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启示录

2017年06月26日 9:26 461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质工作体制也必将随之改变。国有地勘队伍体制改革一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有利于我国矿业及地质工作的发展,要有利于保持、发展地勘队伍在找矿以及地质工作领域的科技和人才优势,要有利于国有地勘队伍保持及改善工作环境及生活物质待遇,要有中央与地方对体改的有效领导和政策。探矿者年会上,特设“地勘单位改革与转型”板块,院士专家就国有地勘单位改革进程回顾与走势分析,以及体制改革的建议进行介绍。
  国有地勘队伍体制改革历程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方敏在会上介绍了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1978~1998年,地矿系统对地勘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探索。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地质工作体制”“开拓和发展地质市场、推行项目管理、发展多种经营”的改革三大主体工程以及围绕增强地勘单位活力这个中心环节的计划、财务、物资、劳动人事、技术管理、领导体制等方面配套改革。
  这一阶段改革的最终目标不十分明确,多属于队伍内部机制改革的性质,尚未涉及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内容。只是在事业体制下,探索企业化管理(机制层面)的途径,改革开放程度较低,力度不大。总体上看,在改革实践中,开拓地质市场(主要指地勘业的延伸产业),如工程勘查、工程施工等,效果比较好;而开拓的多种经营项目(如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养殖业等)效果比较差。
  另外,在这阶段还实现了地勘队伍基地由农村、山区搬迁至城市的目标,而且一般都搬进了地级以上规模的城市,既解决了职工和家属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更为地勘单位实施市场化运作,开展商业性地质工作,提供了有效运作的平台。
  第二阶段,1999年~2010年,探索建立现代地勘企业制度。1999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该改革方案明确要求:一是地勘队伍改革必须坚持事企分开、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探索建立现代地勘企业制度;二是将大部分地勘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并逐步实现企业化经营。
  这是建国来,国家地勘队伍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改革的实质是地质工作实现分体运行:公益性、战略性的地质工作由国家实施;商业性包括矿产勘查由市场为主运作,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地勘单位要企业化。大部分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进行企业化改革。
  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约64万人,大部分总公司采取勘查开发分离的策略,勘查靠国家,改革靠地勘单位自身多种经营,进展很慢,困难重重。
  期间,2008~2010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开始进行。浙江、山西、重庆、上海、广东五省(市)被国家列入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所在省市地勘单位普遍倾向于公益一类的分类方案,争取全额事业经费拨款。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启动,地勘改革进一步深化。
  201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文件先后颁布。意味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形成了完整的方案,分类改革全面启动。
  2012年,国土资源部联合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工商总局、税务总局等七部委开展了对国有地勘单位分类改革专题调研。6个调研组分赴25个省份开展调研,肯定了地勘单位巨大贡献,了解了存在问题,建议制定具体政策促进地勘行业改革发展。
  分类改革后,不同类型的地质队伍分工更加明确。原地勘行业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不同划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生产经营类,社会职责进一步明晰,事企分开进一步深化,队伍体系进一步明确。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与战略性矿产调查勘查队伍,属事业单位,为中央、地方地质队伍,由中央、地方财政出资,为公益一类单位。另一支属于矿业界的地质勘查公司、矿业开发公司、矿业中介服务公司等,企业化过程中国家财政给予必要的资本金及有关政策,通过不同形式切实得到落实,属于生产经营类企业。第三支是兼顾前两支队伍的工作内容,中央与地方财政部分拨款,称为公益二类单位,可根据需要调整规模,广泛吸收人才。
  目前,全国已有北京等21省(区、市)完成分类,分类方案已得到省编办的批复。以全国属地化管理的地矿局(地勘局)为例,从24个局的446家单位(包括局机关)完成分类情况看,公益类单位比重为88%(公益一类占29%,公益二类占59%),生产经营类为12%。河北、宁夏、浙江三省公益一类比例最高,占40%左右;黑龙江、山东、山西、甘肃、湖南、重庆、贵州、福建等省公益二类比例最高,多数超过50%。
  按照分类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年底要完成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截至2016年底,有的省区没有完成分类改革,其中分类标准和界限模糊是症结所在。
  地勘行业改革面临的新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传统增长点和增长主体对经济的拉动逐渐减弱,我国地质勘查活动指数波动下行。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大局,地质工作及其队伍必须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改革已经进行了30多年,目前到了关键时刻,方敏认为,各地改革中仍存在改革进展不统一、后续政策没有完全到位、以公益类为主、难以考虑地勘单位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等通病。
  中铝矿产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东生指出,我国地勘队伍近30年经历了一次大起、两次大落,目前行业全面走入困境,出现悲观情绪。主要队伍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错失了矿业繁荣孕育的一次最佳转型改革机遇。
  原地矿部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指出,目前,地质工作的财政政策是只搞公益性地质工作,不搞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矿产勘查由市场、企业投资。自2013年起,矿业不景气,企业大幅度减少对矿产勘查的投入,矿产勘查进入收缩期,这不利于我国矿业的发展及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自给率。
