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PE投资“失败”背后 青海盐湖锂开发乱局待解

2017年05月09日 9:4 325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近日,国内知名PE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的一次演讲引发关注,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承认,对于青海盐湖佛照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科锂业”)的投资是一项“成功但却不赚钱”的非典型“失败”投资案例。
  基石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小红向记者表示,2010年,他们判断新能源汽车前景较好,锂电池将会替代铅酸电池,盐湖锂资源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于是入股蓝科锂业,陆续投入1.99亿元。
  “到去年,蓝科锂业实现了3个亿的收入,1.4亿元利润。在资本市场上也是非常好的并购标的,锂资源概念龙头,与之类似的天齐锂业估值已是500亿元的市值。我们的时点是踩对了。”他说,“但是,因为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现在却面临投资收益无法兑现且投资前景趋于悲观的问题。”
  2016年6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股份”)、深圳市宏达同实业有限公司签署《盐湖锂资源开发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共同设立一家新公司从事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并由新公司收购盐湖股份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蓝科锂业51.42%的股权。
  “蓝科锂业的核心盐湖提锂吸附剂技术,如果被收购,技术将面临外泄的风险。”李小红表示,此外,新公司对蓝科锂业给出的约18亿元的整体估值也比较低,让股东无法接受。
  十年磨一剑
  2016年8月22日,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习近平总书记抵达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随后驱车60公里来到盐湖股份钾肥分公司的码头,听取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情况的介绍。他指出,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开发利用。
  当前,新能源汽车前景广阔,锂电池需求年平均增速达到25%以上。不过,锂资源大多原料却还需要进口,开发青海盐湖锂资源显得刻不容缓。
  早在2007年3月,盐湖股份下属全资子公司青海盐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科技”)就引入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及自然人刘斌等两位股东,发起成立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锂盐资源开发。不过,由于工艺关键环节吸附剂制造成本和破碎率过高,在累计投入5亿元后,他们放弃了原有工艺,转而寻找其他技术。
  2010年,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所和自然人刘斌退出,相关股权转让给青海佛照锂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佛照”),同时引入芜湖基石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青海威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技术入股(以下简称“青海威力”),公司更名为青海盐湖佛照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变更为2.22亿。
  此次股权变更的深层原因,就是工艺路线的重大转变。盐湖提锂相关工业化技术中,之前只有美国、德国、智利、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得以掌握,而格尔木的察尔汗盐湖虽然锂资源储量居于全球前列,但却拥有着全球众多盐湖中最低的“锂镁比”(优质锂资源通常锂镁比低于1:8,而察尔汗盐湖为1:500),“锂、镁分离”的开发难度可谓是世界难题。此次工艺路线转变上,青海佛照以专利“从盐液中获得氯化锂的方法和实施此方法的设备”为技术入股,青海威力以专利“用于制造颗粒的吸附剂的方法和实施此方法的设备”为技术入股,该吸附剂技术是俄罗斯几代科学家的结晶,经验证,工艺技术可行,能够进行量产,得到了盐湖股份方的认可。
  随着工艺路线的变更和技改资金的持续投入,蓝科锂业的产量也逐步提高。李小红表示,吸附剂提锂要建设吸附塔,2012年时,蓝科锂业还只有一座吸附塔,到了2016年则增加到56个。公开数字显示,2013年至2015年,蓝科锂业的年产量分别是671吨、1706吨和3705吨,逐步扩大。
  产量上升,使得单位制造成本不断下降,2013年到2015年,蓝科锂业单位制造成本分别为15.36万元/吨、4.08万元/吨、2.90万元/吨。而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爆发性增长,碳酸锂供不应求,碳酸锂的市场价格则逐步由2015年初的4万元/吨上涨至2016年最高的17万元/吨。
  多重因素作用下,蓝科锂业终于在2016年实现了扭亏为盈。公司财报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蓝科锂业碳酸锂项目分别亏损1.3亿元、9200万元和3345万元。但到了2016年,则实现1.4亿元净利润。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不过,就在蓝科锂业准备撸起袖子、大干快上的时候,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
  2014年,青海省制定《青海省千亿元锂电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在青海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力争把青海打造成集锂资源开发、锂电池材料生产、锂电池组装制造为一体,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千亿元的锂电产业基地,实现从锂资源大省到锂产业强省的转变。
  2015年11月13日,作为打造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的重要一步,青海省政府与比亚迪签署合作协议。未来5年,比亚迪力争在青海布局10GWH的动力电池项目,预计销售收入200亿元。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