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钽铌检测 成就工匠梦想

——记广晟新材钽铌检测行家里手“广晟工匠”黄双

2021年06月28日 9:33 569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硬质合金   作者:

近日,在广晟集团2021年科技创新大会上,广晟新材副总工程师黄双荣获“2020年度广晟集团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黄双是一名扎根基层钽铌冶炼生产一线的冶金分析正高级工程师,2020年“广晟工匠”称号获得者。
1989年7月,刚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的黄双,被分配到了广东广晟稀有金属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20世纪90年代,受制于中国钽铌工业整体发展水平,钽铌冶炼生产工作环境差、条件艰苦,作为重点大学的女大学毕业生,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份工作。黄双却不然,她始终以“磨砺始得玉成”的人生信条,从一线操作工做起,历经生产、技术等多个岗位的历练,经过十多年磨砺,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学生成为能娴熟应用各种分析技术于钽铌分析领域的行家里手。
钽铌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最稳定的金属之一,广泛应用于高端电子、航天航空、军工、光学、冶金、医疗等领域,属国家战略金属。我国虽然是钽铌冶炼大国,但并不是钽铌资源大国,钽对外依存度84%,铌对外依存度99.5%,如何将宝贵的钽铌资源在冶炼过程有效地提炼成高附加值产品,离不开贯穿于产供销全过程的“眼睛”:化验分析,既要看到矿的纯度,又要看到半成品的瑕疵,更要看到产品的优劣。30年如一日,黄双专注于钽铌分析,用心用情用智慧冶炼着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带领技术团队先后破解了钽铌检测分析中的多项业界难题,助力广晟新材钽铌分析技术领跑中国钽铌行业。
打破专家断言
大幅提升微量硅分析效率和精度

钽铌中关键性杂质元素微量硅的分析周期长且精度不佳,一直是制约着中国钽铌行业检测效率的瓶颈。为突破这个瓶颈,缩短分析周期和提高分析精度,黄双带领技术团队迎难而上,毅然全身心投入到ICP光谱仪检测钽铌中微量硅的试验中。6个多月后,黄双团队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创造性改进仪器进样系统、优化仪器技术参数、分析洗液配方、超前分析试剂提纯等措施,成功运用光谱仪实现了微量硅的精准分析,分析周期也从原来的5小时缩短为1.5小时。这个被国内外专家公认的钽铌分析技术难题,在黄双团队的锲而不舍下被攻克!这项检测技术在我国钽铌行业的应用属于首创,于2015年成功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并被写入2019年修订的钽铌化学分析方法国家标准之一。
引领行业发展
开发高纯产品检测分析方法

2002年,广晟新材拟引进ICP质谱仪解决晶体级高纯钽铌产品的分析瓶颈,虽然已有国内同行企业的选型参考,但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黄双团队坚持要对世界领先水平的几家质谱仪进行现场试验比选。她奔波于广州、深圳、香港和北京等地,忙碌投身到大量的选型试验中。黄双带领技术团队通过大量试验、科学研判、精准选型,率先在我国钽铌行业引进ICP质谱仪实现晶体级高纯钽铌产品的分析,而后带领技术团队进行深入研发运用和精益优化,通过冷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样品前处理的优化、试剂纯化等,在该仪器对高附加值产品——半导体用高纯五氧化二铌的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另一个创新,使分析精度及分析效率均得到大幅度提升,该运用案例于2019年形成专业论文在《冶金分析》杂志上发表。
30多年来,黄双不忘初心专注于钽铌分析,勇于创新、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一直激励着她勇往直前,帮助她及其团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技术攻关的成功,助力广晟新材实现了钽铌分析技术领跑国内钽铌行业,达世界钽铌行业先进水平。有了化验分析这个“火眼金睛”,广晟新材钽铌产品生产控制“如鱼得水”,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得到了业界和用户的充分肯定,钽粉等五个产品获得“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低氧钽粉先后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和广东省科技奖,FTB-42电容器级钽粉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高纯氧化铌、高纯钽粉、高纯氟钽酸钾的研发和生产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形成了广晟新材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10多年来,黄双参加起草21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其中参加起草的《钽铁、铌铁精矿化学分析方法》行业标准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三等奖,参加起草的国家标准《增材制造用钽及钽合金粉》获《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一等奖。
匠心筑梦守初心,砥砺奋进新征程。今天,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的广晟新材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正在清远英德紧锣密鼓地建设。为对标世界领先的钽铌分析检测中心,黄双带领技术团队正在推进广晟新材新厂项目化验室设计及分析仪器选型等工作,立志在新的舞台上做出更好成绩,为广晟集团聚焦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和“奋进世界500强”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张雪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