  目前运行的地质勘查基金是风险投资性质,找矿者无矿权,是国家经营矿权。当前实行的初始探矿权实行招拍挂,影响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和社会力量投向风险勘查的积极性。
  国有地勘队伍现有33万多人,直属中央的6万多人,属地化近28万人,绝大部分队伍拿不到矿权,无资本找矿开矿,基本上是承担国家与地方政府项目及为矿山企业打工服务。由于矿业不景气,地质项目减少,不少队伍维持生存都出现了问题,处于弱势,大部分国有地勘单位进行企业化改革的条件很差。
  转型升级助推地勘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地勘行业面对复杂形势以及地勘投入连续下滑的态势,但是地质工作基础性先行性的地位没有改变,地质工作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没有减弱,但结构、内容和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海洋强国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等的方面都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需求,同时还肩负着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光荣使命。地勘单位应当积极应对,内炼筋骨,外迎需求,以转型升级为抓手,助推地勘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国有地勘队伍体制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和统一指导陈毓川认为,地勘单位是由中央各部所建,其改革需要中央的统一设计,制定统一的最佳改革方案。目前状况是中央仅有原则性方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自制定改革方案,进行体改,差异极大,处于馍糊状态。他建议,在体改的关键时期,国家组织专门机构,汇总、分析研究全国地勘队伍体改状况,研究确定下一阶段体改总体方案,制定推进企业化改革的各项政策,统一领导或具体指导、协调地勘队伍的体制改革工作。
  同时,也建议国家给企业化的国有地勘单位一定的优惠政策:给矿权、给找矿资金、给找矿成果及新建矿山基建费;对人头费保持老人老办法,并支持退休职工进入社会保险系统。
  ——商业性矿产勘查成为地勘新出路陈毓川指出,国家地质工作不仅仅进行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亦需要从国家需要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
  王东生说:“就中国地勘队伍而言,行业的可能出路是转型商业勘查。发展中国的商业勘查,国家必须解决政策层面的问题。”
  他认为,现行矿业权政策制约了商业勘查投资多元化,建议借鉴成熟市场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尽快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努力营造适合商业勘查投资多元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商业勘查融资市场和平台的缺失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矿业企业做强、做大,建议由国家组织研究并下决心打造中国的商业勘查融资市场和平台,为商业勘查解决融资问题,为公众投资创造条件并化解投资风险。
  地勘队伍本身也存在着问题:思维观念传统、发展理念落后;对商业勘查市场引领推动不够;市场定位不准;合作共赢观念不强。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紧追国内外经济形势,地勘队伍就需要准确区别公益性与商业性投资的差异,要彻底转变传统思维观念和习惯;理解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价值和风险规律,要引导商业勘查市场发展提升投资成功率;重视社会科学分红和精诚合作,定准地勘单位的市场定位,走合作共赢发现道路;真正理解风险投资的固有风险不可避免,要容忍投资失败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保存实力,谋求持续共赢发展。
  ——延伸产业链,拓展地质工作领域地勘企业化队伍在国家给以必要政策及资本金的条件下,筹组地质调查公司、地质工程公司、地质勘查公司、矿业公司、矿业中介服务公司等,亦可与已有矿业企业联办公司或合入已有大型矿业公司等,有的保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各企业化的地勘队伍在主体上走勘查开发一体化为主的道路,同时,各类公司亦可结合国家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地质工作及社会工作,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之路。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方敏介绍了部分地勘单位在此领域取得不俗成绩。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立足大地质服务格局,组建了华冶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了华冶地质环境工程院,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陕西地矿集团围绕转型升级,确立了“三大发展战略”,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向“优急稀特”矿种转型、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向“大地质、大国土、大环境”转型、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境外市场。贵州省地矿局积极服务贵州大旅游发展战略,开展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已成为贵州省“大旅游”发展的关键支撑,成为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做出相关决策的重要参考,为高水平编制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地勘单位的改革与转型一定要坚持技术创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综合发展能力;聚焦城市地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敏补充说。青海有色地勘局创造出在生态脆弱区的绿色勘查 “多彩模式”,在生态脆弱区积极探索用浅钻代替槽探,以便携式钻机代替传统钻机,努力做到不动用槽探工程,不修路,最大限度保护植被。上海地质调查院长期以来聚焦城市地质工作,共历经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检测预警示范以及后工业化时期的地质-资源-环境调查与应用示范4个发展阶段,并通过开展构建上海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提高海域地质调查精度、建立较为完善的地面沉降立体监测网络等技术手段,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果。
  国有地勘队伍,有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奋斗精神,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仍是我国找矿的主力军,也是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主力军,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比较优势。在中央与地方政府正确领导下,国有地勘单位一定要坚定信心,主动配合,努力争取最佳方案,推进体制改革,继续保持专业优势,促进地质工作与地勘队伍更好地发展。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