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形势倒逼转型加速 全力打好攻坚持久战

2016年04月18日 9:11 31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过去的5年,冶金矿山面对市场急剧变化、价格大幅下行、成本刚性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日益严峻的生存发展挑战。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六届四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会长邵安林所作的工作报告分析了2015年及“十二五”期间冶金矿山行业运行情况,并就当前严峻形势,提出全力打好保生存求发展攻坚持久战。
  2015年:行业运行总体稳中趋降
  2015年是冶金矿山直面市场之寒、降本之艰、转型之难、责任之重的一年。一是我国铁矿石需求总量很大。2015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约为7亿吨左右,这需要铁矿石原料11.5亿吨左右,但80%以上依赖进口,巨大的市场需求对国内铁矿资源勘查开发形成持久支撑;二是铁矿石需求增速下降,市场低迷萎缩。世界铁矿石生产供应巨头持续低成本扩产,总量供大于求,价格连续5年震荡下行,在2014年下跌50.8%的基础上,2015年又下降了46.34%;三是国内矿山生产成本过高,同口径比,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20%,高出国际前10位矿业公司50%以上,仅与少数细磨选矿加工矿山相当,在国际上完全不具备竞争优势,且国内钢铁企业也不愿意多配国内矿,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只能是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面临空前挑战。
  面对严峻形势,冶金矿山行业呈现运行总体稳中趋降、重点建设项目有序推进、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进、依托比较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等特点。
  行业运行总体稳中趋降。地质勘查新增铁矿资源储量11.9亿吨,规模以上企业生产铁矿石原矿13.8亿吨,实现主业销售收入7368.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46.4亿元,与上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重点企业进一步优化采场布局,动态调整选矿产线运行,强化重点有效部位推进,确保了矿石采选能力稳定,全年完成铁矿石原矿产量3.3亿吨,同比增长10.37%;成品矿产量1.13亿吨,同比增长5.6%。
  重点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全年累计完成采选固定资产投资1366亿元,其中技改项目投资571.97亿元、扩建项目投资317.76亿元、新建项目投资436.3亿元;新开工项目1465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5%。重点企业着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注重提高投资的有效性,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持续开展方案优化、创新矿山建设模式、不断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保产、增效、升级等重点工程建设,提升了矿山后续发展能力。
  运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从严精细管理、注重内涵发展,着力降本增效,主要经营指标有很大改善。规模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比,铁精矿制造成本同比下降16.5%,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7%,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5.8%,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8.3%,应收账款同比下降3%,企业存货同比下降14.8%,企业产成品同比下降9.1%。各种能源原材料消耗明显下降,比如地下矿工序能耗同比下降了8.6%。劳动生产率和主体设备效率有不同程度提高,赤铁矿选矿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了23.87%,露天矿机车运输效率同比提高了27.51%。
  信息技术促进产业提升。强化了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两化融合,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手段,进一步整合了管理平台、生产平台、移动平台,推行无人值守、远程遥控等信息化项目,加快了自控技术、信息化技术在作业现场和指挥平台的推广应用。首钢矿业公司成为首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冶金矿山企业,杏山铁矿被国家安监总局树为首批“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项目示范企业;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冶金数字矿山试点示范”项目入选“中国2015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为全国30个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之一。
  依托比较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多元化经营取得了较好效果。盘活各类资源、资产,整合非矿业务,推进专业化产业化经营,开展共伴生、低品位资源综合回收,尾矿、废石再选及资源化利用;开发整理矿山土地,利用闲置设备、厂房等低效资产,因地制宜,发展租赁服务、光伏产业、生态农业、仓储物流配送、城市矿业等新兴产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开展采矿、选矿、爆破、设备检修和维护保养等领域专业化对外服务,发展矿山设备制造,备品备件、耐磨材料、充填材料等生产经营;拓展高端代理、工程配套等营销及贸易业务;培育发展矿业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积极参与金融、证券、保理等业务。
  此外,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企业活力,落实企业法人市场主体地位,实施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建立内部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了企业运营管理效率;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进,整合了创新资源,强化了技术集成应用、试验研究开发、群众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重点企业组织开展了300多项技术攻关课题,转化科技成果97项,推广新技术70多项,科技创效15.6亿元;
  “十二五”行业整体面貌发生巨变
  “十二五”期间,冶金矿山坚持实施找矿突破、集约高效、综合利用、节能环保、全面治理,行业整体面貌巨变,在资源保障能力、调整转型、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支撑钢铁工业布局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统筹利用好两种铁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铁矿资源保障能力提升。5年来,累计投入铁矿地质勘查经费80.9亿元,在14个重要成矿区带查明35处大型、特大型铁矿床和一批中型铁矿床,获得铁矿资源储量254.15亿吨;截至2015年底,全国保有查明铁矿资源储量859.59亿吨,净增加132.6亿吨,比2010年增长18.24%。
  新型矿山建设取得进展。5年间,矿山采选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66.91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22倍;建设和改造升级了一批大型、高效、绿色、数字化新型现代化矿山;5年累计生产铁矿石原矿68.1亿吨,是“十一五”期间的1.68倍。
  开发布局和结构逐步优化。持续整顿开发秩序,加强规划布局和资源开发整合,铁矿采矿权数量减少840个,下降19.8%,大型矿山增加60家,中型矿山增加124家;突出资源、环境、区位和市场优势,产业向铁矿集聚区、中西部地区、大中型矿山集中,分别占2015年总产量的81%、44%和82%;20家企业原矿产量超千万吨,合计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31.1%提高到43.7%。
