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年锌产业项目接二连三?

2017年12月07日 9:12 348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今年以来,随着有色金属价格的低位回升,锌产业成为发展中一道靓丽的风景,首先,看目前热火朝天准备上马的项目动态:新疆60万吨火烧云项目、新疆紫金锌业10万吨锌项目、葫芦岛20万吨锌冶炼项目(扩建项目)、唐山腾龙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二次资源一期15万吨锌项目、南方冶炼厂拟再扩建20万吨锌冶炼规模、四川四环锌锗改扩建,项目都是民营控股,虽然新疆60万吨火烧云项目目前由于资源问题已经放缓进度,但这些项目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这些动态表明,新上项目不仅多,而且规模大,并且集中度很高。

另一热点是:11月29日,株冶搬迁工程正式启动,株冶现有生产规模55万吨,包括水口山四厂8万吨,总计60多万吨,考虑建设投资、资源供应、环保排放允许总量等制约因素,异地搬迁后规模缩减为30万吨,真正实现了减排减产。

我们看到,高压环保政策下,最具代表性的是曾经在四川省石棉、汉源一带,小冶炼厂多如牛毛,目前这些无序竞争的小规模锌冶炼厂纷纷走向关停的边缘,最终从“小散乱”走向规模化、环保型整合的发展之路。

在整个行业并不乐观的大背景下,有色金属行业锌产业迎来了很多关注和聚焦,特别是产业项目接二连三,这些“锌热”现象的背后,听听设计大师、锌冶炼专家李若贵对此给予怎样的解释。专家表示,锌的产业格局已经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一是国家环保政策的联合出台和整治力度前所未有,小锌厂生存难以为继,纷纷关停;二是伴随着锌价的快速回升,给锌冶炼企业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企业开始在盈利的前提下投入资金向高环保领域进行技术改造;三是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未来,最终冶炼厂将会搬出城市;四是不论新建项目还是改扩建项目,向有资源的地区发展;五是国企和民企同步竞争的同时,民企的步子迈得更加坚定和稳中有快,企业争先恐后抢抓机遇,即使再高的环保标准,也下定决心,力争先进技术赢得持续发展。

在践行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理念指导下,锌产业企业让生态文明成为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当下,不论是新上项目,改造项目,还是搬迁项目都向规模化、技术先进及有资源的地区发展,由此,众多企业在抢抓机遇的同时,一个个规模项目让喧嚣打破了宁静。

锌冶炼企业规模发展的优势在哪里?

专家认为,首先,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向环保规模的冶炼企业发展是方向,规模冶炼企业与小冶炼企业的优势比较,不仅技术先进,而且效益好,环保力度很高,污染点相对较少,节能大于小冶炼。另外,专家明确表示,建设冶炼企业如果说没有一点污染、没有一些排放,那是不现实的,但排放必须在国家标准的可控范围之内;小规模冶炼厂虽然单个总量排放少,但污染源很多,加到一起后单位排放量就很大。

资源优势又如何体现?

关键是原料供应压倒一切。一个企业如果面临资源瓶颈,即使上马追求设备的高端化,结果将是“大马拉小车”带来的风险,而造成设备“吃不饱”的低效运行,不仅与实际工艺流程所需难以匹配,最重要的是浪费了能源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污染,首钢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侧重在城市发展,最终受到了资源和环保等因素制约,才慢慢开始向有资源的地区发展。

冶炼厂为什么要搬出城市?

专家表示,作为冶炼企业,不论如何治理,都是污染型企业,只是污染大小而已,这些企业不会长久扎根于人口密集的城市中间,与绿色发展理念不相符合,所以最终会远离城市,至少与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

由此以来,专家为锌冶炼企业今后的发展梳理出一条非常清晰的思路,一是选址至关重要;二是工艺选择更是关键,必须针对什么样的原料选择适合的工艺;三是浸出渣处理方式不能忽视,如何处理?是否符合环保的排放标准?同时,专家表示,以后锌冶炼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向先进的工艺改造升级换代,而环保标准门槛将会越来越高,只有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才能赢得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受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内去产能政策等影响,锌冶炼行业从曾经的300多家企业,到目前只剩下近40家左右,10万吨以上集中度较高的有近20多家;而20万吨以上的有近10家,包括株冶、白银、南方冶炼、葫芦岛、赤峰、巴彦淖尔紫金、驰宏锌锗、八一汉中、豫光等,这些企业规模都在20万吨以上,仅这几家已经占据了锌行业市场总量的近一半。

从上述企业可窥一斑,很多企业属于国有大型企业的范畴,而伴随新建项目如新疆60万吨火烧云项目、新疆紫金10万吨项目等不断加速,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开拓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行业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这些企业最终通过不断改革和探索,将强力助推企业创新转型和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新建项目的逐步落地和投产,将会占据锌冶炼行业的半壁江山。

其中,特色鲜明的是有企业家将目光转向二次资源利用方面,唐山腾龙15万吨锌冶炼项目就是最好的诠释,该项目基于目前很多钢烟灰被小作坊冶炼厂拿去肆意处理,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严重污染环境。在此基础上,唐山腾龙15万吨锌冶炼项目立意环保高标准,为配合唐山等地的钢厂实施配套项目处理烟灰,解决了钢铁企业一直以来渣难以处理的环保难题,项目建成后,至少将唐山地区的烟灰全部集中自动处理,做到污染不出省、不出地区,就地消化,也就是锌冶炼企业把钢厂认为所谓的“废弃物”再次利用,做到了吃干榨尽,同时还可将铁渣还给钢厂,实现了跨界创新和共赢。同时还保证了资源的最大化有效利用。

