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勘查 地质工作服务理念的升华

2016年06月23日 9:14 278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这既是全国地勘行业的大佬们,对未来行业发展方向的高端引领,也是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绿色勘查的供给侧改革的倡议和期待。相信,无论是来自政府管理部门的供给侧改革,或是地质勘查等单位的供给侧改革,会持续给力推动绿色勘查从理念走向行动,从心动走向自觉。

  前不久,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完善地质找矿运行机制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坚决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调整优化勘查开发总体布局,调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勘查技术方法,大力推进绿色勘查。这是国家行业管理部门文件首次对推进绿色勘查作出明确要求,也是地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对于传统勘查工作,绿色勘查这一“升级版”,一方面强调在实施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航空遥感调查、探矿工程施工等勘查作业时,既要考虑实现找矿突破的地质工作目的,又要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扰动;另一方面,要通过勘查技术手段,优化和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对已有的环境损害进行调查评价和工程修复,发掘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

  不难发现,前一方面追求的是控制找矿过程的“负产品”,做的是“减法”;后一方面追求的是既有环境的改善和资源化利用,提高对建设美丽中国的贡献率,做的是“加法”。正是这一“减”一“加”,折射出了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拓展和服务理念的升华。笔者以为,这与地质工作供给侧改革也是一脉相承的,将会倒逼地质工作供给侧改革的提速。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意见》不仅给出了路线方针,还点明了重点。其一,调整优化勘查开发总体布局,即某一时期重点找什么矿、在哪儿找矿、找埋深多少米以浅的矿,不仅取决于地质成矿条件,还要看矿“生”的位置,是否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区或是环境容量超限区。对于商业性勘查来讲,这些就是它们的“禁区”。此外,对于少量重要的矿产资源,则由国家财政出资进行勘查,其勘查成果作为矿产资源储备。政府管理部门通过明确政策导向和完善制度设计,建立绿色勘查的技术评价体系,鼓励和推广应用绿色勘查技术,调控矿产勘查的空间布局和时序接替,以“点上勘查”推动“面上保护”来践行绿色勘查的理念。

  其二,调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勘查技术方法,即对地质勘查作业单位而言,要自觉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告别对传统勘查方式的路径依赖,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应用无人机航空测量、大功率深部探测、无液相钻进技术等先进、快捷的勘查技术和装备,限制坑道掘进等对环境损害大的工程手段的使用,使勘查技术告别“大、笨、粗”,走向精细化、便捷化、集成化。

  上个月召开的2016年全国地勘局长座谈会上,180多位代表一致通过了《绿色勘查行动宣言》。这既是全国地勘行业的大佬们,对未来行业发展方向的高端引领,也是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绿色勘查的供给侧改革的倡议和期待。相信,无论是来自政府管理部门的供给侧改革,或是地质勘查等单位的供给侧改革,会持续给力推动绿色勘查从理念走向行动,从心动走向自觉。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