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需求,为地勘行业转型带来新机遇

2017年04月28日 9:8 347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4月26日~27日,位于北京西城的“中国职工之家”俨然成了“地质工作者之家”。
  来自全国地矿、冶金、有色、煤田、核工业等系统的9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在这里相聚一堂,和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同志一道,参加由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组织的2017年地勘局长座谈会,交流近年来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新情况与好经验,共同分析研判当前地勘行业的形势。
  “从规模来看,一年一次的地勘局长座谈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理事长张少农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学会充分发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地矿经济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了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这次座谈会就是为国土资源部加强与地勘单位的沟通以及为地勘单位争取指导和支持提供的平台和服务。”张少农说。
  除了研判大势,“地勘单位改革与地勘行业发展问题”这一“老生常谈”话题始终是近些年来每次地勘局长会的一项重要议题,今年也不例外,但却有了更多新意。
  机遇在哪,局长有话要说或许正是看到此次座谈会的示范及推广作用,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专程参加这次会议,并作了一个题为《把握新需求 抢抓新机遇》的讲话。
  他着重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新需求为地勘行业转型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抓住新需求带来的机遇,就可以努力开创地勘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点头称赞。大家一致认为,这体现了国土资源部的重视和全力支持、指导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坚定立场,而钟自然同志介绍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推进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调整改革的主要做法,更是为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示范。
  钟自然分析认为,“当前地质工作正处在一个大转型、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中,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地位没有改变,地质工作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没有减弱。但地质工作的结构、内容和要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是由资源为主向资源环境空间多要素并重转变;二是资源地质从传统的固体矿产向清洁能源矿产和战略新兴矿产转变;三是由浅部向深部转变,由陆地向海洋转变,由境内向境内外并举转变;四是由以采集数据提供地质报告向大数据挖掘提供解决方案转变;五是由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和效益转变。
  在他看来,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海洋强国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六大领域对地质工作有着十分强劲的需求。同时,伴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许多新的需求还将陆续出现。而这些需求无疑将会给地勘单位的转型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比如,在新的历史时期,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总量仍将处于高位,清洁低碳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加大锂、钴、“三稀”、晶质石墨等新能源、新材料矿产的勘查力度,铁、铜、铝、钾盐等紧缺大宗矿产虽然需求增速放缓,但需求总量仍处于高位并保持较高的对外依存度,这就需要加强国内优质资源的勘查。加大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迫切需要在地质、矿产、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发挥地质工作空天地立体化多手段调查的优势,查明多门类自然资源的特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动态监测和综合信息集成。再比如,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预警,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化、自动化、智能化监测,要求基本完成威胁学校、集镇等人员密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
  ……成绩如何,用实践说话钟自然的这些观点从国土资源部相关司局负责人的发言中得到印证。地质勘查司司长于海峰谈到,当前地质找矿工作在深度调整中孕育着新的格局,国土资源部将持续推进国务院通过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但在布局、矿种、找矿技术方法上有所调整,并向地球深部进军,简称为“三调整一进军”。“提高国内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地勘单位无疑将发挥重大作用。”
  “地质环境的保护,地质灾害的防治,都是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地环司司长关凤峻则表示,以地质灾害防治为例,它共有四大体系,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和应急处置,各个体系、每一环节都有很大的发展容量,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每个体系都要依托地勘单位。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则重点介绍了国土资源系统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具体任务。他表示,地勘单位可以在这一战略实施中提供坚实的支撑,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应当说,许多地勘单位在多年摸索过程中已经走出了一条条新路。
  以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为例,局长丁晓牧介绍,该局坚持地勘主业不动摇,继续为安徽资源大省建设和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突出了专业特色,大力拓展了地质服务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专业技术服务,同时还培育壮大了新兴绿色产业,重点加强了浅层地温能及深层地热能、土壤污染治理等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在大会交流环节,内蒙古地矿局(集团公司)副局长胡子勤十分坚定地认为,抓住机遇、融入市场,面向区域经济是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走勘查开发一体化产业发展道路”是资源大省国有地勘单位发展的必然选择,地勘单位要主动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保障作为国有地勘单位应尽的社会和行业责任。
  贵州省地矿局则在积极服务贵州大旅游发展战略中尝到了甜头。该局总工程师周琦在接受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中介绍,该局充分发挥好旅游地质人才优势,做好地质科技支撑。一年来,该局积极参与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将普查成果与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和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目前,这些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但贵州省地矿局不只满足于地质旅游资源的调查,还参与到后期的旅游规划,他们高水平地编制了旅游和温泉产业发展规划,系统组织开发、包装和推介,打造了一批旅游扶贫的样板。周琦兴奋地说:“大旅游需要大地质支撑,地勘行业转型发展前景广阔。”
  打开局面,同志仍需努力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尚有不少的地勘单位并没有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新需求带来的新机遇。开创地勘行业转型发展新局面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钟自然局长在最后提醒出席会议的代表们,地勘单位一定要摆正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关系,要主动支撑本省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按照新的需求调整地质工作业务结构;要加强与新的业务结构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设;要把科技创新放在地质勘查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把地质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地质事业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要构建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协调机制。
  正如钟自然局长所说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推进国家公益性工作调整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正是精准对接了“六大需求”,全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进地质调查战略性结构调整,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和引领地质调查,全面提升依靠科技创新破解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的能力,树立新的“五问”、“五不唯”人才和成果评价导向,着力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队伍。
  “中国地质调查局目前把能源矿产调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了自然资源、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地质灾害调查,加快推进海洋地质调查,深化国际地学合作和境外地质调查,加大了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开发、综合研究和应用服务力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昆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地质调查工作的新布局、新进展与新使命以及根据国家需求调整后的业务体系。
  各地地勘单位应积极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地勘行业转型发展之路也必将柳暗花明。套用当下的一句流行语结尾:这盛世,终将如你所愿。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