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亮股份再上央视新闻,与您聊聊关于铜的那些事
2021年03月14日 8:12 6045次浏览 来源: 海亮集团 分类: 重点新闻
近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正点财经》栏目实地采访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并进行专题报道。
春节以后,再生铜也就是以前常说的废铜,价格也在上涨。目前国内供应如何?对铜制品企业又有什么影响?让我们来听听来自海亮股份的权威人士为您解读。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采购管理中心总经理 蒋利民:这边都是我们的再生铜,这边的是国外建筑里面的铜水管换下来的铜管,这边是国外建筑行业里的电线电缆剥出来的铜线。这些铜的含铜量都在99.5%以上。
一到二月份,海亮股份采购(再生铜)已经超过两万吨,比往年翻了一番。
在海亮股份有色智造工业园的原材料仓库,有着各种各样的再生铜,总重量有5000吨,货值在三亿元左右。
中国从2021年起禁止进口固体废物,但允许符合新标准的高级金属废料重新归类为回收资源,所以现在废铜在业内更多被称为再生铜。政策的改变让再生铜进口不再需要批文,高品质再生铜可以大量进口。当前市场上再生铜供应大约七成来自进口,三成来自国内市场。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铜棒业务总经理 苏军:当前,海亮股份浙江基地整个铜棒的月产量在8000吨左右,下游的订单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到现在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海亮股份有色智造工业园超百头铜合金棒水平连铸自动化生产线项目,由技术团队从工艺优化、全线设备的量身定制到前后设备智能化配套连线展开设计,实现了从废杂原料开始(通过破碎、烘干标准化处理除铁、去油水)、分类进入自动化储料库存放,并根据生产工艺配方需要将各种原料通过在线称重精准配料、自动输送至熔化炉,实现原材料进仓到产品不落地智能化连续生产。与传统工艺相比,该智能化生产技术将熔铸单耗由原来的330度/吨下降到260度/吨,节电率达20%以上,同时金属损耗率由原来的4.1%降低到2.2%、同比减少工艺回料损耗3.5%,生产线满负荷产能220吨/天,是传统1吨炉产量的10倍,生产线上的人员配置与原来相比可减少八成左右,智能化生产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促进和提升了中国铜棒加工行业智能制造水平。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