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期盼——地质工作者的两会心声

2016年03月06日 8:27 611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又是一年两会时。

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全国两会总是被寄予很多期待。特别是身处事业单位改革关键期与地勘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的地质人,更是对两会充满了期盼。

1期盼

地质工作更被关注

小编观点:目前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地勘投入与项目立项明显放缓,但放眼长远,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充足的矿产资源保障,尤其是一些战略矿产的勘查与储备仍具有重大意义。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地质灾害防治,还是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无论是是国土空间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是清洁能源的勘查利用,还是水土污染监测治理,地质工作都有专业话语权。新常态下,地质人有热情更有能力肩负起国家矿产资源保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重任。

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地质技术人员和秀林: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但从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保障需求的长远看,加强基础地质工作,摸清家底依然十分重要,希望从国家层面重视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副总工程师赖启宏:《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实现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等4个主要目标,完成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所有这些,都亟须加强地质调查研究,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及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的设置与划定提供技术支撑。期盼两会重视地质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期待国家对地质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地矿处副处长王大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在变,但是地质工作的资源保障与基础支撑作用没有改变。从当前大环境看,矿业经济持续低迷,地质工作势必萎缩,地勘单位同样面临去产能、调结构的问题。希望国家在“走出去”、拓展延伸产业、提高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方面给予一些支持。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副总工程师支兵发:期待两会重视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能源资源保障方面的潜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希望政府能从战略高度作好规划,加大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更好地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并通过大项目带动环境地质人才的培养,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在非常规能源资源方面,比如干热岩资源勘查评价能够更多地向广东倾斜,为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实施“双转移”战略添臂助力,实现绿色环保,促进节能减排,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在水资源勘查和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中央和地方层面地质工作的战略性布局,统筹经济发达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地质工作。通过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资金投入,开展大项目,出大成果,使地区间的调查成果衔接在一起,更好地发挥出地质调查工作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

广西地矿建设集团总经理夏红刚:我们期盼职工收入年平均增长10%,公司人才总量达到350人。种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期待政府和社会都关心、支持地质行业,让我们的地质工作者辛苦的同时受到尊重和重视。

2期盼

服务生态文明 建设有为有位

小编观点:我国地质工作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非常明显,涉足多个领域。在地灾频发省区、水污染导致的地方病高发区域,地质人成了百姓们的最信任的人。舌尖上的安全引起高度重视后,地质工作随即立项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并取得实效。有的单位还拓展了室内空气检测业务,消除市民对居住环境的顾虑。真正做到了急百姓所急,护一方平安。“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层面的部署给地质工作带来新的思路和发展机遇。地质人期待能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参与到国家重要战略中,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宗胜:作为当代地质人,应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生态环境的源头保护、推动清洁能源勘查开发利用,提升地质环境的承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期盼两会更加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为地质人服务民生提供更好的平台。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无机分析室副主任陈园园:期待实验测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出更多的作用,体现出更大的价值。最近几年来,环境问题比较突出,食品安全备受关注,农产品安全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关心和重视,但是农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不仅要加强对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监管,还要查明土地内在质量情况,尤其是使用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对影响土地质量的外在因素如大气环境、水环境进行调查。希望未来几年各地都应加强对土地质量的调查和评估,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安全。

广东省地质局地质三队会计师林小华:作为基层工作的地质人员,我对两会的期待一是用地质专业优势守护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出现了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衰减、水土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地质部门可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监测、评价项目,定期编制地质环境监测年报和地质环境公报,为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地质环境状况和演变趋势提供了基础数据。二是“绿色”需求引领转型之路。地勘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更加紧密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实现自身服务社会功能的同时,实现在新常态下和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转型。首先要努力实现由传统的资源地质向资源地质和环境地质并重的转型,更加重视各类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保护,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集中水电开发区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防治、地下水和土地污染调查评价和修复治理等。其次是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在传统的工程地质基础上,更加重视对城镇化选址、扩展的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和其他地质资源等方面开展系统性的工作。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队长卢祥富:从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更具体明晰的现实性举措,我们能愈加强烈地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有力的步伐,作为地质人,我们期待地勘单位能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如重大水利工程、地灾治理、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等城市地质、农业地质中。目前,连云港市地质灾害应急地质环境保护技术中心即将挂牌,我们将积极策应形势,主动发挥地灾防治平台作用,切实履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反应”四大职能,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等领域竞进有为,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贡献。

同时,我们也期待国家出台有利于基础地质工作的利好政策,适当增加基础地质财政资金,放宽矿业权申报政策,加大国外矿产勘查前期工作的补助,保持行业发展稳定性,推进地质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安徽省地矿局327地质队地勘院党支部书记尚世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我们地质人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地质工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希望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工作受到更多重视和支持,推进地质工作绿色发展。

江西地矿局902队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职工刘学亮:地质灾害日前高发频发,山体滑坡等问题已经成为威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重大隐患。希望未来几年,国家能加大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方面的投入力度,并通过大数据及互联网+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监测检测结合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点搬迁或治理工作。同时,加大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方面的宣传力度,有效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队地质环境工程院经理张斌:贵州省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是我国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贵州省已经把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建设生态贵州、绿色贵州、美丽贵州提到了重要工作日程,作为公益性质的国有地勘单位,为地方政府提供技术支撑责无旁贷,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我们应该大有作为,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好机遇。但苦于贵州省依然属于贫穷落后省份,财政捉襟见肘,期盼通过“两会”的召开,从政策层面在项目立项、资金扶持等方面有所更大的倾斜和支持。

