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探索下的新金隆(上)

2019年01月29日 8:57 722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同源江水,和合共生。

安徽省铜陵市金山西路两侧,滥觞于铜陵有色第一冶炼厂——新中国第一炉铜水创造者——金隆铜业有限公司与稀贵金属分公司相对而立。2018年始,乘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和有色金属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春风,两家公司整合序幕拉开。

天影长波里,双水合流更显浩荡之势:一年间,主产品阴极铜产量创历史新高;硫酸、黄金产量及全年累计处理的电炉渣、转炉渣、固铍等物料均超年度计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突破历史最好水平,继续保持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萦回而上,风帆再举。敢想、敢做,艰苦年代传承而下的拼搏斗志,改革开放中孕育出来的创新基因,为整合而成的新金隆带来了开放兼容、不懈进取的精神气质。2018年,新金隆阳极板生产量、处理量首度持平,变大量外购阳极板为对外出售;硫酸产品率先扬帆出海,出口销往海外。

“聚焦完善有色金属产业链,积极推进产业、业务、资源等关联性较强单位的专业化整合。”在近日召开的铜陵有色集团公司九届三次职代会上,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军纲举目张。孤流不在,如今,一个集铜粗炼、精炼、烟气制酸、贵金属回收、渣选矿等铜冶炼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已成澎湃之势。

挖潜、互补、共享

资源实现循环利用

昔日里,金隆、稀贵生产系统自成一体,中间环节产出的多余物料因处理能力和费用的限制而低价售出或委外加工,其中含铜物料的计价系数低至60%,无形间的资源流失和成本消耗日积月累。

现如今,金隆升级改造后的电解净液系统,可以自行处理稀贵生产中的分铜液。一年里,处理的分铜液达到21480吨,回收铜量770吨,每年增加综合效益逾1300万元。

金隆硫酸镍生产过程中产出的黑酸,现已不再全部返回电解系统,而部分进入稀贵的贵金属系统。如此每年处理的黑酸将有6720吨,节约下来的硫酸则达6000吨,回收的镍量约50吨,综合效益也有400万元。

资源难得,须得“吃干了”“榨净了”。新金隆的资源循环利用思维不仅落子在了主系统的工艺流程优化上,也着眼于细节处。

转炉检修后废弃的镁砖进入了他们的视阈。这些废砖被送入稀贵工场进行破碎后倒运至精炼课,与含铜耐火粉料、粗铜包壳、床下物等杂料一同加进转炉处理,一年下来就有500吨之多。改变了传统的外销途径后,铜的回收率得到相应提升。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文燕说:“金隆与稀贵整合后形成了统一的生产指挥系统,厂际沟通通道发生转变,而工序沟通具备了条件。”

聚力之势业已形成,新金隆敢为人先,提出“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绿色冶炼样板企业”的发展目标,未来蓝图清晰铺开。

前行中,水资源“梯级利用”概念正中鹄的,循环利用产生的规模效应凸显。月度节约废水2400立方米,年度节约废水处理费用115万元——这是工艺优化后,稀贵综合回收课产生的废水送往硫酸课废酸工序处理达成的结果。年度节约新水365000立方米,节约新水成本约70万元、清洁废水处理成本36万元——这是工艺升级后,金隆硫酸清洁废水送往稀贵渣选充当缓冷场补水省出的效益。

平衡、替代、协同

生产系统稳定运行

“以时间换空间。”文燕说,金隆与稀贵的整合历经了不断的尝试与探索。水循环系统完善后,新金隆向环保主管单位申报取消稀贵工场废水排口,综合回收课废水处理系统也已停用并纳入拆除计划,在减少每年80万元人工成本的同时,空出的场地将作为渣缓冷扩建使用。

不择细流,河海终就其深。合二为一的生产系统融合过程得益于每一条涓流的汇聚。新金隆的技术人员算了这样一笔账:电炉与渣选每吨的成本分别为120元和130元,取消中间环节后,渣选成本不会上升,而电炉成本却相应下降,综合起来每吨的总成本将有望降低70多元。正因如此,电炉拆除也被列入2021年大修计划。

数字之中有乾坤,从2018年的各项数据中不难看出,新金隆的生产系统实现稳定运行: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43.70%,闪速炉作业率高出预算 0.5个百分点,全厂回收率高出预算0.25个百分点,铜冶炼综合能耗、硫酸综合能耗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这其中,渣选尾矿含铜0.21%的数字格外引人注目。技术人员告诉笔者,这是投产历史上最好的年份。0.21%意味着什么?以新金隆年产46万吨铜的产量计算,指标每降低0.01%将产生400万元的效益,而这项指标国内平均水平在0.25%左右,新的铜冶炼系统在2018年甚至创下了单月0.19%的纪录。

积流成河,过程自是艰辛。由于原料品质下降,硫铜比逐年升高,加之投料量的不断攀升,稀贵工场每月提供的渣选矿远无法满足闪速炉冷料需求,“闪速炉热负荷过重”成了烫手山芋。为避免炉体寿命缩短,降低投料量的无奈之举必不能长远。

系统融合后,技术人员尝试了包括渣尾矿、转炉渣、渣包壳、固铍在内的各种冷料的搭配组合,再经稀贵磨碎后形成直磨矿投入炉体进行试验。试错、容错,再探索……结合理论研究和效益测算,新金隆最终确定了“将部分固铍与渣包壳直磨作为冷料”的方案,问题迎刃而解。同时,精矿处理量也得到提高,转炉日吹炼炉数和外购冷铜处理量增加,一年下来增加的综合效益达3000万元。

精细、智能、超越

再赴创新发展征程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畅想未来的新金隆将会是什么样的?文燕说:

——“它将有更好的原料适应性。”相对于抢手的好矿,品质较差的矿加工费高、处理难度大。“吃”下这样的原料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是巨大的。

2018年,“闪速炉处理低品质氧化矿机理研究及生产实践”课题研究结题评审,曾经扎在生产中的难点、痛点,在整合以后的今天,都成为了新金隆的强项。

——“它将朝着智能工厂的方向迈进。”瞄准人工智能的产业化运用,新金隆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智能工厂的设想是一步一级台阶走出来的。降本增效、科学的决策程序、开拓更深入的产业链条……智能化所释放出的红利将为新金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多金属回收能力将成为它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以后,一条崭新的发展航道愈加宽广。经过磨合构筑起来的大生产系统,使在整体环境下考虑多金属回收成为可能。

把舵定向,“高铼砷滤饼与含铜废液联合提铼工艺方法”“一种利用闪速熔炼系统处理复杂铜原料的方法”等多项国家专利的获得,预示着新金隆发展重心所在。

——“更精细化的管理,更充足的科研投入,将是打造新金隆持续竞争力的关键。”从1997年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到2009年稀贵金属分公司正式生产,再到2018年新金隆的开启,高效管理所带来的成本优势一直在延续。

然而,中国在变,世界在变,这样的优势差距逐渐缩小,竞争力雷同则预示着力量的消解和减褪。2019年,新金隆全面铺开“成本进课室”,所要达成的,便是俗话说的:“别人能挣钱,我们挣大钱;别人不挣钱,我们挣小钱;别人会亏损,我们要持平。”

对标找差距,对标也是在自我省视。与辉煌曾经相对、与行业标杆相对,纵横交错的视野亦体现在了新金隆对现场环境整治和自主科研能力提升的规划上:“绿色”“清洁”“创新”,是不断变化之中的永恒不变。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