我们发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民企做到了瞄准方向积极拓展、立马实施。回过头来看国企,制约因素却很实际,也很无奈,一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机构庞大,人力冗员等众多包袱;二是这些冶炼企业大部分位于城市边缘,跟城市的风景极不协调,在污染的同时,资源匮乏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面对此,想改造扩建、想上新项目,又面临资金的制约;不改造环保不达标,生存难,持续发展更难,怎么办?很多企业只好面临搬迁的现实。那么造成这些冶炼企业搬迁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很多企业多年前搬迁呼声四起,到头来却是就地改造?

 

其一,城市规划与冶炼厂的建设发展不同步,城市规划滞后于冶炼厂的建设发展,也就是冶炼厂建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城市包围冶炼厂的格局,比方株洲冶炼厂建设时离城市实际还有较远的距离,四面皆乡野,可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高楼耸立,人群密集于企业周围,就像专家所说的,城市中间怎么能允许冶炼厂长久生存,最终只能是冶炼厂搬出城市。而当下,作为有色金属行业如此规模的冶炼企业,也不得不面对环保的压力,为了蓝天工程,该企业最终向社会承诺责任,将项目搬迁至湖南衡阳水口山地区。据了解,该搬迁项目在总结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设计开始完全着眼于节能环保,真正做到减排减产和压缩投资.所以在今后的设计中,城市规划与冶炼厂的建设发展应该做到整体考虑。

 

其二,是政府导向问题。以后厂址选择不能片面考虑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不能单一为了赶项目、上项目,造成在哪上项目都可行的短期行为,等项目上完后却发现选择的厂址与发展背道而驰。

其三,搬迁问题庞大而复杂,可谓巨无霸工程,不是动动嘴皮说搬迁就能搬走那么简单,首先员工思想统一是难题,加之家属上班、子女上学等方方面面一系列棘手问题,同时习惯生活在某一区域后,再让员工搬迁至偏僻的地区,生活等方面会相应产生畏难情绪;其次,冶炼企业和矿山企业不同,矿山企业如果有几个专业的人员对接以后,矿山就能开起来,相对来说人才不用聚集,而冶炼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队伍,所以就像韶关冶炼厂和云南铜业等企业,在搬迁问题上讨论了长达七八年之久,最终没有搬成,而是实施就地改造。

随着新工业革命的变革,近些年来,锌冶炼技术水平有了哪些进步?专家表示,锌冶炼工艺在技术层面没有大的突破,只是不同时间段对工艺认识有所偏倚,特别是对浸出渣的处理问题上,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浸出必须处理的前提下,曾经黄钾铁矾也失去以往的优势。另一个是富氧浸出工艺,到目前为止,不论常压浸出,还是氧压浸出工艺都没有突破制约瓶颈的硫渣难题;其次是在现有工艺基础上,另一个制约发展的问题也很棘手,即加工成本的高企。

针对传统锌冶炼工艺处理浸出渣等制约难题,目前国家明确表示,不论新上项目或扩建改造项目,浸出渣的处理必须作为一条硬性指标而加码,也就是说,企业在上锌冶炼项目的同时,必须让渣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同时废水实现零排放,并且废气必须达标排放。

高环保标准的监督下,中国有色金属锌冶炼行业要想获得重生,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必须确定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真可谓思路一变天地宽,目前,企业、院所紧密联系、深度合作,做到设计与环保同步进行,一步到位,并且做到了在国家出台废气排放标准400毫克每立方米的基础上,将设计的项目排放标准做到低于20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有些甚至还低于100毫克每立方米,用专家的话来说,我们不能再掉队,如果现在还按400毫克每立方米设计,没准国家哪天出台了更加严厉的环保政策,这种设计将对企业和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渣都得不到有效处理,这个企业如何生存谈何发展?所以必须用先进技术将二氧化硫浓度的尾气排放都控制在10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在环保的路上脱颖而出,才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并驾齐驱。

在锌冶炼行业,另一项技术的亮眼成绩单有目可睹,那就是剥锌技术有了显著变化和提高,以前企业的生产线都是采用人工剥锌,劳动强度很大,污染严重,现新上的冶炼厂大部分采用自动剥锌机,智能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使锌冶炼装备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所以目前新上锌冶炼项目,不论10万吨、20万吨、30万吨,甚至60万吨,剥锌技术都做到了一次性到位。

下一步,随着接二连三的锌冶炼项目的相继投产,冶炼产能将会得到很好的释放,更先进的工艺装备,标准更高的环保设施,及更低的排放标准,必将会引领行业的升级换代,而受制于原生锌矿山资源的制约,也必将掀起新一轮的优胜劣汰的竞争大潮。最终要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将资源“吃干榨尽”,只有做好技术储备,突破关键技术,走产学研深度合作的道路才是硬道理。由此,在挑战传统行业的同时,像环保脱硫技术、高压锅炉、浓密机、回转窑等行业也将会赢来发展的机遇。

责任编辑: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