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陷落,采矿之过?

2016年11月04日 9:1 301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初秋的滇东红土高原寒意渐浓,一夜淅淅沥沥的秋雨,空气更显清新湿润。记者驱车来到素有“全滇锁钥”、“滇南胜境”之称的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这里的营上镇半坡村四周沟壑纵横,地表支离破碎,境内山峦连绵起伏,是典型的喀斯特型地。
  但自2007年以来,当地陆续出现了村民房屋开裂、土地坍塌等地质灾害,地表建筑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整村失去安全居住条件。当地环境缘何如此,居民生产生活状况又如何?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半坡现状:一边是倒塌的老房, 一边是在建的新居
  半坡村坐落在45度坡度的山谷间,因一半是陡坡而得名。这里是全县重点贫困自然村,现有国土面积0.7平方公里,有农户116户519人,是汉、彝长族混居地。
  半坡土地肥沃,而且到处是煤,全村含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具有煤种齐全、煤层厚、煤质优、埋藏浅、发热量高、易开采等优点。这里从清朝就开始采煤,并用煤烧制土砂锅和炼铜。到了民国时期,境内就已办矿。煤炭资源给半坡带来了财富,半坡也因为盛产煤炭而出名。
  “煤矿给当地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就是改变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海丹村委会总支部书记李景国告诉记者,“对于耕地少、收入低的半坡村民来说,到煤矿打工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云南鲁银矿业有限公司大则勒煤矿总经理张纪生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据他介绍,现在在煤矿有370名工人,半坡和附近村寨的工人就有243名,干的好的一个月有七八千元,差点的也有四五千元。“尽管煤炭价格下滑地厉害,但工人的工资一直没降。”
  记者沿着乡间小道进入半坡村。“这些简易房就是村小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的地方。”半坡村委会主任赵泽禹指着一排白墙蓝顶的简易房说道。简易房南北坐向,水电路全通。房内只有床、桌凳等应急必需品,虽然略显简陋,但却明亮干净。
  据了解,这些应急避险简易房是镇政府投资100多万元,于2010年初在村口唯一的一块平整地上修建的安全场所。按照地质灾害避险方案、预案,如果灾害来临,老百姓可以在这里吃住。根据灾情预警情况,村民还可以提前入住。
  在村子一片低洼处,路两边就是村民修建的住房,有一层高土木结构的,也有两层高砖墙结构的,几处墙面清晰地写着“撤离路线”4个蓝底白色的大字,每户门旁都贴着“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上面详细写着该户人家的基本情况、责任人、地质灾害预警员的名字和预警方式等内容。
  据该村小组地灾防治员尹大荣介绍,这里居住着30多户村民,房子和路面、房屋后的山坡都是巡查的重点,也是镇里地灾防治的重点。
  据介绍,半坡村小组地处地质滑坡地带,加之多年的煤炭开采,自2007年以来,陆续出现部分村民房屋墙体开裂地质灾害,村民住房等地表建筑物及路面等附属物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村民生产生活受到安全威胁。记者看到,路面有几条宽窄不等的裂缝,最宽的裂缝就一根手指头粗那么宽,窄的有筷子头般宽。
  兼任监测员职务的村小组组长李跃华介绍:“雨季来临前我们就对这个重点监测点进行不间断、无空隙巡查监测,在房屋墙面上划了标志和贴了纸,在地面裂缝的地方埋了木桩,县国土资源局还给我们安装了地质灾害自动报警仪,出现险情用喇叭发出信号,群众按照既定路线撤离。另外,村子后面半山腰处有个蓄水池,2008年至今也没有任何变化。”
  顺着小路再往村庄里头走,一排六七十米的土木结构的两层民房已经倒塌了大半部分。村民李林梅告诉记者,她的家原来就在倒塌的地方,2012年雨季的时候屋顶垮塌后,政府三番五次做工作搬迁,当年就搬到新的安置点居住了。修房子的钱是政府出的,每家2.5万元,自己只出了点装修的费用。
  离开老村庄不足一公里路程,记者来到半坡小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现场,一排排白墙蓝顶的两层半楼房拔地而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挖掘机在石块堆里发出连续不断的“滋滋”声,混凝土运输车正向浇灌中倾倒水泥,工人们正在为最后一幢楼房浇灌封顶,整片工地热火朝天。
  记者爬上建设工地对面的山头远眺,新建的楼房非常气派,宛如一条飞龙盘旋在绿树环抱之中,这就是不久将会建成的半坡小组美丽宜居新农村。据了解,工程总预算投资3200万元,从2015年初开始建设,将修建17幢两层半的复式楼房,总共有116套。截至目前,除1幢正在浇顶和2幢外墙粉刷外,其余的14幢已经基本建设完毕。
  房屋垮塌:既有采矿影响,也有地理因素
  “老村庄出现居民住房墙体裂缝、地面开裂等现象,确实与半坡地下煤矿开采有关联。”海丹村委会总支部书记李景国说道。“但没有一个权威的鉴定,我们也不能轻易下结论。”
  半坡村小组辖区内正常生产的大则勒煤矿,是否是村庄开裂房屋坍塌的“元凶”呢?记者来到位于云南鲁银矿业有限公司大则勒煤矿采访求证。
  据煤矿提供的资料显示,矿井位于营上镇大则勒村至小则勒村一带,开采范围3.3平方公里,开采深度1725米~1500米。矿井地质储量1450万吨,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工程地质结构情况是区内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尚不明显,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层状岩类为主软硬岩相间,工程地质条件为以层状岩类为主的中等类型。矿区属地温正常区,无冲击低压倾向。
  同时,记者查阅《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的通知》,其中也明确,要严格审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采、保护项目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项目,对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不得同意进行地质勘查,不得批准用地。也就是说,大则勒煤矿在申请办理采矿权证和划定矿区范围是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
  大则勒煤矿总经理张纪生告诉记者:“煤矿采煤范围已经避开村庄、河道、学校、公路等,仅半坡村小组就压覆30万吨的储量。半坡村老百姓搬迁之前,不能动也不敢动底下的煤。”张纪生说。
  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相关专家介绍,煤矿开采会引起地表产生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势必会影响地面建筑物。除开采影响外,地震、滑坡、泥石流、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自然因素也会引起房屋产生裂缝。
