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逆势发展正当时

2017年06月01日 9:40 292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编者按:随着矿业行业10年繁荣期的结束,地质工作正从传统地质向大地质转变,油气体制改革、民生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找矿空间转向深部等,都给行业带来新机遇。
  一个行业的发展,是苦练内功、适应需求才能得到的。地勘单位唯有加强内部管理,拓宽服务领域,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提升服务能力,才能立足新的市场,谋求长远发展。
  破立突围,加强内部改革与管理,发展形势从“全局倒数第一”到“全局首屈一指”;居安思危,立足新起点,做大做强地质环境工程产业,打造出新的经济支撑点。内蒙古地勘三院和贵州106队地质环境工程院的做法值得借鉴。
  突围,从内部改革做起——记内蒙古地矿局地勘三院本报记者 王亚楠内蒙古地勘三院大发展的3年,正是地勘行业10年黄金发展期进入尾声的3年。从内蒙古地矿系统倒数第一,发展到目前全局首屈一指的单位,三院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 立制度: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院长宋国龙告诉记者,地勘行业的黄金期,他们没有抓住。2013年底,他上任时,三院的效益在内蒙古地矿局21个单位中排名倒数第一,员工人均年收入不到4万元,还有1/3员工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
  新班子上任后,首先从建立制定规章制度入手,把2014年定为“地勘质量管理年”。他们认真学习和总结借鉴内蒙古地矿局质量管理的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地勘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院《地质项目技术及质量管理制度》等相关办法。院长、总工程师对每个项目每季度进行至少一次质量检查,总工办对各项目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
  同时,三院把这一年定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年”。宋国龙说:“我们制定规章制度非常谨慎,逐条推敲,定下的就要严格执行。”
  引人才:能者善用 善者重用宋国龙说:“发现、挖掘人才很重要,建立一个可以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更重要。”
  班子通过研究,决心启用提拔年轻技术人才。几年来,三院通过制定和完善人才管理制度,让一些有理想、有抱负、善钻研、懂技术的年轻人走上了领导岗位。
  阿木珠苏河等四幅1:5万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是该院第一个独立完成的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接到任务后,院里组建了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阿木珠苏河项目组。
  工区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有毕拉河、诺敏河、扎文河、阿木珠苏河等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贯穿,湿地沼泽遍布,只有一条通往扎文河和扎文其汗的简易路,交通极不便利。勘查工作开展适逢雨季,车辆基本无法通行,使得他们开展填图、化探采样工作难上加难。
  7月的林区,酷暑难耐,项目人员为了防止蚊虫叮咬,身上裹得严严实实,钻进密不透风的丛林中,一整天身上都湿漉漉的。入秋后,工区内河水冰冷刺骨,队员们趟水前行。由于车辆无法开进工区,帐篷、补给食物、工具、行李全靠肩背人扛,每次进山,每个人至少背负几十公斤物品。
  恶劣的工作环境没有逼退这些年轻的地质队员,仅用不到1年的时间,他们就出色完成了野外填图和化探采样任务。
  带队伍:真抓实干 务求实效三院引入全员绩效考核机制,划分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档,按标准兑现绩效。该院还重新规划设置了各职能科室,针对提高项目质量新设立技术委员会,将经营状况差的水文公司、物探一公司和工勘公司合并重组,成立了水工环公司和物探公司。
  通过3年多深化内部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三院已脱胎换骨。
  2016年,全院共承揽《巴林左旗朝阳营子铅锌多金属矿普查》《牙克石三道沟银铅多金属矿普查》《苏尼特右旗各少敖包银铅锌多金属矿普查》等地勘项目17个,其中《牙克石市三道沟银铅多金属矿普查》和《苏尼特右旗各少敖包银铅锌多金属矿普查》因勘查成果良好,已被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收储投资公司作为首批入选项目收储。
  这一年,他们的矿业开发成绩也令人瞩目。三院勘查并参股的国森矿业从年初进行单机设备调试,2月完成联动试车并投料生产,5月达产,日处理矿石量2000吨,全年累计生产锌精粉9.69万吨,锌平均品位52%~55%,铅精粉(含银)1.24万吨,铅平均品位58%~60%,铅锌银的回收率均超过88%。当年4月,有色金属价格探底回升。借此机会,他们独资成立了扎兰屯市森通贸易公司,主要从事矿产品销售,半年收入2亿元。
  面对地勘经济的严峻形势,近两年,三院从地质延伸产业入手,努力拓展经济增长支撑点,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夯实发展基础。
  顾民生:改革红利 惠及于民三院跨越式发展的3年,也是职工收入突破的3年。2014年,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不到4万元,2015提升至6万元,2016年接近10万元。短短3年,职工收入翻了一倍还多。之前准备离开三院的人也都打定主意坚决不走了,而且干劲儿更足了。
  为做好离退休困难职工家庭帮扶慰问工作,院里专门组织中层以上党员干部20多人分成4个工作组对全院离退休及遗属家庭进行走访调研。每到一户离退休职工家中,工作组都会细致询问家庭成员、收入情况、居住环境等情况,对重点帮扶慰问对象,动态给予帮扶救助。
  为了改善职工现有住宅条件,三院不仅联合兄弟单位共同新建了住宅小区,而且对于老旧职工住宅小区的改造、地下管网及楼体的维护也是不遗余力。2016年,三院对工人西村职工小区自来水的二次加压和水箱进行了更换改造,保证了居民用水安全。
  从2014年到现在,三院先后多次荣获内蒙古地矿局(集团公司)先进集体、安全生产优秀单位,2016年荣获“自治区级文明标兵单位”称号。单位业务从地质勘查逐步拓展到矿业开发、工程勘察、农业与环境地质及多种经营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以勘查开发一体化为支撑,多项目助力发展的良好态势。2017年,三院更是有望实现产值3.5亿元,净利润1亿元的生产经营目标。
