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野外,警惕这些危险

2016年08月08日 9:20 427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QQ图片20160808091532  
      【路途坎坷】
  马背上的故事
  张洪涛
  地质行业非常特殊,它让我们穿行在莽莽大山,颠簸于腥风恶劣,狂放的,细腻的,纯净的,静谧的,种种美景,遭遇着,享受着,既艰苦,又浪漫。当然,危险也如影随形,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跑出来亮个相。
  1977年,我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第二年就上了青藏高原,在澜沧江畔的无人区中待了半年多。那里是极为壮观的高山峡谷,每每举头循着近乎直立的峭壁寻找蓝天的踪迹,看到的总是朦朦胧胧的窄窄一线。所谓“壁立千仞”即是如此吧。
  在峡谷中搞地质,当时最适宜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它们可以轻易地穿越丛林,更可以矫健地翻山涉水。但就在那短短的半年里,我从马上摔下来6次,每一次我的日记都有记录。
  记得有一次,经过离卡贡乡几十公里处的一段峡谷,当时,我骑着全队最瘦弱的一匹马(当时我最年轻,马匹是选剩的),走在队伍的最后。坐在马上,只感到它后腿的两块大骨头一耸一耸的,时间长了,硌得屁股生疼,我一边看着周围的景色,一边想,这不就是现实版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吗?
  不料,在攀登一段峭壁的时候,危险降临了——我的“坐骑”,瘦弱的它,实在没有劲儿了,坡度太大,它勉强向上了挪了几步,便脚步虚浮、摇晃起来,只听见碎石哗哗地滚下山去,我猛地收紧缰绳,但为时已晚,刚攀至10多米高处,连马带人一起摔到了下面的河谷里。
  待我渐渐清醒时,我的“师傅”、着名的铜矿专家芮宗瑶老师正在使劲地摇晃我,大声叫着我的名字,我慢慢睁开眼睛,对着他那焦急的目光、满脸的鲜血,缓缓地来一句“我还活着吗?”原来,登山队伍前进了一段路,队友们忽然发现我这个“见习队员”不见了,芮宗瑶老师一个人掉头返回,边呼唤,边寻找,最后发现我已掉入山谷。可那是海拔6100多米的青藏高原啊,剧烈的高原反应,让他的鲜血一下子从鼻子里冒了出来!
  后来听芮宗瑶老师说,我那次昏迷,持续了大约20来分钟。我醒来后,一看四周,更觉后怕:河谷里全是尖利的石块,大大小小,而我,恰好摔到了几块石头之间的草滩上,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另一个幸运是,我们当时过的是一个“小”峡谷,要是在前几个数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大”峡谷,再垂直掉下来,岂不就要“青山埋忠骨”、长眠于此了?
  (作者为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
  ▲温馨提示:西风瘦马易断肠。
  徒步渡冰河
  周文正
  2012~2014年,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和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共同承担新疆西昆仑1∶5万基础地质调查项目。项目工作区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峰4865米。江苏地质一队首次在新疆承担地质工作。在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我们渡了一次冰河。
  6月的一天,我们完成了对乌如木都村附近的康苏组地层详细的地质调查,傍晚6点准备返回驻地,却发现早上轻易就能跨过的小水沟因山顶雪水融化,已经变成了夹杂着泥石碎块的河流,足有七八米宽,水流湍急。当地向导亚克力用竹棍插入河中,估出河水有1米多深。我们决定徒步渡河。
  因河流较深且水流较急,我们抱起一块块大石头扔进水里,希望能把沟底垫高。随后,亚克力找来了麻绳,拴在腰间,把我们三个人连在了一起。我们把地质资料用塑料袋密封好,举过头顶,开始艰难渡河。融化了的雪水冰冷刺骨,还夹带着小碎石块,不停地撞击在身上。我们边试探边往前小步走,就这么艰难地挪了近20分钟,终于,安全到达了对岸。此时我们已经冻得身体不听使唤,稍有耽搁,很可能因为低温和巨大的体力消耗而休克。
