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匠成长记——记西南铜业“中铝大工匠”王盛

2019年02月18日 9:35 550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172台泵、13000个阀门、50000米管道……他能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现场感受一下运转设备的温度和气味,就能对“运转是否正常”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他就是首批中铝集团“中铝大工匠”称号获得者,来自西南铜业分公司电解分厂净液工区的王盛。

从“小鲜肉”到“大工匠”

电解分厂主要担负着西南铜业最终主产品——阴极铜的生产任务,而净液工区又是整个分厂的中枢循环调控系统,是阴极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所在。把分厂比作人体,如果循环系统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同理,电解液的循环不正常、除杂不彻底,最终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是“板上钉钉”。

说起自己与企业32年的情缘,王盛难掩内心的激动。他是“铜二代”,父母的耳濡目染,让他渐渐对企业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愫。

1986年,18岁的王盛进厂工作,轮岗培训半年,被分配在电解车间(1991年改为分厂)做电调工,处理电解槽面阴极板短路。这一干,就是10年。10年间,他见证了产量逐年增加、技术进步、企业改制等点点滴滴。在总结自己的第一个“10年”时,他说:“在槽面一干就是十年,最初的新鲜感被枯燥乏味的重复性劳动所取代,自己的思想产生了波动,觉得没有方向,想换个岗位时,领导疏导和父母的耐心劝解,心情才慢慢平复。”“其实,回过头想想,第一个10年恰恰是我打基础的10年,没有这段时间对心性的磨练,就没有后面的作为,我要感谢这枯燥乏味的10年。”

1997年底,王盛调入净液工区酸泵组,1998年担任酸泵组副班厂,2000年担任班长,2006年担任净液工区副工区长。在第二个10年里,他在净液工区这方小天地里,硬是干出了“大作为”。“我有幸经历了分厂的扩能改造,随后五、六跨,七、八跨相继投产。随着产量的增加,电解液杂质出现波动,真正的挑战到来了。”憋着一股劲,王盛带领班组成员一起来啃这块“硬骨头”,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打开了心结,热爱上了这份工作,实现了从“入门”到“精通”的跨越。

2013年,王盛担任净液工区工区长。他的第三个10年,也是西南铜业快速发展的10年,艾萨电解九、十跨等一批项目陆续投产,产能进一步扩大,对净液能力的要求更高了。从此,探索的脚步就没有停顿过,一代代电解人对技术技能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传承和积累,让西南铜业产能提升的步伐稳健轻快。

3个10年,从“小鲜肉”到“大工匠”,坚守一份执着的信念,三十年如一日就干好一件事——守好自己的“责任田”,把净液工区的能力发挥到最大,不辜负自己的默默付出,不辜负父母的谆谆教导,不辜负团队的殷殷期盼,不辜负领导的支持信任,不负流年,不辱嘱托,不甘落后,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从“门外汉”到“内行手”

由于最初设计的净液系统只能匹配30余万吨阴极铜的生产。近年来,随着原料成分的日趋复杂及产量的不断攀升,电解液成分均匀化控制难度大、电解液杂质脱除能力不足、净液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导致总铜库存居高不下,资金占用大幅增加。

2000年,西南铜业引进了全国铜冶炼企业第一台进口电解液精细过滤机。可新机器刚安装到位就“水土不服”,跟分厂的自动化程序不匹配,运行起来问题颇多。

不能让投资打水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王盛带领班组成员出主意、想办法,愣是把这个洋玩意“玩转了”。不仅如此,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分厂竟玩出了自己的“套路”。截至2018年,分厂自主设计并自行找厂家制造,新增了5台过滤机,节约设备采购成本900余万元。经过10余年的摸索,过滤机性能优于国外同类型产品,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12年,他带领团队主导的“控制电铜含银”项目获得科技项目三等奖。同年,“硫酸铜系统脱钙工艺优化”项目实现全部母液过滤,减少了阴极铜上沿产生“白线”现象,脱钙量比改造前增加了近3倍,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万元。

近3年来,净液工区最大的改造项目就是围绕“电解净化系统提升改造”开展的,“硫酸铜二系蒸发系统改造”“硫酸铜自动离心、自动打包改造”“硫酸镍蒸发系统升级改造技术”等是最困难,也是最能体现提质增效的子项目。在狭小的厂房空间内边施工、边生产,交叉作业多,还要兼顾安全环保,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通过项目改造,在阴极铜产能提升12%的情况下,电解液含镍下降2.93g/L,达到历史最优;硫酸镍产量同比增加了26%;硫酸铜蒸汽单耗下降11.95GJ/t;阴极铜综合蒸汽单耗下降0.05GJ/t-Cu,年创效270余万元;同时,实现了硫酸铜的自动离心打包,为国内首家从铜电解废液中一次性产出主品位硫酸铜96%的自动化生产线,并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本质化水平,为企业圆满完成阴极铜产量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西南铜业完成硫酸铜产量8800吨,比2017年增产4880吨;完成硫酸镍产量3300吨,比2017年增产1600吨,创造产值上千万元,为企业完成利润目标贡献了“真金白银”。截至目前,王盛的团队已先后发现解决各类设备、工艺“疑难杂症”200多例,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元,节约财务费用1600余万元。

因为技术技能出众,王盛还支援过赤峰云铜、东南铜业的建设,展现了“大工匠”的风采。

感谢团队 感恩家人

“现在的工业化生产都是流水线作业,生产环环相扣,我负责的只是净液工区的事情,我的成功离不开上下游分厂及工序间的互相配合。当然,还有我的团队。”

“一滴水只有融进海洋才有冲击的力量,没有团队,我一个人也是独木难支。”谈起近3年来的改造项目,他表示,最应该感谢的是团队。团队成员谈起王盛,也是赞不绝口,净液工区副工区长李发成对他的评价是:“做事踏实认真,有上进心,对人和善,吃苦耐劳。”

在王盛身上,对“工匠精神”最好的注解就是“专注、专心、专业”,专注于某一领域,专心于学习技能,专业于干得出彩,这就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匠魂”,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低头耕耘;没有花拳绣腿,只有实打实干;没有拈轻怕重,只有挑起大梁。

说起家庭,王盛脸上洋溢起幸福的微笑。“平日里工作忙,顾不上家,爱人从来没有抱怨过,家里的老人大部分时间都是爱人在照顾,儿子放假没时间多陪陪他,心里有些过意不去。”“爸,您放心工作,假期我带家里老人去旅游,帮您尽孝。”儿子的话让王盛哽咽了。说到这里,他感慨地说:“家庭是我事业的坚强后盾,没有家人的支持,我不可能历练成‘中铝大工匠’,这份荣誉有家人的一半。”

“党员就是要冲锋在前,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撸起袖子带头干,干成一件事、成就一批人,这就是合格党员。”工区长、党员、父亲……王盛就是在这几种角色的转换间,赋予了“中铝大工匠”新的精神内涵。

新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在西南铜业“全面创一流”的路上,必须携“工匠精神”一起前行,唱响新时期产业工人的嘹亮战歌。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