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质人的绿色行动

2017年04月27日 8:49 380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当地球变得越来越灰暗,人们开始觉醒: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唯有了解她、呵护她,人类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4月22日,我们第48次为地球庆祝生日,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了解地球的爱憎、倾听地球的心声?成天和地球打交道的地质人也许能带给我们一些答案。
  用地灾治理工程为地球美容通讯员 熊 燕 田伟平 本报记者 罗会江如果沟口没有醒目的“5·12”地震震源石刻,现在的映秀牛圈沟很难让第一次到访的游人联想起那场可怕的特大地震。
  2008年的5月12日,大地从沟里的莲花心沟撕开一条口子,山体崩塌和地底喷出的300多万立方米的固体物质,以每秒400米的速度狂奔而下……6年前的春天,200余名地质工作者昼夜奋战,赶在4月30日前完成牛圈沟灾后治理主体工程,以确保岷江安澜和张家坪灾后重建安全……1号坝部分已浇筑的排洪洞拆模后,项目组发现个别排洪洞出现变形或不规范现象。当时,虽然有关论证结果显示,这不影响排洪效果,但从事工程治理的四川909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现场总负责贺模红要求,必须拆除重新浇筑!
  后来,该项目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列为地质灾害防治样板工程、示范工程时,贺模红说出了久藏在心中的话——牛圈沟是震源点,这里的灾后治理项目是集防灾、地震遗址、旅游等为一起的综合治理工程,必须精益求精!
  日前,再次站在莲花心沟的909队副总工程师叶晓华对记者说,这几个坝施工好费神,项目组在这里吃了不少苦头。
  牛圈沟灾后治理项目区是典型的高海拔高山气候,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下,当年的施工便道,现在的旅游通道是在高陡山体上开挖出来的。项目施工期间,道路沿途不时出现塌方、垮塌等地质灾害,给运料、坝体浇筑后养护等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当时,是1位年近退休的老党员负责次生地质灾害的观测、预警。他在山头呆了4个月,保证了三道谷坊坝的顺利实施。等他下山时,双脚已经红肿化脓了,脱鞋都费劲。
  “这个地方从地底喷出来不少物质,几乎把几个小沟沟都填平了,对周边生态的破坏是非常大的。”叶晓华边走边说。顺着他手指的震心方向,记者只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完全看不到大地被摧残和惨掠的痕迹。
  2008年的那次山摇地动,给四川大地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痛,也让全社会对地质工作能改善地球环境点有了深刻体会。
  这不,攀枝花2016年秋天连续两天大雨,导致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种种灾害在周边不同地点爆发。攀枝花地灾应急中心的主力单位——四川省地矿局106地质队,由总工程师带着专家组连夜奔赴攀枝花。
  凌晨6点,车开到攀枝花境内,执行交通管制任务的武警为难的告诉他们:“所有出现崩塌泥石流的地方,早就封锁起来了,你们进不去。” 一向文质彬彬总工程师田小林急的大手一挥,我们地质人就应该在灾害现场,我们必须进去,越快越好!执勤战士马上与前方连线,收到命令: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所有封锁区向地质人无条件开放!
