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大数据,打造科技云未来

2016年12月30日 8:46 318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发挥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作用,彰显地矿综合服务能力
  40余个科研创新平台和一批省内外科研机构已在园区落户
  大众矿评APP、互联网农业地质大数据软件“土元素”等均已正式上线
  找准大数据与地质找矿的结合点,为全国地矿行业发展探索一条新路
  为什么要建地质科技园——互联网思维下的转型升级
  作为有623万贫困人口、约占全国贫困人口1/10的贵州省,要想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三五’期间实现全部脱贫,2020年同步进入小康”的目标,地矿部门必当有所作为。
  贵州省地矿局成立于1957年,拥有甲级资质113个,涵盖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等各个领域。作为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与研究重要力量和地质工作主力军,该局在一步步打开贵州地下宝藏的同时,也描绘了一个由各类矿产资源构成的立体贵州。
  然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矿业经济持续低迷,地勘市场陷入低潮已是不争事实。“贵州作为能源资源大省,能矿企业仍然是贵州工业强省的主要支撑,对资源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更需要全面提高资源评价水平,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和地质支撑。”贵州省地矿局局长付贵林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贵州省地矿局将围绕服务贵州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积极寻找项目机遇。”在他看来,地质工作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地勘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以服务和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出一条依托于地质优势,又不局限于地质的适合贵州地矿发展的新路。
  2015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实施“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发展,即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深入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突出抓好“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实施‘地矿产业转型升级、地质大数据开发利用’战略。”贵州省地矿局领导班子经过多方调研和精心筹划,决定将地质优势资源与互联网思维有机结合,依托国家及地方政策扶持,结合全局人才、技术、成果、装备等优势,推动地质大数据开发利用,以精准的产业定位、专业的运营机制、高标准的物业配套和专业化的运营团队为入驻企业提供一流的发展环境和增值服务,并作为该局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地质大数据开发利用的平台。
  这一思考,在贵阳市观山湖区石林西路上落地生根;这一探索,在2016年12月16日得以呈现雏形。一个以贵州大数据战略为依托,以“园区智慧科技、产业跨界融合、运营专业极致、品牌创新生态”为发展目标的全国首家地质主题综合型科技园区——贵州地质科技园正式开园。
  地质科技园能发挥什么作用——“三张金名片”打造云未来
  在贵阳市观山湖区石林西路上,9栋8层的楼房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达10.5万平方米。这座贵州省内首次全部采用地源热泵系统采集浅层地温能的建筑群,总投资约4.3亿元,已成为贵州省内节能环保的样板工程和示范项目。
  说起地质科技园发挥的作用,贵州省地矿局副局长朱春孝如数家珍。园区立足于空间环境、商务配套、政策措施、公共技术平台和增值服务等平台的搭建,以“园区智慧科技、产业跨界融合、运营专业极致、品牌创新生态”为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以地质为主题的综合服务大市场和地质产业集聚生态圈。园区内建有地质资料档案馆、地质调查院、地质环境院、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地质创客空间等,以此不断挖掘地质成果,加大资料的二次研究开发力度。比如:旅游资源、山地资源、地热水矿泉水资源、浅层地温能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高速发展,都需要地质工作提供新的资源保障和支撑。
  园区以大地质为基点,围绕国土资源部提出的“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围绕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产业在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引进行业内科研院所,合作建立41个平台,有教授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工程中心、工作站,通过人才聚集、技术聚集、成果聚集,进一步催生各类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助推与地质关联产业的发展。园区还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地质元素为主题,着力打造智慧地质、智慧地环、智慧科技,以地质大数据、地质大生态引领发展的科技创新园区。可以说,园区在促进地质资料开发、地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发挥地质科技创新驱动和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作用,彰显地矿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也将成为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载体、创新合作的平台。
  “我们要着力打造‘智慧地质、智慧地环、智慧科技’三张产业金名片。”朱春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园区的目标是打造以创新、智慧、生态为理念的“互联网+大地质”产业基地和西部地区最具知名度的大地质技术、数据服务综合大市场。
  其中,智慧地质板块是探索“互联网+地质科技”模式,将园区打造为集地质勘查、地质找矿、技术咨询、地质科研、测试与检测、金融服务、矿经咨询、矿业权交易、资源信息、矿企孵化、成果交流与转化为一体的地质大市场,实现推动地质行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智慧地环板块是结合能源优势拓展新能源及智能节控系统,结合技术优势整合灾害治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土地整治、环境修复规划设计及施工、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水治理及保护等环境技术服务。智慧科技板块是引入大地质产业链周边中介服务机构及贵阳市重点发展产业:大数据产业、智慧旅游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医药健康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新材料产业等,文化与商品转化,吸引文创产业企业开发包装地质文化及周边产品,作为科技园文化技术支持服务平台。
  地质科技园如何发展——全力发挥科技服务和引领作用
  贵州省政府十分重视贵州省地质科技园的建设,12月13日,分管副省长黄家培来到园区视察、指导工作并作出批示。他强调,要使科技园成为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的载体,同时也成为创新与合作的平台,要围绕大地质做文章,把科技园做实、做精。要有发展理念,着眼未来、超前谋划,找准大数据与地质找矿的结合点,把科技园打造成贵州乃至全国的行业标杆,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开园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郝芳对科技园的发展寄予厚望——希望早日成为前沿地质理论的培育中心,资源探测技术的研发基地,高端复合技术的转化平台,高层次急需人才的培育摇篮。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东兵在开园仪式上提出了期望:“希望贵州地矿局树立大地质大服务、绿色勘查的理念,以地质科技园为契机,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服务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付贵林表示:“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地质资源,有着一支杰出的地质人才队伍,相信贵州省地质科技园能够推动地质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贵州工作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贵州工作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产学研基地等40余个科研创新平台和一批省内外科研机构都已在园区落户。科技园已与相关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云上贵州地质科技”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在地质大数据开发应用方面,园区主导开发的首款矿业信息咨询软件平台——大众矿评APP正式上线运营,将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地质科技、咨询、交易等领域的服务。互联网农业地质大数据软件“土元素”也已上线,将有效整合地质大数据和农业大数据,为广大种植企业(户)在种植前、种植中、种植后进行指导和提供服务。不仅如此,为更好地服务入驻企业,贵州省地质科技园还整合多方资源,搭建了地质服务平台、第三方服务平台、应用技术研发平台,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打造了项目申报、商务咨询、创业导师、投融资、法律、中介等创新增值的全套服务。
  记者了解到,贵州省地质科技园在未来将立足省内地质优势资源结合贵州省大数据、大扶贫、大旅游和两化战略需要,研究开发地质资料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地质大数据开发利用。利用地质科技园平台,围绕地质科技创新战略,在科研立项合作、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矿山治理方面下功夫;围绕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在地质环境重大问题上下功夫;围绕供给侧结构改革、能源调整,在浅层地温能等清洁能源下功夫。此外,旅游普查成果应用、地热勘探、锰矿、铅锌、金矿、优质水资源、新型建筑材料、城镇化和贵州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助推地勘单位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贵州省地质科技园的开园,标志着贵州地质科技、地质大数据建设从此翻开新的篇章。与此同时,找准大数据与地质找矿的结合点,贵州省地质科技园的建设将为全国地矿行业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对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工作站、基地落户贵州地质科技产业园,一条以地质科技创新为纽带的大数据集聚全产业链将在贵州初现端倪。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