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一带一路商机 实现发展新跨越

2016年07月13日 11:11 423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域相连、经济相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建筑企业打开海外市场带来了新机遇。在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面对这一战略机遇,建筑企业如何“走出去”并走得稳、走得好,需要认真研讨。
  树立开放理念,做好战略定位。全球化思维、国际化视野,是“走出去”的前提。企业要树立开放观念,胸怀全球,制定长远规划,敢于同国际知名承包商等高手较量,致力于做强做优。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建集团”)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是拥有多个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甲级设计资质及海外经营权,集勘察、设计、施工等全产业链运营的省属国有大型企业。近年来,陕建集团坚持“大海外”思路,优先发展省外、境外市场,特别是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步伐,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省委、省政府打造“海外陕西”的重大工作部署,精心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加快向“称霸陕西市场、称雄国内市场、驰骋国际市场”的战略目标挺进。“十二五”时期,陕建集团累计完成承揽任务、营业收入、利润比“十一五”增长309.2%、245.69%、519.66%,其中海外市场签约额、营业收入、利润比“十一五”增长250%、170%、320%。2015年,陕建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81亿元,合同签约额1385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12位、中国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百强第4位,分别比“十一五”末前移138位、35位。
  强化市场布局,拓宽发展空间。建筑企业“走出去”,不仅能有效释放产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国际先进同行的同台比拼,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近年来,陕建集团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秉承“创新、精益、服务、引领”理念,构建母子公司一盘棋的“大海外”格局,母公司侧重承揽任务和商务谈判,子公司重点抓施工管理。加大拓展市场力度,摒弃“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短视做法,承揽一个项目、扎根一方区域、拓展一片市场。目前,陕建集团海外业务已拓展至26个国家和地区,今年经营合同额有望达到15亿美元。
  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合作共赢。国际工程市场错综复杂,加之“一带一路”项目的大型化、综合化、高端化,对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船出海”、“抱团出海”、“走出去联盟”等合作模式是做强做大海外市场的有效途径。同时,必须加快承包模式的转变,积极采取BT、EPC、FEPC、PPP模式,助力重大项目落地。近年来,陕建集团与世行、亚投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合作模式,与中石化、中水电、中信建设等国内知名承包商、开发商开展战略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
  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动能。面对海外市场,建筑企业在立足施工主业的同时,必须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国际工程投资和对外贸易的结合度,延伸产业链条,构筑多元支撑的业态结构。近年来,陕建集团一方面巩固原有国际工程、对外经援项目承建优势,突出房屋建筑、路桥、机场、市政、水利和机电安装等专业板块特色,形成勘察、设计、咨询、采购、建造、运营和维护的工程总承包全产业链;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对外投资、建筑材料和成套设备出口贸易、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实现多元化业务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
  培养国际人才,适应发展需要。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目前,陕建集团拥有国家注册一、二级建造师4558人,正高级工程师136人,中高级职称1045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突出贡献专家27人,全国优秀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建造师220多人,人才资源优势在全国省级建工集团处于领先地位,也为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在海外人才培养上,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大对建造师、财务、国际招投标、境外安全管理等关键人才的培训;在人才使用上,坚持海外项目人才资源共享,挑苗子、压担子,在住房、薪酬、晋升等方面重点倾斜,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金融法律和财务知识的优秀人才;实施属地化人才政策,吸引当地人才为我所用,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树立良好形象,打造国际品牌。品牌是企业打开海外市场的金钥匙,是立足海外市场的奠基石。陕建集团承建的海外项目以过硬的质量、较短的工期及良好的信誉受到了业主和当地政府的高度称赞。“十二五”期间,陕建集团荣获“鲁班奖”23项和“国优奖”23项,连续3年全国领先。
  面对新机遇,实现新跨越。陕建集团将努力抢抓“一带一路”商机,力争“十三五”末,实现合同签约额2000亿元、营业收入1100亿元,其中海外合同签约额200亿元、营业收入100亿元,把陕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工程承包商和境外投资商。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