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企业期盼 助力风险管理 市场热议螺纹钢、白银期权上市

2022年12月27日 9:10 365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经中国证监会同意,螺纹钢和白银期权于2022年12月26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正式挂牌交易。市场各方普遍认为,上市螺纹钢、白银期权,将为产业企业提供更多、更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实现更灵活的套保策略,进而更有效地满足产业链上下游的实际套保需求。

螺纹钢、白银期权上市

符合产业实际需求

“2022年,受房地产行业调整和美元加息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面临产量压减、利润下滑和主动去库存的局面。”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茂晗表示,为保持生产经营的稳定性,许多钢铁企业已经开始利用螺纹钢场外期权开展风险管理,并呼吁上期所尽快推出场内螺纹钢期权,上期所此时上市螺纹钢期权是符合企业期盼的举措。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苗红强表示,白银期权上市,对企业来说增加了新的套期保值工具。期货和期权的综合利用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更适合自身抗风险能力的投资组合,丰富要素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促进白银期货市场平稳运行。”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利润下降明显。很多钢厂正在采取内部降低成本、调整产品生产结构等多项措施,以应对行业冲击。”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期现风险管理室主任耿浩博表示,钢铁企业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好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价格风险管理,就需要更多、更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上期所此时推出螺纹钢期权恰逢其时。

“推出白银期权既是我国白银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规避价格风险的有力举措。适时推出白银期权,在服务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山东招金金银精炼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永慧介绍,白银期权独特的定价方式以及非线性的收益曲线决定了其不仅能够管理价格方向风险,而且能够管理市场波动风险。

螺纹钢、白银期权上市

助力产业风险管理

“白银期权上市后,企业可以通过期权交易来弥补期货保值的不足,改善套期保值期货头寸,提高企业套期保值的灵活性,目前白银期货合约流动性强,合约之间交易连续,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合约的期权与期货结合进行逐月保值,抵御市场价格波动对生产经营造成的风险。”苗红强解释。

“螺纹钢期货运行多年,是期货市场规模最大的品种之一,许多钢铁企业都已积极参与螺纹钢期货套保交易。”章茂晗表示,长期以来,市场希望上市螺纹钢期权,并成为期权市场的“拳头”产品,与螺纹钢期货一同发挥风险管理功能,这也将有利于场外期权市场借鉴场内价格,促进场外定价合理性。

梁永慧认为,白银期权的推出对白银企业采购、销售等风险控制以及贸易增收等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更丰富的交易方式。

海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红松认为,随着市场发展,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日趋多样化,加之近几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企业在生产经营时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螺纹钢和白银期权的推出,将为相关产业链企业创造更加完善的避险体系,对企业提升应对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产生积极作用。

“在市场价格波动剧烈、价格走势不明朗的环境下,通过期货与期权、场内与场外相结合,可以帮助企业运用灵活多样的组合策略更好地规避价格风险,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创新购销模式,在传统期货套期保值和基差点价的基础上,向含权贸易、备兑开仓等新模式发展,更好地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中信期货副总经理王金兵解释,螺纹钢和白银期权上市后,将为我国期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逐步完善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市场正在积极准备

迎接螺纹钢、白银期权上市

“豫光金铅作为国内最大的铅锌有色冶炼企业,白银产量多年稳居全国首位。”苗红强表示,会积极参与白银期货、期权市场的交易,完善内控制度,研究期权与期货在套期保值过程中的应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企业稳健经营。”

王金兵表示,中信期货将抓住白银和螺纹钢期权上市的机遇,不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合理运用期权和商品场外互换等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帮助企业保“价”护航,助力相关产业链转型升级。

“海通期货将充分利用白银和螺纹钢期权上市这一契机,积极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用期权开展相关风险管理,有效发挥期权市场功能,助力企业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为期权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持续贡献积极力量。”吴红松说。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