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智慧推进全球能源治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韩立群:

2017年05月10日 9:10 314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能源领域合作涵括‘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而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分领域、分步骤稳健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各项能源合作,防范风险,务求实效。”

近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中国对外关系研究室主任韩立群在中国网发表文章表示,求解“一带一路”和国际能源合作之间的关系,其本质是如何利用好“一带一路”这个新平台,更好地促进我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拓展和维护我国能源安全、发展利益,并提升我国在地区和国际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

文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当前正经历从双边到多边合作的转型期,对地区性、全球性能源参与度提升,在国际能源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相当于为中国的对外能源合作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其本身也有很多优势。

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明确将能源合作列为重要内容,提出了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等愿景。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密切联系了能源消费国与生产国。过去三年多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能源合作取得大量成绩,沿线已开工的能源项目超过40项,签订的能源重大合作超过20项。

文章提醒,“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能源合作也面临大量挑战。一是地缘政治干扰,二是政治和军事安全风险,三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如何对接,四是我国在能源技术、金融、贸易等方面不同领域需要顺畅配合。

文章指出,未来中国应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增信释疑,推进大国协作,增进中小国家相互理解,这也是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任务。从务实层面看,一是应分阶段、分领域推进能源合作。现阶段,“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点应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技术合作,特别是新能源、新产业技术合作,只有深化共识才能真正推进沿线能源多边合作,并对全球能源治理产生影响。这将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二是要注意防范各类风险,包括传统和非传统,政治安全和经济金融风险。能源合作兼具政治、安全和市场多重意义,既有政治和安全层面的高端协调和博弈,也需要高超的市场运营能力和风险承载能力,需要我们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 (钟 国)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