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重回行业视线,第一批符合条件企业名单拟公示

2016年11月30日 8:50 218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11月25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公示拟公告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天津力神、江苏海四达、南都动力、宁德时代新能源四家动力电池企业进入该名单。
  平安观点:
  材料企业、电池企业均有上榜,锂电产业迈入全产业链“白名单”时代:本批名单共有九家企业进入,除天津力神、江苏海四达、南都动力、宁德时代新能源四家动力电池企业外;还包含正极材料企业天津巴莫,电解液企业江苏必康、九江天赐,消费电池企业东莞新能源、宁德新能源。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迎来全产业链“白名单”新时代。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或成补贴前置条件:2015年09月06日,工信部公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该文件指出“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除满足本规范条件要求外,还需满足《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要求”,且“不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企业及项目,相关产品航空及物流运输、出口退税、国内应用扶持等政策不予支持”。该规范条件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确定补贴对象的重要参考文件之一,将直接影响整车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的选择。考虑到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双政策监管要求,已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四批合规目录的企业,仍需面临《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检测挑战。
  严控低水平产能扩张,力主兼并重组等方式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该规范明确提及“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技术水平低的锂离子电池行业项目。对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确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加强组织论证”。且要求“新建和扩建企业及项目需符合本规范条件要求”,“现有企业及项目未满足规范条件的,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尽快达到本规范条件的要求”。考虑到《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中大幅提高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规模要求,提倡产业链内兼并重组或是政策制定者的本意。
  强调产品技术指标,该规范侧重产品质量:该规范与《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不同之处在于,该规范对于电池及相关材料产品技术指标作出明确要求,“动力型电池中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2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85Wh/Kg,循环寿命≥15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动力型功率单体电池功率 密度≥3000W/Kg,电池组功率密度≥2100W/Kg,循环寿命≥2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工信部政策从产品品质、管理规范两方面双管齐下,动力锂电行业将在双证监管下迎来产业升级。
  “汽车用动力电池编码规则”即将发布,信息可追溯将协同促进产业链监管:未来动力电池将围绕唯一的产品编码,具备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可追溯性,形成“电池材料-电芯-电池组-整车”的一一对应。该规范形成的全产业链白名单制度将更加具备可执行性,国家补贴政策也可以做到“精准补贴”。
  整车企业为保证产品符合国家补贴政策要求,将会要求上游供应商同时进入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名单和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名单。双政策监管下,对产品品质和产能规模的双重要求均有所提高,电池及电池材料的行业龙头将受益行业门槛的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
  规避政策风险,电芯将迎来加速降价潮: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首批企业名单的公布,使得国家补贴政策的对象确认不确定性增加。为规避政策风险,整车企业可能会停止采购尚未进入该白名单企业的产品,电池制造企业或迎来降价潮。电池降价速度的加快,一方面加速淘汰行业中的劣质竞争者,形成行业资源的集中,有利于行业内领先者;另一方面利于新能源汽车产品性价比的提升,加速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推广;同时也使得电池储能市场中的应用更具经济性,促进储能市场的发展。
  投资建议:工信部连续发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监管,双政策监管下行业门槛显著提高,政策主导下动力电池产业链市场集中度有望快速提高,行业领先者将率先受益。建议关注电池及电池材料生产企业中,产品品质和产能规模均处行业前列,有望率先进入《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白名单的龙头企业。建议关注率先实现622材料动力化应用的正极材料领先者当升科技,全球锂电池综合材料龙头杉杉股份,坚定执行大客户路线的动力电池巨头国轩高科,产能规模居前有望率先达标的坚瑞沃能,持续外延并购以整合优质渠道和先进技术的鹏辉能源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推广不达预期,政策风险。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