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地质事业发展新机遇

2017年08月09日 9:47 21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7月26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兴安盟阿尔山市,来自西部地矿、冶金、有色、煤田、核工业系统的2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100多名代表相聚一堂,参加中国西部地区地矿(勘)局局长联席会暨西部地质经济信息网学术年会,交流互通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进展、经验,共同分析研判行业形势。
  地质工作内涵和外延发生深刻变化,西部地区逐渐成为矿产勘查主战场
     “从规模来看,这次交流会受关注程度很高。”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赖文生在发言中表示,“这次座谈会就是为加强兄弟地勘单位的沟通以及为地勘单位争取指导和支持提供的平台。”
  赖文生表示,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随着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地质调查工作重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服务和矿产资源保障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地质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以传统的地质找矿为主的资源需求,正向资源、环境、空间等多要素转变。我国能源和主要矿产资源总体查明程度平均约为1/3,在西部地区找矿潜力更大。2011~2016年,我国西部地区矿产勘查投入比例逐年上升,2016年西部地区矿产勘查资金投入接近全国的70%。但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十分重要。
  内蒙古地矿局局长杨永宽表示,进入新常态后,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地勘单位如何转方式、调结构、保发展、惠民生,如何贯彻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更好地把握、适应、引领新常态,如何在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如何围绕加快地勘经济发展,推进地勘单位体制改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地勘单位面临的重大课题。从长远看,地勘、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期性、基础性作用难以替代,西部省区在全国的资源战略地位举足轻重。随着国家在生态、环境、民生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落地,地勘队伍未来的发展舞台仍然十分广阔。
  融入市场、面向区域经济,地勘单位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
       应当说,许多地勘单位在多年摸索过程中已经走出了一条新路。
  贵州省地矿局在积极服务贵州大旅游发展战略中尝到了甜头。据局长付贵林介绍,该局充分发挥好旅游地质人才优势,做好地质科技支撑。一年来,该局积极参与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将普查成果与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和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目前,这些工作已经进入尾声。贵州省地矿局不只开展地质旅游资源的调查,还参与到后期的旅游规划,高水平地编制了旅游和温泉产业发展规划,系统组织开发、包装和推介,打造了一批旅游扶贫的样板。
  内蒙古地矿局局长杨永宽表示,融入市场,面向区域经济是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走勘查开发一体化产业发展道路是资源大省国有地勘单位发展的必然选择。内蒙古地矿局主动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保障作为应尽的责任。
  四川省地矿局党委副书记尹江川表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将极大地拓宽地质工作的需求领域,当前地质工作需要从低端向高端转变、从低质粗放向高质高效转型。新常态下,地勘单位需要科学研判,既要看到发展形势严峻的一面,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同时更要看到地质市场中的积极因素和发展亮点,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聚焦“一带一路”,抓住西部地质事业发展新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为西部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关于“一带一路”的研讨也是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
  贵州省地矿局101地质大队地质专家龙开尊表示,可以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双多边机制,积极探索与沿线国家的地勘经济的合作和发展,并利用大数据的庞大信息优势,收集地勘经济信息,分类整理出环境地质、生态地质、水文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等国际态势及发展前景,构建矿产勘查开发利用共享机制,营造良好的地质找矿工作环境,利用地勘人才资源,分批培养有突出技能的各类型人才,开展前沿性、基础性地质科学研究,开展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相关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应用研究、引进与推广,为迎接“一带一路”大发展提供地勘技术保障,加大合作共赢筹码。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吴梓琳认为,地勘单位应该积极调整,融入国家发展,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对地质矿产信息的需求,拓展一切渠道,依托国际地质矿产合作平台,采集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和其他重要矿业投资目标国的地质矿产信息,专题分析和综合评价全球资源潜力和投资条件,为政府决策制定和企业投资决策提供有效服务。
  宁夏地矿局副局长潘万虎在局长峰会上说,“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机遇和国际合作的空间。日前,《国土资源部推进“一带—路”建设行动方案》发布,从优化国土资源开发空间格局、深化国土资源调查合作等六方面提出诸多具体措施。他提议,西部地区地勘单位的学术研究、理论创新,要聚焦“一带一路”,得到了与会代表一致认可。
  产业升级与体制改革待突破
       结合行业现状及各单位实际,与会代表们形成以下几点共识:
  一是融入“一带一路。围绕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发展战略,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上多做文章,紧盯新的市场空间,在立足主业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生态、环境、民生问题,提高地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协调化发展。
  二是推动地勘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勘单位要适应“大地质”需求,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将“地质大数据”重新整合应用,在新兴地质技术服务产业上多下功夫,在发展传统地质的同时,构建出全新的“大地质”产业。
  三是推进地勘单位体制改革。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复杂形势,地勘单位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深化地勘单位改革、促进地勘经济发展迫在眉睫。希望有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指导意见,确定地勘行业改革大方向,保证改革不走弯路,确保职工队伍稳定等。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