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对社会有用的科研 是科技工作者的担当

2018年11月28日 15:45 324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记江西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副教授李明茂

4年多来,独自开车往返赣州和鹰潭200多趟,14万公里路程;直接服务鹰潭40余家铜企业;帮助有关企业建设了18家省级铜加工研究平台,使鹰潭成为全国省级以上铜加工研究平台最多的地市;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几十项,解决现场技术难题和开展技术咨询无数,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江西理工大学副教授李明茂的名字总是与鹰潭铜加工行业联系在一起,用李明茂的话来说:“用自己的知识,去服务社会,服务行业,实际就是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担当实干,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

    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材料,同时作为江西省最大的产业之一,鹰潭又拥有全国最大的铜产业基地,承载着江西省委在该地打造“绿色世界铜都”的目标。2014年3月,鹰潭市政府和江西理工大学开展合作,共建江西省铜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明茂受聘为研究中心的总工程师,来到鹰潭,带领团队一干就是4年。

    服务地方,意味着要扎根地方,并要长时间离开学校,放弃学校的“职业进程”,从此无法从事原计划的系统科研和教学工作,这是现实。但对于李明茂来说,鹰潭不仅铜企业数量繁多,而且规模庞大,此处缺乏的是人才和研究平台,他明白创新乏力才是造成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履行好市校合作这一沉甸甸的责任,李明茂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刚来鹰潭,由于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仅一个月时间,李明茂通过过硬的专业本领已经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当地政府人员发出感叹:“这么多年的当地工作,却不具备李明茂对铜企业的了解程度。”原来,李明茂并不需要兴师动众地开展调研工作,他常常是与企业负责人简要交谈,就能把对方的技术问题了解得非常清楚,并立刻给出肯定的合理化建议;他不需要专车接送,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跑遍了鹰潭工业园的每个角落;他不需要政府安排专家伙食,因为大量的时间都在企业在一线;他不需要繁琐的“科研流程”,经常直接做出一些合理方案并在生产线上直接试验,使研究进展迅速;他能与工人打成一片,能在炉台上、设备旁动手操作;他能技术咨询、能车间设计,还能商务谈判、招商引资;在技术服务上,他从来不计个人得失,只要企业一个电话,李明茂就可以驱车 千里从赣州奔向鹰潭……鹰潭的企业家们说:“这样接地气的‘专家’,谁不喜欢?”

    4年来,李明茂扎根在鹰潭市铜加工企业生产一线,开发了重点新产品12项,新技术10余项,全部实现产业化,产生了数百亿元的经济效益。其中超细铜线等3项成果鉴定为国际先进。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已授权7项,起草国家标准1项。

    此外,2015年在鹰潭市科技局的指导下,他为鹰潭市政府起草了《鹰潭市整体推进“江西省铜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建设的建议》,受到鹰潭市政府和省科技厅的直接采纳,并经过努力,在鹰潭成功组建8个铜加工领域的省协同创新体。2016年~2017年,李明茂促成了为期一年的鹰潭市铜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技术人员研修班,帮助60余名企业员工完成了200个课时的专业培训。3年来帮助多家企业一 共建设了18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帮助企业培养自己的创新功能……李明茂对鹰潭作出的突出贡献,有目共睹,2016年他当选为鹰潭市政协委员,2017年当选鹰潭市青联常委,目前更加深入鹰潭铜产业生产一线的他,更是一心一意地服务铜产业。

大胆创新,坚持做“有用”的科研

    “工科学科必须深入生产实践才能有所作为。”李明茂经常把自己比作医生,“只有临床经验丰富才能给人看病,能看好病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对李明茂来说,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帮助行业突破难关,产生直接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积累自己的经验才是他的成就感。

    正是这种务实和求学的精神,李明茂不论到哪里,都能与工人打成一片,工人们还亲切地称他为“茂哥”。这些零距离很大程度有效帮助了李明茂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李明茂说:“铜加工产业是一个创新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产业,每一项科研成果都离不开科技人员与工人的紧密合作。工人们朴实可爱,他们在操作一线能发现很多问题,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才能让科研在实现的同时,更加接地气儿。”

    江西广信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旷军平说:“李明茂随时都接受公司的技术咨询,近几年公司所有的创新都有李明茂的贡献,他帮公司开发了4个关键新产品,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为铜产业的整体发展服务可以说起到了助推作用。”

    在李明茂的帮助和鹰潭市各界的努力下,江西广信的银铜合金、江西耐乐的无氧铜热管、江南铜业的阳极铜球的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一批名牌铜产品相继诞生,鹰潭有史以来第一个省级技术发明奖落地,铜加工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0余家,鹰潭在铜加工领域的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居全国之首,全市科技活力显著增强。

不忘初心,用奉献书写青春

    两地工作的难度,最主要是来回奔波,辛苦程度不言而喻,由于鹰潭和赣州区间的火车不太方便,李明茂总是开着自己的私家车长途跋涉,一趟就是接近500公里。有一年冬天,李老师在鹰潭工作到晚上8点,但第二天一早学校有重要事情,于是他马上驱车赶回赣州。途中由于道路结冰,遭遇数次限行,直到凌晨3点才到家。4年的来回奔波,李明茂经历多次大雪、大雾、洪水、塌方等艰难旅途,但没有一次因为差旅的原因造成工作失误或延迟。

    说起家人,李老师更是遗憾和愧疚,他说,由于长期出差在外,无法给予家人照顾和陪伴,但同时他认为,做对社会有用的科研,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应有的担当。正是这样的初心,使李明茂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服务鹰潭铜产业;让他坚持扎根企业为其提供技术服务,他说:“我认为科研就是探索科学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不是先去讨价还价,否则丧失研究机会,也给自己增加压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能够很轻松地进行研究。”

    近年来,李明茂已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委托等各类项目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铜加工领域有较深造诣,尤其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获江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奖励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鹰潭市科 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谈到下一步计划,李明茂激情满满:“恰逢学校与鹰潭共建的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学校会有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到鹰潭的铜产业发展中来,我们将依托好研究院,把相关研究条件搭建好、把相关专业建设起来,为江西培育更多的技术成果、培养更多铜产 业相关的专门人才。”(朱贤凌)

责任编辑: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