  (作者单位:江苏地质一队)
  ▲温馨提示:渡河求稳也要快。
  骑马跌落洪水河
  车轶轩
  1988年夏天,刚过完21岁生日,我与权工骑马奔赴可可西里开展化探扫面工作。一次,我们被洪水河挡住了去路。
  洪水河距离驻地10多千米,河面最窄的地段大概40多米宽。权工往河里丢了块石头试水深:“还可以,别忘了顺水走。”
  我抓紧缰绳,顺着河流的方向准备斜插到对岸。枣红马步履维艰。权工在后面不停地提醒我:“慢点,小心有坑。”话音刚落,我的马头一低,掉进了水底的暗坑里。瞬间,枣红马在水上漂了起来。我被顺势一带,离开了马背,紧接着喝了一口冰冷、带泥沙的河水。
  看似平静的河水此刻变得汹涌无比。我和枣红马一起被冲向下游。我抓紧缰绳,没法喊救命,因为浑浊的河水会涌进嘴里。我和枣红马由一根缰绳连着,时而撞在一起,时而分开。
  正在我觉得我这次肯定要完蛋的时候。一个声音在耳旁想起,“别慌,松开缰绳。”一只大手将我的头托出了水面——是权工拉住了我。我们一起顺水挣扎。他一边托住我的头部,一边努力改变我们在河里的位置。渐渐的,我们离岸边越来越近了,直到脚底触到河床了。往下游走了大概两三公里,我们看到枣红马奄奄一息倒在岸边——它被河里的大石块碰伤了。
  (作者单位:青海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温馨提示:该松手时要松手。
  踩到溶芽摔破头
  陈跃康
  上世纪70年代末,1:20完万安龙幅水文地质填图工作展开。我们要用三个多月时间,完成700余平方千米的野外填图工作,很有干劲。
  这一天,按计划,我们两条线路的人,要在美女山下的一个地下河出口会合,共同为这条地下河测流。
  当我们这条线路的人翻过美女山,看见组长冯远华带领的另一条线路的人已到美女山下,禁不住心头一阵狂喜。几天没见面了,双方呼喊起来。
  “喂!”
  “哎!”
  我向山下奔去,突然,脚下一空,摔了下去,在石头上翻了几个跟斗,便失去了知觉。
  原来,美女山是一座喀斯特山,溶沟、溶芽十分发育。溶沟里长满茅草,不易辨认。我踩在溶芽上奔跑,失去重心,摔在陡峭的山脊上。
  不知过了多久,我苏醒过来,看着蓝天上的白云,听着同事们紧张的呼喊声。我头有点发晕,一股热流从头上流出,用手一摸,是血。
  摸下山来,组长冯远华为我包扎了伤口。从此,我的头上就留下了一道伤疤。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矿局)
  ▲温馨提示:狂喜之后有危险。
  密林迷途
  周  强
  1988年4月,六分队到确山县周庄开展萤石矿普查。我的任务是和一个50多岁的老地质工程师胡乾柱开展10平方千米的1:1万的矿区地质填图工作。1个多月跑下来,林子的枝叶越来越茂密了。
  5月中旬的一天,我们要翻越矿区最高峰,海拔1006米。沿途松树、橡树、黄连树高大挺拔、遮天蔽日。我们边走边仔细观察沿途的地质现象,不知不觉迷路了。
  本想上高一点,仔细查看地形地貌,可树林又高又密,完全看不到50米之外的情形,也没有任何参照物。转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也没有找到路。
  天色渐暗,我有点着急了:“师傅,咋办?”
  “别急,咱们顺着河向下走,一定能走出去。”
  我不时地吹几下哨子,驱赶可能出现的野猪和毒蛇。刚开始,山坡很陡,河里全是巨大的滚石,要不断地绕来绕去,行进十分缓慢。“老三样”随着我们急促的脚步,发出清脆的响声。样品在我肩膀上前后搭着,晃来晃去,增加了行走的难度。渐渐的,地势稍缓了些,河中有细细的水流了。河水打湿了我们的登山鞋,裤腿上沾满了泥泞。树林里荆棘丛生,我们的胳膊被挂出了一道道血印。天气又闷又热,汗水顺着衣服往下淌。我们什么都顾上理会,一声不吭地快速向下走。
  走了两个多小时,坡度越来越缓,树木也越来越稀疏,终于,我们看到路了。
  只听师傅轻轻说了声:“好了,走出来了,休息一会。”远远的,我听到同事们的呼喊声。
  (作者单位:河南地矿局)
  ▲温馨提示:迷路之后顺河走。
  【遭遇猛兽】
  熊掌之下险逃脱
  马  林
  2013年6月,我大学毕业,2014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出野外,被分到格尔木市深沟地区铜镍矿预查项目组。
  7月12日,项目组针对在东山坡发现的孔雀石化以及黄铜矿沿着山梁进行追索。项目负责人用地质锤敲打着岩石,我低头翻找放大镜。突然,我听到一声咆哮,猛一抬头,只见一只熊朝我们扑了过来。我们几乎同时起身,大喊:“跑!”
