辩证看待高耗能行业》,再到“保护母亲河 铝企在行动”专栏……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报道有色金属工业绿色发展之路,为美丽中国建设添上亮丽风景。
疫情时的《以初心聚合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学习教育中的《坚定前行的方向——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之力》《从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说起——论有色行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进程中的《深化中铝改革 做强做优做大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国金属矿业史上最大境外收购 五矿联合体收购秘鲁邦巴斯铜矿》《中铝西南铝成功研制直径10米级运载火箭铝环 刷新世界纪录》……我们与行业守望相助,记录下每一个重要时刻。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有色金属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扎根行业。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的关心和领导下,推出了《党领导下的电解铝法治化市场化改革回顾和启示》《辉煌十年有色志》《服务国家矿产战略 保障国家资源需求》《铜启新章 解码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以科技引领支撑有色强国建设》《更高水平地推动有色金属生态环境保护》等一批行业和社会喜闻乐见的文章。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领航指引下,我们更加有力有效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信笃行、好学能文,勇挑重担、开拓创新,在奋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行业主流媒体的征程中,不断摹绘新画卷、镌刻新华章。
《中国有色金属报》40载岁月,便是行业发展的生动见证,用文字铸就了集体记忆,记录着每一步的坚实足迹。正如报社记者感慨:“我们记录的不仅是金属的重量,更是时代的质量。”
40周年,是礼赞,也是起点。40岁的《中国有色金属报》不惑、不忧、不惧,仍是勇士,永远在路上,永远热血沸腾。
江河奔涌,于波涛滚滚处更显波澜壮阔;时光荏苒,在接续奋斗中尽显担当作为。当我们将创作的目光纵深千年时空,看到中华民族因时而变、因势而新,既重视在赓续中积淀,又善于在传承中发展的伟大历程;当我们身处行业发展的滚滚浪潮中,看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不断发展的成就,发现产业工人一滴滴辛勤的汗水时,就找到了一篇篇精品报道和一个个创新创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中国有色金属报》将持续坚定不移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启迪、找思路、找答案,奋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行业主流媒体,为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行业凝聚力,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有色金属的光芒永续传承、生生不息。
40年风雨兼程,让《中国有色金属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站在40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国有色金属报》再次整装待发,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