  记者也从富源县国土资源局进一步了解到,引起半坡村小组村庄开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半坡有其特殊的地理情况,山高坡陡谷深,河流切割严重,山体比较破碎,结构性差,煤矿所在的村委会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其次,煤矿企业采煤巷道有影响区域和边角,巷道长时间经过地质变动、地下水的渗透和冲刷等因素,地下水改变走向,对周边地质区域会形成影响。另外,半坡村气候潮湿,植被茂密,耕种土壤层比较深,土壤水分饱和度高,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域。
  “一些村民的房子屋面垮塌,与年久失修、建筑质量不高也有关系。20多年前盖的房子,墙体是土坯,屋面是木橼,经过多年的雨水冲刷,开裂或垮塌是正常的。”李跃华说道。
  富源县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煤矿开采引发的地灾确实应该认真反思,要坚决防止采煤对水资源、地表植被、大气污染、甚至加深地质灾害的现象和行为的发生。下一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监督检查;另外,还将依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市场法则,引导矿山企业参与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和恢复工作,鼓励矿山企业将经济收入的部分留用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加大对矿山采空区、废弃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矿村共建:村民迁新居,环境得改善
  “快了,最迟年底就搬迁入住。”担任半坡村小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总监理的李景国高兴地说。
  建设美丽家园,富源县委、县政府整合发改、扶贫、水利、地震安居等项目资金865万元,县国土资源局安排地灾搬迁避让项目资金325万元,大则勒煤矿筹资捐资860万元。此外,还以农民贷款、煤矿担保、煤矿还本金和利息的方式,向银行贷款1160万元,户均贷款10万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了工程建设。
  有了钱,地从哪里来?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将易地扶贫搬迁增减挂钩建新区、拆旧区选址在了利用率比较低的山坡地方,不占村民耕地,折旧复垦腾出的建设用地,在优先满足农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并留足用于半坡村小组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用地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是从有隐患的地方搬迁到绝对安全的地方。再说,要结合实际,耕地不能动,动了老百姓将来没饭吃。也不能搬迁距离老村庄太远,搬远了不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李景国详细介绍了美丽家园的建设情况,“房子的图纸从县里提供的10套备选户型中最终选定了1套,具有当地民房建筑风格,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的入住条件。”
  记者在建设现场看到,新建的2层半楼房户均占地79.4平方米,建设面积180平方米,为半砖混结构,1~6户独立或联体建设。走进屋内,墙面粉刷得平整规范,设计合理,采光好,每家每户一楼还有一个天井花园,可以养花种草。看着即将入住的新房,村民张老汉感叹道:“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村民自己掏腰包都愿意,更何况是政府拿钱,现在的政策太好啦!”
  近两年,富源县陷入了“资源诅咒”困境。煤炭资源开发引发了地面塌陷、民房受损、环境污染、水源枯竭等问题。面对严峻形势,富源县正在探索一条矿村共建、成果共享的新路子。
  首先,严格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督促企业采取捐资、帮扶等方式,进行治理或补偿,建立责权利对等的补偿机制。自2008年以来设立了煤矿及加工转化企业社会责任奖,通过企业申报、逐级推荐、择优评选的程序,对评选企业给予奖励,并颁发富源县企业社会责任奖证书和奖杯。引导企业参与植树造林和地质灾害治理,改变区域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承载力。2007年以来,全县矿山企业累计投入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资金1.11亿元,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42项,植树造林4万余亩,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72处,区域环境和生态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其次,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生存、发展等问题,开展矿村共建工作。近3年来,全县有152家矿山企业共捐资1.34亿元建设通村油路120多公里、建设水利工程41件, 促进了农民“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的解决。以因采矿导致的农村危险民房为主要实施对象, 2007年以来累计整合投入2.62亿元,完成了1275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有力解决了因采矿等原因导致受损的民房除险问题。同时,督促、引导煤炭企业吸纳、培训、使用当地群众就业,推进农民由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使更多的农民变成“产业工人”。目前,全县与煤炭企业签订中长期劳动合同的有6万余人,加上“农忙种地、农闲上矿”的非固定人员,全县煤炭行业从业人员近9万人,农民上矿务工收入年均12亿元以上。
  另外,依托煤炭工业发展优势,因势利导,走以工哺农、“矿村结合”建设新农村的路子。2006年以来,全县煤炭企业累计捐资14.8亿元,参与建设新农村592个。按照 “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思路,积极引导矿产开发企业投资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建立种植、养殖园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目前,全县矿山企业共投资8.7亿余元建成规模养殖场200余个,发展了东恒集团、睿智养殖场、坤星源魔芋加工厂等19家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9万余户。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