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地质情 不忘初心百年梦

2016年12月20日 8:47 260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几十年过去了,这首歌仍然感觉充满着无比的朝气与活力,恰如血气方刚的青春少年。这首地质队员的歌曲与无数的青春牵手,让多少热血青年涌动激情,也让悉数的地质人永葆青春活力……想想,这应该算是屹立时间长河不倒的壮丽风景了吧。偶然间,我选择了这个行业,从成都理工大学到中国地质大学,再到中国地质调查局,这首歌一直陪伴着我,也深深地融入了我的血液。
  地质调查关系国家发展命脉,能成为这个百年行业里的一员,能有机会学习和体会求真务实的地质精神,现在想来,我深感荣幸。但这种自豪感的产生最初却源于对枯燥课程的排斥。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天天面对着《普通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地史学》等一门门课程,味同嚼蜡,暗暗下决心毕业后不再从事地质工作。上学时唯有一点乐趣的算是野外实习,从峨眉山认识实习、四川江油马角坝生产实习再到后来的广西、河南、云南项目野外,我渐渐体会到了地质人的快乐与辛苦。
  或许与地质有缘,毕业之后还是选择了地质行业,成为地质调查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我从事的工作是资料验收、整理和保管,工作内容相对枯燥。两年来,工作中我一直在整理着地质资料和一些院士、专家们的文献、书籍和笔记等。在慢慢接触中,尤其是在阅读和整理老一辈地质学家的笔记、手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这些地质前辈那极其的认真态度,而且是一辈子笔耕不辍,用一辈子的时间在深入地做着一件事情。
  为扩大馆藏量,发挥地质资料的档案价值,全国地质资料馆开始面向社会征集地质档案资料。我承担了其中一部分工作,这也让我更深入地体会到了老一辈地质学家为地质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
  有一次,到陈梦熊院士家收集相关资料,看到先生收藏的地质资料、文献、书籍、笔记手稿等堆满了整个房子,我震惊了。可以想象,收藏和阅读这些资料和文献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看着数量如此之多的资料珍藏,我才真正体会到“专家院士是如何炼成的”,以及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建树所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
  这些珍贵的地质档案资料都凝聚着陈梦熊院士毕生的学术思想和对地质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与热爱。陈院士的家人还介绍说,陈院士所有的学习工作笔记,都会定期亲自重新整理誊写,不断完善思路,凝练精华,最终形成了我们眼前这一本本写满文字和数据的珍贵记录。这样一种勤勤恳恳、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感叹不已。
  平时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我感觉像是在读他们的个人成长日记。一个个坚毅、认真的鲜活形象不断浮现在我眼前,有苦难中的刚强,也有茫然中的迷惑,有忧国的急切,也有天真的纯洁。我有时在想,一个行业为何能立足百年发展壮大,其中很关键的原因便是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心系着国家民族,一直在兢兢业业奋斗着。他们的奋斗同时又影响和激励着下一代人,这就形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行业精神,如同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的军魂。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行业里每一个人都能呈现出同样的优秀品质。温家宝同志将地质行业的这种精神总结成了八个字:“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在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百年纪念之际,回首历代地质先辈的足迹,我们不由热血澎湃。回顾百年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辉煌业绩,更激起了我们为地质事业奋斗的雄心壮志。作为新一代地质人,正值中华民族“两个百年”目标建设之时,时代的发展再次把我们推到浪尖,虽然略显稚嫩的我们可能还不能成为中坚,但地质人坚韧拼搏的血液一直在我们的身体里流淌。我们会背起行装,攀上山峰,肩负地质梦的使命,用一种自豪的姿态尽快成长。我相信,我们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扬帆远航,共同携手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一道靓丽风景。
  (作者单位: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