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 让“互联网+建筑”数据上“云”端

2016年11月04日 8:48 368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建设工程

  人们对于“互联网”的理解,通常有三种:互联网是一种工具、互联网是一种模式、互联网是一个思维。对此,如果你只是单纯上网,那互联网就只是一个工具;如果你运用互联网没有时空界限的特征改变业务的价值链,那它就是一种模式;如果我们专注思考运用互联网,改变自己所从事的领域的价值链,那则是互联网思维。
  建筑业的挑战和机遇是面对处于不断变更的状态,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持续推进;同时,BIM、移动应用、智能硬件、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都在迅速改变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这个传统行业。面对这些新的情况,对施工方来说,做好项目,管好每一个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使项目各方满意,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目标。那么,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施工企业应该如何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服务好项目,这是本文的重点。
  从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来说,两个主要诉求是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升。
  规模的提升需要通过集约化经营提升获取资源的能力,而效益的提升则需要持续提升企业配置资源的能力,因为我们需要关注项目的精益化管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建筑行业近30年来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但利润率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个结果与行业的很多企业家多年来坚持的各种管理、经营、模式方面的改进显然相悖。在当前形势下,广大施工企业应当在关注集约经营的同时,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加强对项目精益化管理的研究。
  用“互联网+”的新技术实现项目精益化管理,解决的依然是企业如何管项目和项目本身如何管的问题。企业如何管项目主要面向的是集约,项目本身如何管面向的主要是精益。因此,建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遵循这样一个思路:将信息化分为三层,即管理框架层、管理工具层和岗位工具层。
  其中,管理框架层主要涵盖组织、权限、流程、决策和知识等方面,管理框架层解决的是企业本身的治理规则制订,主要结合的技术是移动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商业智能技术等。
  这些规则必须通过管理工具落实到相应的业务环节中去。什么是管理工具?比如劳务、物资、合同、资金、进度和质量等业务条线的管理。管理工具主要结合的技术应当是智能硬件、物联网、移动应用。岗位工具,如预算、下料、模架、场布和资料等个人工作提效工具,主要和BIM、移动应用结合。而这三层应用,都尽量以“云+端”的模式来提高交互效果、可获得性、降低成本、消除信息孤岛。通过自上而下的规则治理、自下而上的数据汇积,建立“云”的大数据平台,提高企业数据的利用;通过与物联网、移动结合,提升应用体验。
  总体说,围绕工程建造阶段的信息化,包括三个内容:“端”+“云”+大数据。这三者结合,会构建出一套什么样的模式呢?大数据主要解决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问题;“云”承载的是项目进度、劳务、物资、人员和安全管理等每条业务线的具体管理;而“端”则是指移动应用、模型、智能测量、环境监控、工地设备监控等智能硬件。围绕着这三个内容,能很好地解决施工现场管理的信息化问题。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