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再制造 工程机械走向“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

2016年11月07日 9:31 347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建设工程

未来随着工程机械行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将全面进入后市场时代,后市场服务领域的收入将占工程机械企业收入的较大部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近五年经历了连续下滑的持续低谷:产能严重过剩,应收账款高居不下,风险急剧叠加,频现关停并转和收编重组,成为行业“新常态”,但用户对维修服务、配件供应、租赁及二手设备等“后市场”服务的需求日渐强烈。

而在美国、日本等市场成熟的国家,整机销售收入和后市场服务收入的比例为0.64,而中国的数据则高达3.5,远超过成熟市场的水平。因此,“后市场建设”对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而言,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的“良机”。

体系有待完善 发展任重道远

有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行业每年因磨损和腐蚀等原因导致设备停产、报废造成的损失约占到全年GDP的10%,损失高达千亿元。同时,巨大的资源浪费还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预估的破坏,而这也为刚刚起步的再制造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若能将再制造市场充分开发将成为工程机械另一片广阔市场,这也就不难理解有人将再制造行业称为“开挖城市金矿”。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保有量已达到相当的规模,那么继“消化过剩产能”与“产业结构调整”过后,中国工业的安全模式正在开启,中国更需要形成“循环模式”的规划并予以加快实施。

目前,在国内仍然有不少人对再制造产品存在疑问,由于其所用的零部件大多为回收零部件再经过加工处理之后进行使用的,所以就把再制造的机器和翻新机、二手机等混为一谈。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再制造产品60%~75%以上的材料经过修理或不经修理被再利用,再制造企业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制造了一件新产品,该新产品不是回收的废旧机械的简单恢复或复制,但是,由于一部分可以再利用的零部件、特别是一些基础零件的再利用,再制造产品与回收的产品又必然有着许多近似之处。

在宣传推广再制造的同时,有些企业仅仅由于技术不成熟或是对于再制造理解不深,所生产的产品并不能达到再制造产品的要求,使得用户对于再制造产品质量存疑较大。所谓“做真的再制造”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不低于原型机新品”。不少人怀疑这项要求是否能够达到,对此,业内一些再制造专家充分认可了其可能性。再制造专家同时表示,对于“再制造产品是新品、不是修理品、不是二手产品”,不能单纯要求用户承认它是新品、从而踊跃购买,要承认这项认识同时是对再制造企业的约束和责任,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甚至超过原型机新品才是真的再制造。同时还要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由于技术限制,目前我国再制造产品的成本依然较高,这也是阻碍其销售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从业人员,应多方协作共同推动再制造行业发展。目前,虽然再制造的标准包括工程机械再制造的标准都有机构在起草,但一些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还比较缺乏,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也十分缺乏。对此,有意投入工程机械再制造的企业应该抓紧起草自己生产的再制造产品的企业标准,并在省级标准管理单位备案,还可以通过审批程序、上升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

起步晚、发展快、潜力巨大

我国再制造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家鼓励、引导和扶持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再制造业将在中国制造领域占更大的份额。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实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据统计,无论是能源还是材料,再制造一个零部件的消耗都只是生产一个新产品的20%到30%。

我国的再制造产业发展至今已经10年有余。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既循环又经济的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再制造模式。中国特色再制造模式注重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再制造关键技术,构建了废旧产品的再制造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了再制造产品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注重企业需求与学科建设融合,提升企业与实验室核心竞争力,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促进国家循环经济建设。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再制造产业起步较晚,但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罗健夫说,制约再制造产业的主要因素是消费者的观念,“中国很多消费者对再生产品的认识还不到位,宁愿花更多的钱购买新品,也不愿意接受质优价廉的再制造产品”。但是,中国人口多、资源有限,再生资源是一个很大的补充。

“后市场”一个魅力无穷的蓝海

据了解,“后市场”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汽车公司提出,其原意是指:1美元的汽车被销售,就会产生8美元的相关服务市场,包括汽车的配件供应、汽车改装、维修保养、精品美容和车载电器等。简言之,后市场是指产品销售后,围绕着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利润刺激”对工程机械企业而言,是发展的“二次”机遇。

行业竞争的白热化使得很多工程机械产品趋于同质化。产品层面上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使得产品服务的重要性逐渐突显。企业深知其意,对服务理念进行升级:实施精准强保服务,重点细化主动服务周期和项目,提升包内主动服务率,降低三包损失率和故障发生率,打造零距离服务;强化研发的售前服务功能,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快速形成设计解决方案,形成个性化订制差异化优势等措施强化服务及时性和准确性,让客户实实在在体验价值营销和服务。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说,后市场是有着巨大潜力的。未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用户关注的绝不是“价格”,而是“品牌”和“品质”,企业必须树立真正的用户思维、产品思维、技术思维和创新思维,制造商必须跳出中低端竞争、价格竞争,转向中高端竞争。在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升级中,低价竞争不仅不会再有效,还会伤害参与企业和整个产业未来发展空间;抱有投机心态,希望以价格竞争冲击销量和份额的企业,必须及时收手止损。

据了解,随着行业竞争白热化,很多产品趋于同质化,企业在产品层面优势变得不明显,于是服务的重要性便逐渐突显。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性尤为强,作为工程机械服务人员就必须了解一定的技术、操作常识等。这就需要企业专门的培训,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指导,从对复杂操控技艺到产品的日常维护,再到施工过程中突发问题的解决等等。

在配件方面,维修带动配件销售。要经营后市场就离不开专业的维修、服务和配件销售,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一定的维修点,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企业在后市场中的维修、服务、配件都必须谨小慎微,最好采用原厂配件,因为一旦出现纠纷解决不好就会给企业、代理商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租赁方面,减少设备停滞,保证开工率。我国的工程机械设备租赁是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逐步发展起来的,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并逐步趋于规范。据统计,一般建设项目施工企业租赁设备占机械使用的多为20%~40%,个别企业达到了70%以上。工程机械租赁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前景乐观,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开展租赁业务,工程机械企业必能在这块细分的后市场中获取较好的效益。

在再制造方面,很多企业专门成立了再制造业务部门,专门从事再制造产业的研究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效果不理想。目前,再制造产品在我国还很难被大众接受,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再制造产业的投入,让更多的人了解再制造产品,接受再制造产品。

总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将全面进入后市场时代,后市场服务领域的收入将占工程机械企业收入的较大部分。未来随着工程机械行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工作工况会变得更加多样,客户需求也会各有千秋,比如矿山和码头同样都需要装载机,但是要求就不一样了,同样是挖掘机,自家花园种树栽花和建筑工地的要求又相去甚远,细分市场的定制化服务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为推广再制造项目,2013年7月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发文开展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工作。时隔两年,各界期待已久的“以旧换再”推广企业、产品、价格等一系列具体实施方案终于浮出水面。去年12月,工信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意味着停滞五年之久的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工作又重新提上日程。

根据统计显示,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保有量已达600万台以上,工程机械企业要充分利用“再制造”更好地“消化”陈旧设备,使之成为良性的可循环经济模式,让再制造产业真正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谷岳林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