  当时,熊距离我们只有十多米远。我的第一反应是往山坡下跑,遇到两米多高的砖石都来不及思考,直接跳下去。由于坡比较陡,石头也不稳,刚着地,我就摔了个跟头,在坡上滚了五六米远,又旋转了360度,腿刚好碰到一块锋利的岩石上,血肉模糊,裤子也破了。我当时一点儿都没感觉到疼,迅速爬起来,顺着碎石流连滚带滑到了半山腰。
  这时,我看到项目负责人面无血色,从一块大砖石背后踉跄地走出来,衣服裤子全破了,手上也流着血。确定熊没有追来,我们才稍作喘息。平时下这座山需要两个小时,那天只用了20分钟。(作者单位: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温馨提示:遇熊快跑。
  钻探取水遇尸体
  坦桑尼亚项目组 口述  周  英 整理
  我们在坦桑尼亚的勘查区毗邻坦桑尼亚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山谷沟壑里植被非常茂盛,仅密集的茅草就有一人多深,里面潜伏着毒蛇、猛兽。
  钻探过程中,钻头需要用水冷却。一开始,我们到附近的一条河流取水,谁知那里危机四伏。因为本身地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边缘,加上旱季小湖泊、小河汊都干涸了,方圆百里的各类野生动物都来这条河饮水。这片河域也自然而然成为了食肉动物们的天然捕猎场。
  一早上,项目组像往常一样去河里取水,在河滩上发现了人的一根大腿骨和一块头盖骨残骸。头盖骨上的头皮还连着当地土着特有的鬈曲头发。我们惊出一身冷汗。当地人判断极有可能是狮子干的。如果项目人员再早来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项目组决定到距离远一点但相对安全的坦噶尼喀湖取水。(作者单位:安徽327地质队)
  ▲温馨提示:不与野兽争水源。
  与狼作伴到天明
  徐文权
  1978年,南京市江宁县云台山地区硫铁矿勘查进行中。
  12月的一天,我上夜班。凌晨一点多,柴油机熄火罢工了。工人们决定先下山休息,等天亮了再修理。他们交代我当心山里的狼,离开前还特意帮我用塔布把钻塔围挡得严严实实。
  我睡意渐浓,突然听见围布外有窸窸窣窣的走动声和喘息声。透过缝隙,顺着声响,我朝外望去,心里着实一惊——两双透着绿光的眼睛,之前听师傅们说过山里有狼,这回真遇上了。
  它们会不会进来?我势单力薄,还是躲起来比较明智。
  在钻塔中部有个木板搭成的平台。我蹑手蹑脚地跑到钻塔下面,开始攀爬。庆幸部队生活锻炼人,我很快爬到了离地面19.5米高的平台上。在这个3平方米的平台上,我待了四个小时,直到天亮狼自行离开。
  (作者单位:江苏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
  爬树躲过狼攻击
  曾  强 口述 罗会江 整理
  2008年,雅鲁藏布江边,刚入行不久的我正在做地质记录,同伴在不远处采样。
  突然,不远处传来狼叫声,一声两声,声声入耳。转过身一看,一条褐黄色的狼就在我不远处嚎叫。
  没有经验的我第一次遇见狼,不知所措,本能的反应就是放下记录本,紧握地质锤,眼睛一直目视狼的行踪。它慢慢地在向我靠拢,边走边叫。它在呼叫它的同伴吗?我越想越害怕。
  这时,我发现在江边有一棵树,于是半蹲身子,手握地质锤,目视独狼,一步一步往树的方向前移。狼也没有停下脚步。大约50米的距离在这个时候显得特别遥远。我终于挪到了树下,并爬上树隐蔽了起来,屏住呼吸,从树叶缝中监视着狼的一举一动。狼在距离树30米左右的地方来回走动,发出嚎叫。这时的我除了握紧手中的地质锤,就只有祈祷了。就这样相持了十多分钟,最后,狼慢慢地跑开了。
  (作者单位:四川区调队)
  ▲温馨提示:高处无狼。
  【突发状况】
  山羊崖和暴风雨
  夏林旺
  山羊崖是是对陡峭地段客观形象的命名。我要说的山羊崖位于五台山—恒山铁矿整装勘查五台段的一个小村子里。
  2012年7月,我在那里担任技术负责。有一次,我爬上了山羊崖,却在精疲力尽的时候赶上了暴风雨。
  早上出发的时候,天正晴。下山时,天却悄无声息地变了脸,先是吹起几丝凉风,然后云很快地向山顶涌来。意识到情况不妙,我想加快速度,但工作了一上午之本来就累了,还背着十来斤重的样品,要在手脚并用才爬得上来的山坡找到下山的路,并不容易。
  我很快被暴风雨包围了。我赶紧找了一块相对平缓又坚实的岩石,站稳了脚步,一任风吹雨打。20分钟里,恐惧感飞速盘旋在我的脑海里。雨慢慢小了下来,又过了十来分钟,天放晴了。
  雨后,下山的路更难走了。双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蹭破了,衣服也挂开了花。
  (作者单位:山西217地质队)
  ▲温馨提示:淋雨比盲目下山安全。
  制氧机救了我一命
  吴国平 口述  蒋玉奎 罗会江 整理
  送往医院的那几个小时,要是没有制氧机不停地为我输氧,我早就扛不过去了。真的要感谢队工会,为我们想得周到!