  求变,与需求同步奔跑——记贵州106队地质环境工程院特约记者 王国甫 通讯员 邹素今年的贵州省“五一”劳动节表彰大会上,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兼地质环境工程院经理张斌走上了领奖台——该队地质环境工程院荣获“贵州省工人先锋号”。这沉甸甸的荣誉,是对该院在新起点上干事创业的激励。
  2012年,地质环境工程院成立之初只有7名职工,主要从事矿山水工环地质,零星做点与地灾有关的事。经过5年的历练,如今该院队伍规模已扩大到34人,服务领域实现了水工环地质、工勘施工领域全覆盖。经济总量也实现跨越式发展——2016年承接各类地质环境工程项目115个,结题102 个,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与2012年相比翻了五番,成为106队新的经济支撑。
  研判形势,做大做强地质环境工程产业2012年前后,地质勘查工作如火如荼开展,该队承担的贵州省惟一一个国家级第一批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整装勘查、省级纳雍县金盆—以支塘向斜煤炭资源整装勘查,找矿成果捷报频传之时,队领导却在研判地勘行业发展趋势后,作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定,要求工作重心逐渐向大地质方面转移:加大水工环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力度,培养地灾治理人才,升级地灾治理相关资质,并引导地质环境工程院积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根据政府和市场需求,拓宽服务领域。
  当2014年下半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队党委确定了以创新驱动,巩固地质勘查业为基础,做大做强地质环境工程产业,稳妥推进对外合作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将原来的水工环项目部变更为地质环境工程院,逐步将分散到各项目部的水工环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到地质环境工程院,壮大技术队伍。
  正因为产业结构调整起步早,当面对矿业经济下滑,地勘项目急剧减少的严峻挑战时,该队已经拥有一支开展地质环境工程工作的精干队伍,地灾治理4个资质全部升为甲级,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相应的各种资源,为做大做强地质环境工程产业奠定了人才、资质、技术、经验等基础。
  加强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综合性地勘单位,要想做大做强地质环境工程产业,单从专业技术力量来说,是无法与当时的专业队伍相比拟的。因此,该院从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加强对从事相关专业规范、标准的学习为抓手,鼓励、督促技术人员多学习规范、多看报告、多想问题,结合实际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在不同项目组之间组织开展学习交流会,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如今,该院已培养在读博士1人、在职硕士7人,考取国家各类注册职业资格证书33个。昔日的找矿能手成为地灾治理能手,昔日的水工环行家成为地灾治理专家。
  科学支撑,做有代表性的专业技术队伍该队按照局党委确定的科学发展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高度重视服务民生。
  2016年7月1日凌晨3点10分,106队接到遵义市国土资源局紧急通知,道真县受连日强降雨影响,位于该县玉溪镇的洋渡电站大坝北东侧山体发生崩塌,要求马上派地灾专家赶赴现场,开展地灾应急调查及技术指导。该院立即抽调相关专业骨干力量,连夜奔赴地灾现场展开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受灾区地质灾害隐患详细调查及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工作,为彻底消除该地质灾害隐患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6年7月8日早上7点多,接到纳雍县国土资源局的紧急通知,纳雍县厍东关镇李子村牛鼻洞发生崩塌地质灾害,要求提供技术支援。该院立即派遣正在纳雍县进行地灾排查的技术人员,到受灾现场进行应急抢险救援技术指导,并对下一步防灾工作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在关键时刻,该院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106队被部分县区市政府、国土资源局赞誉为“贵州省地灾防治行业有个性特色、有代表性的专业技术队伍”。
  不忘初心,打造地灾治理的样板工程地质环境工程院成立之初,大队就寄希望于做大做强地质环境工程产业。近年来,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做好承揽的水工环地质、工勘施工项目的同时,充分发挥地勘单位公益性职能,积极参与地灾应急治理、大型地质灾害及受地质灾害威胁学校的治理工程,先后参加7个县、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上千处,参加地灾应急调查上百处,提交报告上百份,确保了上万名人民群众生命、数十亿元国家和群众财产安全。
  2015年8月,印江县峨岭街道办事处老屋基的一处斜坡发生剧烈变形,严重威胁斜坡下方数百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一旦斜坡失稳,将对印江经济大动脉S304省道造成严重破坏。接受应急抢险任务后,该院立即组织精兵强将,在一个月内完成了35根直径2.5米、桩长20多米的抗滑桩施工,有效阻止了滑坡的发生。优质高效、文明施工受到了省专家组成员、县政府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被印江县政府指定为地灾治理的样板工程。
  张斌说:“贵州省作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省份,地灾治理形势依然严峻,防灾减灾任务十分艰巨。”他表示,地质环境工程院作为一支地灾治理的专业技术队伍,责无旁贷,将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为奋力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