  技术创新力度继续加大。隐伏铁矿找矿、新型现代化矿山建设、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高效节能清洁选矿与加工、信息化管理和管理现代化、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成套设备与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的研究、转化、示范和推广取得新突破,其中17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36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及行业科学技术奖。
  绿色发展方式已现雏形。集团化集约化发展模式、区域矿山建矿模式、边开采边复垦边归还的用地模式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模式等得到推广,充填绿色开采技术在多个矿区示范应用,与铁伴生的钒铁、稀土、其他有色金属、磷硼等资源高效回收利用取得较好效益,低品位矿、尾矿、固体废弃物、矿山废水的经济合理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2015年,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25%、安全处置和贮存率82.8%,废水循环利用率90%,铁精矿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5%,综合利用产值较2010年增长53.9%,建成一批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绿色矿山。
  深化改革从严管理显成效。市场形势日趋严峻,倒逼矿山企业加大自身改革力度,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应对挑战、破解困局的能力越来越强。
  鞍钢矿业集团加大三项制度改革,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框架,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效率和劳动效率大幅提升;首钢矿业公司坚持管理创新与技术升级同步,用精细管理推进工作,用科研成果创造效益,推动企业发展;河钢矿业公司推进集中一贯制、作业长制,逐步建立了适应矿山新常态的管理经营模式,为企业注入了活力;太钢矿业公司以成本控制为核心,深化内部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开创了低矿价下生存发展新局面;马钢矿业公司建立内部市场化运营机制,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转型升级;武钢资源集团整合国内外资源,深化管控体系、组织结构、产业板块等变革,推进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建设,增强了生存发展能力;梅山矿业公司转观念、转方式、提能力、提绩效,推动管理变革,提升了成本竞争力优势。
  全力打好保生存求发展攻坚持久战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经济趋势偏弱,国内经济持续降速,结构调整逐步深入,对冶金矿山行业产生深远重大影响。
  行业经济低位徘徊,亏损企业和关停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减发、欠发工资的现象越来越多,短期难以改变,矿区安全稳定等问题突出,保生存求发展渡难关,将是长期艰难痛苦的过程;价格近期出现大幅波动,但国际市场低成本产能继续释放,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没有改观,趋势性上涨或高位运行缺乏基本支撑,市场价格低位运行将成为常态,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将更加严峻。
  在这种背景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发展思路成为纾难解困的核心和关键,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抓住制约发展的关键症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补短板,破解发展难题,接续发展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对此,邵安林会长在其工作报告中给出了以下的解决之道。
  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冶金矿山发展新动力。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依靠上项目、铺摊子、增加投资、扩大规模的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另一方面高素质的人才比例低,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机制存在一定缺陷,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不足0.2%,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创新对行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很低。冶金矿山必须更加自觉地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创新,实现关键技术装备突破、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发挥全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推动找矿突破、有效供给、基地建设、集团化发展,促进企业苦练内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转型脱困,增加赢利和抗风险能力,增加对价格涨跌容忍度,使国内矿山真正强壮起来。
  坚持协调发展,形成冶金矿山发展新格局。铁矿资源赋存条件千差万别,市场好的时候,不论资源品质、基础条件、产业配套、环境承载,到处布点,遍地开花,导致矿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率不高,技术装备落后,集约化程度低,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忽视安全,竞争力不强。在矿石低价格、经济新常态下,必须更加主动地通过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整合重组、转型升级,盘活存量、做优增量、集约高效、综合利用,实现布局科学、产业集聚、结构多元、技术先进、统筹兼顾,推动铁矿资源开发与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城乡建设、安全环境、资源保护相协调,促进发展方式向产业化、国际化、多元化经营和服务型产业方向转变,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增加发展后劲。
  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冶金矿山发展新模式。目前,全国铁矿勘查许可证面积37213.86平方千米,采矿许可证面积5485.38平方千米,尾矿库、排土场堆存的尾矿废石量达到400多亿吨,占压面积730平方千米,开采造成的植被破坏、土壤污染、水环境影响、空气质量变差、次生地质灾害加重等环境问题突出。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必须要更加坚定地通过污染防治、复垦绿化、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生态修复,减少勘查开采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同步提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绿色矿山,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绿色发展道路,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开放发展,开拓冶金矿山发展新空间。受时机把握、目标选择、价值判断和资源民族主义、社会许可经营、“中国威胁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冶金矿山企业“走出去”掌控和开发境外铁矿资源,获取成本高,资源品质差,国际竞争力弱,没有市场话语权,收效不理想,有效权益矿占进口矿总量比重不足10%。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更加积极地顺应发展大趋势、立足资源大视野、构建产业大格局、发挥产融结合新优势、创新合作共赢新模式、搭建国际合作新平台。按照“政策支持、有序扩张、创新驱动、跨界融合”的思路,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接“一带一路”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实现布局调整、产业转型、动能转换、互利共赢,提升铁矿资源全球配置能力,维护国家资源供给和价格安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矿业集团。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