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矿局地勘成果呈现十大亮点

2017年01月12日 13:47 262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2016年,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立足省内重要成矿带和优势矿产资源,重点加强常规矿产和“三稀”等重要能源勘查,建立大地质服务格局,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取得了十大重要地质勘查进展及成果。
  一是拓展了服务领域。该局在绿洲农业方面,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成果显现,基本了解了门源、都兰、德令哈、格尔木地区的耕地情况及异常地质背景,并在柴达木盆地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面积达531.5平方千米。在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方面,初步选定地质遗迹集中区5处为地质公园规划建设目标区,选定科研、科普、教学实习基地10处;发现祁漫塔格地区6处古人类活动遗迹、民和县古鄯脊椎动物化石群,为地质公园建设、旅游地质规划、地史变迁及古人类文明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重要成矿带金矿规模不断扩大。该局在滩间山发现红旗沟、红柳沟、沙柳泉金矿点;在昆仑河西段黑海北-拉陵灶火铜金矿-加西-加东-向阳沟长约70余公里的金矿化破碎带中,圈定有规模的金矿体数条;五龙沟大格勒沟脑金矿带进一步延伸,红旗沟发现新的金矿体。
  三是战略性矿产取得新进展。柴周缘圈定出大批“三稀”异常,并发现多处成矿有关的花岗伟晶岩和碱性花岗岩脉;石墨矿勘查进展明显,呼热郭勒、那西郭勒均发现一定规模的晶质石墨矿体;开展格尔木市那西郭勒地区铁多金属矿预查,估算新增石墨矿215万吨,达到大型规模。
  四是多金属资源量明显增加。该局完成了沱沱河地区多才玛多金属矿详查和都兰县哈日扎地区多金属矿详查,均圈定出一定规模的共伴生银矿体,新增铅锌资源量42万吨,总资源量近700万吨;新发现厚大的富银矿体,平均品位达200g/t,预测全区共伴生银资源量3000吨。拉陵灶火中游铜多金属普查,卡尔却卡、克停哈尔地区铁多金属矿普查,发现与隐爆角砾岩有关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化体,新增铜铅锌资源量约7.8万吨、银100吨。格尔木市拉陵灶火中游铜多金属详查,新增铜资源量 5.4万吨、金3.8吨、钼 0.3万吨。
  五是柴达木盆地深层卤水钾盐勘查取得新进展。该局通过多年工作,评价了大浪滩-黑北凹地、察汗斯拉图、马海、昆特依、南翼山5处大-超大型深层卤水钾盐矿床,钾盐资源量逐年提升,马海-巴仑马海新增钾盐0.5亿吨。
  六是干热岩成果扩大,建成青海省首个中低温热水发电示范基地。由该局水勘院承担的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在钻孔深度3700米时,孔底温度达到207℃,是国内首次测得200摄氏度以上的干热岩。青海省首个中低温热水发电示范基地在共和恰卜恰镇建设完成,开启了我国西部地区中低温热水发电的先河。
  七是绿色勘查取得阶段性成果。该局全面推进绿色勘查工作,将绿色勘查纳入单位年度考核;开展了多个绿色勘查示范项目,通过物探磁法圈定构造蚀变带,结合浅钻验证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八是实现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零”的突破。该局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申报的“三江造山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项目,获201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九是科技纵深发展,非常规能源页岩气勘查进展明显。该局完成了都兰县八宝山地区页岩气调查评价综合现场含气量解吸、气测录井、测井初步解释及编录成果,在三叠系八宝山组下段划分出4个含气泥页岩段。
  十是民生地质服务不断拓展。该局在湟水河沿岸经济带开展了地质灾害遥感动态调查,在灾害监测警报和风险分析中应用新技术,建立科技支撑长效机制;开展汛期及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排查、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实施1∶5万水工环地质调查,采用探采结合的方式,解决青海东部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初步掌握了柴达木地区富硒土壤的分布和生态、特色农牧业的现状,为地方发展特色富硒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推荐多处省级地质公园和多条精品旅游路线,涵盖了各类地质及古生物、古人类活动等遗迹,是研究生态环境变迁及人类可持续发展诸多重大科学问题的载体,备受地质学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