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地质队”新生记

2016年11月04日 8:53 248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时维三秋,正午的阳光却依然火辣。
  头戴草帽,肩扛测量仪器,林金权走在新余市渝水区仰天岗办事处港背村,不时停下脚步,竖起测量仪,仔细记录下这一个区域的高程、地貌等地理信息,后背T恤衫早已湿透。
  “附近新修的一条路,新建的一幢房子,都要录入数据库。”林金权说,这些地理信息今后将作为“智慧新余”数字城市系统的基础数据。
  林金权是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三队的一名测绘员。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三队是一支硕果累累的地勘队伍,建队半个多世纪,主要扎根在我省赣西区域开展地质找矿。先后探明宜春四一四特大型钽铌矿、分宜下桐岭特大型钨钼铋矿、丰城徐山大型钨矿等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床,提交矿产资源储量价值逾1000亿元。特别是1969年发现的宜春钽铌矿,解决了当时国家对钽铌原料需求的燃眉之急,为国防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立下卓越功勋,因此被国家授予“功勋地质队”荣誉称号。
  找矿,如今却不再是三队的主业。像林金权一样,大多数职工已“改行”,工程勘察、测绘,本是地质找矿过程中的两个辅助性工种,如今成了主角。
  “这是市场倒逼的结果。”队长万义有说。
  地质人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风餐露宿,另一头矿产却连着国际经济大势。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2013年起,国际有色金属市场开始进入下行通道,铜、铝、锌、镍等主要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下滑,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引发勘查资金投入下降、地质勘查市场急剧萎缩,像三队这样以找矿为业的地勘单位也受到了巨大冲击。
  在万义有看来,与许多行业一样,一向衣食无忧的地勘行业,面临着急迫的转型压力,而且“是赢得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
  转型,言易行难。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一次“大换血”,其中所蕴藏的风险不言而喻,三队曾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教训。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大幅减少地质资金投入,与许多地质队一样,三队也面临生存危机。为了“找活路”,这些常年与风雨相伴、与石头做朋友的地质人,放下了锤子、罗盘、放大镜“三大宝”,办起了电珠厂、钛白粉厂,甚至养猪场。“那时候,基本上就是看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几百号人每天等着吃饭呢!”结果可想而知,短短一两年时间,所有的多种经营项目倒闭歇业。最终,三队只留下9个人看守队部,其余100多人下岗待业。
  转型势在必行,关键是怎么转,往哪里转。曾尝过市场残酷滋味的万义有给出的答案是:“转型,不能忘了本。”这个“本”,就是三队几十年积累下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万义有说,转型并非要推倒重来,而是要结合自身优势重新找准发展方向,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生机。原来地质单位大多只把眼睛盯在找矿上,其实把视野放宽一些,市场也就出来了。“近几年,国家加快高铁建设,各地都在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其中涉及的勘察、测绘工作,都是我们地质人的老本行。”
  有了新思路,如何拓展新市场?万义有说:“先进门,后立碑。”
  “先进门”,就是抓资质建设,拿到进入新市场的“敲门砖”。面对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大量流失的现状,三队“重招旧部”,下岗的回流、退休的返聘,再从专业院校引进了一批专业人才,重新组建地质专业人才队伍,目前全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已占在职总人数的80%。同时,针对工程勘察和测绘工作的新要求,近年三队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了无人机、测量机器人等先进装备。转型后的三队,无论是工程勘察,还是测绘,都已具备甲级资质,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后立碑”,就是靠质量赢得业主的口碑。大到高铁项目的工程勘察,小到一幢房屋的测量,三队都以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得到了业主单位的高度认可,“回头客”自然频频上门。近年来,他们先后承接了连盐铁路、合安九客专、赣深高铁等项目的工程勘察业务。
  “转型,让三队迎来新生。”万义有说,今年1至8月,三队签订合同金额达7000万元,其中以前的主业——地质找矿产值仅约600万元,不及工程勘察和测绘业务的十分之一。下一步,他们的重心是不断拓展“地质+”的广度和深度,向地质灾害治理、环境地质等领域延伸。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