  那是2012年的事情。我所在的甘孜州铜矿勘探项目,位于海拔4300米左右的高原地区。队工会出于对高原职工身体健康和安全方面的考虑,为项目部配备了两台制氧机。
  一天清晨,驻地突然下起了大雨,本来就很稀薄的空气中含氧量更低。我突然脸色发青、喘不上气,几分钟后,就瘫在床上。经验丰富的项目部职工一看就知道是高原病发作了。
  项目部的同志们马上将制氧机拿出来给我输氧,同时迅速组织车辆,将我送到甘孜州白玉呷村矿部医院。医生说建议立刻送到海拔更低的白玉县医院,并且要保持不间断吸氧。呷村矿部离白玉县城还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护送的同事不间断地给我输氧。到了县城,经过抢救,我脱离了危险。
  (作者单位:四川地矿局403队)
  ▲温馨提示:必要装备一个都不能少。
  高原遭遇泥石流
  郭恩实
  2008年,昆仑山腹地日吉普地区金铜多金属勘查。
  我们的营地安扎在海拔4983米的雪域高原上,仿佛抬手就能摸到天际的云朵。
  一天,我们下山返程途中,耳旁隐约响起闷雷般沉闷而悠远的响声,随之而来的便是剧烈的震动,仿佛一只大手不停拍打着车身。我们还没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就连人带车陷入了泥石流河中。汹涌的泥石流瞬间淹没了大半个车身。我们眼前漆黑一片,所幸,借助车窗仅有的一点空隙可以勉强呼吸;万幸,大家没有受伤。分队长姜炜忠立即用卫星电话向驻地求援,组织大家将食物、水等生存必需品整理出来以备应急之需。
  之后,在无力自救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卫星电话经吉林省地矿局与国务院应急办沟通。新疆巴音格勒盟蒙古自治州救援队和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张华局长带领救援组到现场把我们救了出来。这时,我们在泥石流河中已经度过了漫长的三天。
  (作者单位:吉林地矿局三所)
  ▲温馨提示:危急时刻不要慌。
  “冒犯神山”被围攻
  王安华
  2000年,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开始,我参加了1:25万聂拉木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在希夏邦玛峰脚下美丽的色龙村经历了被“围攻软禁”的难忘故事。
  “这里地层出露完整、顶底清楚,尤其化石保存十分完好,是该地区研究二叠、三叠系界线的最好地方,剖面就定在这里实测。”大家一致赞同队长对踏勘工作的总结。实测,分层、记录、素描、采样、照相,第一天圆满收工。
  第二天,我们的车和人员刚到剖面点,一辆老式解放牌汽车停在我们跟前,满车的藏族村民带着锄头、铁铲等等工具跳下车,把我们围了个严严实实。
  队长用手势和村长艰难地交流着。原来,我们测剖面的小山脊是他们村的“神山”,是藏族同胞天葬的神圣之地。他们看不懂带汉字的介绍信。场面僵持了。队长决定去请县领导出面解困。对方要求我们留下一台车和两个人。
  “小王和小朱留下来,水和干粮给你们……”队长决定。
  好在,事情在当天晚上得以解决,通过沟通和解释,我们也被允许在原位置完成剖面测量研究任务。
  (作者单位:贵州地矿局地调院)
  ▲温馨提示:沟通和互相尊重必不可少。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