  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张甲波我是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的一名地质高级工程师,多年从事多年海洋地质、海岸带修复工作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把握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是多么的重要。
  现阶段,海岸侵蚀是我国海岸带主要的地质灾害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的海岸侵蚀不仅分布广,而且侵蚀类型较多;既有自然演变发生的侵蚀,也有人为因素产生的影响,沿海沙质海岸大部分存在着侵蚀现象。
  其实,沙滩存在自己的平衡状态。沙滩的侵蚀或淤积本是自然现象,河流会带来大量的泥沙物源,而波浪、潮流又会将泥沙带走。平衡的沙滩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泥沙的输入和支出平衡,泥沙输入大于支出,沙滩自然会淤积,反之则会侵蚀。
  可是为什么近几十年沙滩侵蚀速率较以前突然增大了呢,波浪条件不会有太大变化,原因是什么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河流入海泥沙的减少。为什么?答案让人意想不到——源于河流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再比如,前几年有个词在我国出现的频率很高——沙尘暴。研究证明,沙尘暴的危害虽然甚多,但整个沙尘暴的过程却也是自然生态系所不能或缺的部分。沙尘暴过程是大规模的搬运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营养盐的重要来源。如果把中国和蒙古国的荒漠、戈壁都罩上一个罩子,不让地表的土被风吹起,那么整个美国西海岸的海洋生物将纷纷死去——没有气溶胶携带来的养分就没有丰富的海洋微生物,而失去这海洋生物链最底层一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将难以为继。
  夏威夷当地肥沃的土壤沉积物根据分析资料也可证明有许多的养料成分也是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内部。正因为两地相隔万里,普通的风无法把内陆的尘埃吹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因此正是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再播种一般把它们撒下来。
  可见,虽然人们想要想遏制生态环境的趋势,保护好地球母球,也不能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必须认识到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在充分了解地球的基础上,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关系。
  城市建设要走向智慧与宜居魏永耀我来自江苏省地质调查院,通过参与相关项目,深刻认识到城市地质调查,是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地质资源保障与地质环境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对生态文明建设具重要意义。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对地质环境改造最为强烈的地带,城市对地质环境与地质资源的依赖程度高,因此,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千头万绪,十分繁杂,需要紧紧抓住城市地质工作的关键和重点,按照其重要性顺序开展工作。
  因此,任何城市的首要问题是查明地质灾害、保证地质安全。其次,要抓住决定城市生存的关键地质资源或地质环境问题:有的城市可能是数量性水资源短缺问题,有的城市可能是水质性水资源短缺,有的城市可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的城市可能是港口资源的保护,有的城市可能是地质景观的开发。城市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调查,是每个城市都需要进行的工作,但是也需要根据地质特点,突出重点:有的城市,地基的岩性结构可能是关键因素;有的城市,地貌地形可能是决定因素;有的城市,地质灾害是压倒一切的主要因素。总之,抓住关键问题,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城市地质工作对于城市安全、经济和居民健康,对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对于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迄今为止,城市地质工作的开展与成果应用,在许多方面都还不尽如人意。不少城市的选址和规划,缺乏事先的地质调查。即使已经进行了地质工作,成果往往也未被城市规划部门所重视和应用。在许多地方,城市地质与城市建设仍然是两张皮,这给城市建设带来地质安全和生态环境方面的隐患,无谓地增加了城市建设的经济投入。
  城市建设应该以宜居为目标。随着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 作为一名地质人,我真心希望各地都能城市地质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纳入“智慧城市”中。因为,城市地质调查是在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建设三维地质结构,进行建筑用地、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地壳稳定性评价,为城市规划提供精确的、最新的地学信息支持。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地质工作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布局和重大工程建设选址等工作中。
  让美景激发人们的保护欲特约记者 王国甫 通讯员 邹 素前些年,贵州省106地质队为建陈列室收集资料,回到曾经开展过地质勘查工作的瓮福磷矿北斗山磨房矿段。满目疮痍的矿区,一位老地质人心痛地说:“地球要是一个人的话,一定会痛得嚎啕大哭。”
  工作经历能让地质人较常人见识更多的美景、更加了解地球,也对保护地球更上心。因此,2016年,贵州省地矿局106队在道真县旅游资源大普查中发现一大批优良级旅游资源时,都特别开心。他们说,美景也许更能激发人们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心。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是106队发现的优良旅游资源之一,位于道真县北部。保护区内重峦叠嶂,河谷幽深,高差悬殊以及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奇特溶洞、峡谷风光、山、水、泉、洞、瀑布、峰丛、石林密集,自然景观集险、奇、雄、秀于一体,森林、草地、古树、花卉、珍稀动植物资源遍布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极大的观赏、游览、科考、科普和探险价值。
  因为有自己找出的矿产资源被粗暴开发的经历,106队在寻找旅游资源的同时就在琢磨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
  经过收集众多旅游地质工作者的意见建议,该队提出:科学合理地制定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使旅游设施的布局和游客流量的设计建立在环境和资源可承受的能力之内;加强旅游景点建设的环境论证,促进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区内环境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根据资源类型、旅游资源所处的区域环境状况及其规划发展时序上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旅游资源保护方法;划分出一定的旅游保护区域,保持其生态系统和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的完整性,顺环境而为;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强有力手段,消除外部因素对旅游区环境与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