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广联达总裁袁正刚解码数字建筑产业平台

2017年05月24日 9:49 402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刚刚公布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加快传统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等融合,以创新带动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将成建筑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建筑业发展需要创新,企业发展更需要创新。深耕建筑行业信息化领域近20年的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对外宣布,开启“二次创业”,向产业平台服务商转型,目标瞄准“打造数字建筑产业平台,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并致力成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此举可谓与《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不谋而合。
  何为数字建筑产业平台?将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助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广联达总裁袁正刚近日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专访,阐释数字建筑理念,解码数字建筑产业平台如何打造。
  建筑业呼唤转型升级,数字建筑应运而生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近年来一直在以超越GDP增速的速度快速发展。2016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93567亿元,同比增长7.1%;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6.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0%。尽管设计建造能力持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也不得不面对大而不强、发展方式粗放的现状,能耗高、污染大、效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不仅仅是中国,全球建筑业同样面临劳动力水平落后的窘境。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大型投资项目通常会有20%延期,80%以上的项目会超出预算。在袁正刚看来:“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行业的科技水平有很大关系。”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一项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建筑行业的科技研发投入不到1%,远远落后于汽车业的3.5%、航空业的4.5%,信息技术的投入同样如此;建筑行业数字化水平仅高于农业,位列所有产业倒数第二。袁正刚坦言:“建筑业到了必须要有大变革的时刻,急需用科技手段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BIM、虚拟技术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推动消费需求升级,促进新兴业态发展,加速传统行业深刻变革。袁正刚认为:“数字化改变行业、改变社会是大势所趋,建筑行业也不能例外。数字建筑是提高建筑行业数字化水平和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将是引领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利器。”
  精细化建造不再遥远,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说到数字建筑,其实并不神秘,其理念来源于工业制造业。”袁正刚以中国长征七号数字火箭、美国B777数字飞机为例,向记者详解数字化的妙用。
  长征七号是中国打造的首个数字火箭,采用了三维图形技术进行设计,在生产、装配阶段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设计生产速度大幅提升,而且实现了一次性生产、一次性装配、一次性发射成功。同样,美国B777数字飞机整机采用数字化设计,减少了零部件、降低了出错概率,研发时间由过去的9年缩短至4.5年,成本降低了近30%,工程更改减少了90%。
  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成功的标志是什么?袁正刚告诉记者:“我们参考了英国政府制定的建筑业2025年目标,即‘项目进度加快50%、成本降低1/3、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0%、满足质量安全目标’,将其作为未来创新发展的方向,并借鉴其他领域利用数字技术助力设计、生产制造乃至装配的成功实践,提出用‘数字建筑’实现精细化建造,真正把建筑业水平提升到工业制造的精细化水平,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
  数字建筑是以CPS(信息物理系统)为依托,结合BIM、VR/AR、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通过虚拟建筑与实体建筑映射,形成具有感知、分析、执行能力的“数字双体”,让建筑本体、建筑全生命周期以及参与各方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袁正刚特别强调:“数字建筑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本体数字化的概念,而是包含设计、采购、施工、运维全过程、全要素的数字化。”
  数字建筑产业平台前景可期,成就未来美好生活袁正刚透露,广联达将引入工业制造4.0概念,从数字建筑技术平台架构、数字建筑业务平台架构两方面发力,最终在2025年建成数字建筑产业平台。这一平台将给用户、客户乃至行业带来更多价值,主要体现在数字建造、数字运维、数字家三个方面。
  数字建造将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引领生产过程升级,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如,通过虚拟建造、仿真和智能认知,将使管理前置,消除各种工程风险,优化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并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极大地减少返工和失误,实现成本、质量、进度可控。数字建造还将使施工装配化、生产柔性化、产品定制化,规模化地满足个性化需求。
  数字运维将借助科技手段和低碳、集约的运营机制,实现建筑运维的绿色节能、健康舒适、安全可靠、智能高效,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美好。
  数字家可为用户提供选房、购房、设计、装修、家居、维修全过程的定制化产品、个性化服务和人性化关怀,充分满足每个人的需求,成就美好生活。
  未来,数字建筑产业平台甚至可以使建筑物升级为可调试、可控制、能自适应的智慧化系统,推进智慧建筑乃至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
  开放共享合作,构筑产业新生态在互联网新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企业都将面临“T”型选择,或者在某一价值链横向整合发展为产业平台,或者在某一细分领域纵向打造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袁正刚介绍说,广联达1998年“一次创业”从预算软件做起,实现了“让预算员甩掉计算器”的目标,如今“二次创业”选择做横向产业平台,是希望像BAT一样搭建服务平台,连接建筑行业上下游企业,做强产业生态,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致力成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广联达今年将着力在业务重点、商业模式、核心能力三个方面实现转变,开拓布局数字建筑产业新蓝海。在业务重点方面,由交易阶段为主转向施工阶段为主,产品形态也向平台化转变。在商业模式方面,由License转变为年费模式,在大大降低用户一次性投入成本的同时,与用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核心能力的转变,则是打造行业独特的图形平台、云计算平台以及能简单快速实现基于BIM云的行业应用BIMFace平台,建立生态系统,增强核心竞争力。
  畅想未来发展,袁正刚表示:“数字建筑是开放、共享的生态系统,打造数字建筑产业平台不能仅靠一家企业、一个组织去做,需要社会、行业形成共识,产业链上的相关方、上下游企业携手共建。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使生活与工作的环境更美好,将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