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坤洪代表:发挥实体经济中流砥柱的作用

2017年03月19日 17:5 281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热点聚焦   作者:

赖坤洪

  “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在采访全国人大代表赖坤洪时,他直奔主题,抛出鲜明的观点。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广东清远市进田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清远市再生金属行业商会会长,清远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站在振兴实体经济、实现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高度,赖坤洪做了深入的思考和调研,在深入分析我国实体经济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详实的建议。
  分析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工业生产和投资相背离”是实体经济的“硬伤”。
  2016年对实体经济而言,最重要的指标就是,8月份起,中国制造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重新回到50这个枯荣线上,并且在后来的几个月中一直稳定在51左右,这是自2015年1月该指标跌破50大关后表现最好的一个周期。
  “应该讲,这对于一线制造业企业来说是欣慰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实体经济的未来发展态势仍不乐观。”赖坤洪认为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工业生产和投资相背离。
  他进一步分析这一现象:从数据来讲,2016年4月以来工业增加值基本保持在6%,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却从10.5%下降到8.1%。
  这背后揭示的现象是:工业生产取决于短期需求,而投资取决于长期需求。“反映到微观层面上,就是房地产火起来,下游的砖厂、钢材建材厂、水泥厂等企业就火起来,导致去产能政策落实不到位;建筑业出现用工荒,大学生难就业,就会导致劳动力素质提不上去,读书不如去打工的现象一直存在,归根到底会阻碍产业结构的转型。”
  赖坤洪表示,2016年以来全球需求都在不断走低,国内实体企业的成本降不下来,钱没有虚拟经济、房地产业、金融业来得快,其生存已经面临无法回避的窘境。
  实体经济存在的这些问题,引起了党中央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6年8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2016年底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明确提出振兴实体经济的要求和措施。2016年实体经济出现了一些回暖迹象,但这些迹象主要是由短期内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回暖拉动的,从长期看,中国经济仍存在过度依赖投资,消费不足,房地产、金融、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吸血等结构性问题。对此,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已出台了一些方案和意见,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实体经济目前面临的困境,就要围绕解决工业增长与投资相背离这一基本矛盾入手,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企业创新升级。”为此,赖坤洪提出以下建议:
  推动创新驱动。“国家要振兴实体经济,就要主动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技术投入,鼓励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实体企业一般以传统行业居多,技术含量偏低,对高精尖技术掌握不够。很多情况下实体企业不是不搞创新,是不会、不懂、不敢搞创新。”因此,赖坤洪建议政府利用好当前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工具,在搭建人才平台时更加面向企业需求,把吸引人才政策更好地与企业研发创新结合起来,推动核心技术供给和成果转化,更好地对接实验室与市场需求,实现产学研更密切合作,促推企业向科技密集型模式转型。
  实施降税降负。赖坤洪认为,国务院出台的降低实体经济工作方案中非常关注降税降负问题,包括落实营改增、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取消一些政府性基金等。以增值税为例,初衷是把税收的各个环节更加规范化、法制化,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因为种种原因营改增降负作用并不明显,很多环节需要改进。“据相关研究资料,企业负担里税收占的比重只有6%左右,企业真正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与政府相关的各种收费、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收费、工会会费等。这些名义上不是税,实际却是由税务和政府部门代收的,很多时候是把政府该承担的职责转嫁到企业头上了。”赖坤洪说。对此他提出了适当提高实体经济企业员工工资所得税起征点等一系列建议。
  改善政府效率。建议政府应创新服务方式,打通各部门信息障碍,建立统一的大数据政务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主动型、引导型的精准服务,集约应用好政府自身的稀缺资源,同时也把最具成长性的企业留住。
  创新金融服务。工业产出与投资背离的一大重要原因在于资本总是向虚拟经济和房地产、金融领域流动,实体经济一方面承担了最重的税收和用人成本,一方面又要和虚拟经济、房地产竞争,融资贵融资难已经严重制约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实体企业的发展。为此,赖坤洪建议,国家应加强国家顶层设计,保证实体企业基本融资需求。大力推动金融创新,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难度,给中小微企业一个合理、公平的竞争环境。
  “实体经济是我国梦开始的地方,更是国家经济的脊梁。我们遇到了最好的历史机遇,遇到了大国崛起的最好环境。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的洗礼,现在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有人觉得未来处处是荆棘,我看到的恰恰是千载难逢的转型升级的发展新机遇。”赖坤洪对我国实体经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