3期盼

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

小编观点:国有地勘事业单位改革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对有的地勘单位而言,企业化是去掉了发展的掣肘,而对有的单位而言,改革后的发展之路也许并不平坦。地勘单位属地化之后,其发展受区位、地方经济等因素影响较大,不少地质队还存在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地勘单位期待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因省制宜、因队制宜地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完成改革攻坚阶段的平稳过渡。

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队长宋卫华:“十三五”时期,是贵州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决胜时期,也是地勘单位发展的关键机遇期。虽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矿业经济持续低迷,我国将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会对地矿工作带来严峻考验。但贵州省“两化”发展战略没有改变,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移民、产业扶贫等方面对地质工作的服务需求也在日益上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加快发展。期盼两会对深化国有地勘事业单位改革,在顶层设计上有更为明朗的举措。

湖南省地勘局409队总工程师曾志方:我国地勘投入在经历“黄金十年”增长期后,从2012年底开始连年整体下行,各类资金投入都在减少,但社会资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社会资本对我国地勘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然而伴随着地勘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到来,社会资本在地勘领域的尴尬处境日益明显。由于缺乏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效引导和激励,致使在勘查相对成熟的地区社会资本集中涌入,而在找矿空白区和找矿远景区的社会资本依旧十分匮乏。

在没有明确的政策前提下,地勘单位不敢贸然与社会资本深度融合,这样既不能发挥地勘单位的技术优势,也不能体现社会资本在地质勘查中的市场价值。而要摆脱社会资本目前所处的尴尬境地,应当充分发挥好市场的作用,建立更有活力的地勘投资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为地勘单位转型改革提供动力。

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队长何安弟:地质工作除更好地服务于资源保障外,还可以更多地服务于民生和生态环境建设,更好地实现科技引领地质工作发展,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提升新技能,努力营造新优势,奋力谋求新作为,要确立“科技立业、创新驱动,需求切入、差异突围”的总体思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国家、地方财政专项进一步收缩,市场活力相对减弱,地勘单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我们期望得到一些政策和项目的支持,使得公益地质带动商业地质、需求驱动创新,前端带动后端、窗口带活队伍,进入一个好的循环。

4期盼

地质服务有更广阔平台

小编观点:地质工作曾经走过不景气的10年,在缺项目、没钱发工资的时候,他们拓展经营,用各种方式维持生计,在为国家保留了一支地质专业队伍的同时,练就了多种本领。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地质工作迎来了春天,却又与金融危机不期而遇。那次,他们从容多了,抓住国家4万亿工程投入的机遇,不少“铁公基”项目都做出了品牌效应,“走出去”也创出好口碑。有了金刚钻才敢揽瓷器活,人才培养、资质提升,他们一刻也不敢懈怠。新常态下,他们又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们期待着两会的利好信息。

江西省地矿测绘院院长顾敏:长期以来,江西地矿局形成了海量的地质调查数据和动态监测信息,我们要利用现有的应用遥感、物联网技术,对历来在江西省所开展的地质、矿产勘查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和整合,实施标准化、电子化、数字化、空间化的数据工程,建立完整、规范、统一的江西省地矿数据中心,对江西地质矿产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地矿资源利用和变化状况,建立长效数据更新体系,构建地矿业务内网、政务外网、互联网云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地下水资源、地质、矿产等多个领域的资源分析系统、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以及服务门户,构建一个平台、一个中心、三层服务为特征的智慧地矿信息化框架,全面提升地矿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的技术水平,初步实现地矿资源智慧发现、智慧管理、智慧利用的目标,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也为今后建设智慧江西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和地质支持。我们希望可以借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两会的春风,为江西实现绿水青山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新的经济发展中为公益服务贡献更大的力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广西地矿华地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庞君:希望政府支持公司实施创新驱动,支持公司在金融、互联网科技、新型工业技术等方面展开探索,使公司在改革中逐步改变了以租赁为主、粗放为主、存量为主的单一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整合多方位产业,努力建设集地产、商贸、工业、物流、科技、金融于一体的企业化集团,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混合型、创增量的经济新格局,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坚实迈进。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党委书记赵殿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辽宁有色地质人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近几年,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使危机老矿山再度复活,红透山矿延长服务20年;丹东凤城白云金矿接替资源勘查,开辟了青城子金银多金属矿田找矿新时代。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地质工作重要的着力点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要从做好资源服务与保障到倒逼转型。比如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我们可以做好农业土壤环境调查,合理规划永久性基本农田。目前我们在扩大延伸产业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资质能力,加强人才培养,从根本上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希望国家在这块运作上,加大市场竞争平台,给地勘单位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转型扶持力度。

5期盼

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

小编观点:吸引和留住人才,保障竞争力是第一要务。发展成果惠及职工是承认职工劳动价值的基本体现,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助于“三光荣”精神的传承、找矿立功的实现、避免地质人才的流失,有利于地质事业的长远发展。事实证明,物质奖励之花是能结出更多精神之果的。

湖南省地勘局409队队长廖凤初:地质行业承担着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资源能源保障的任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当前,经济下行,地勘行业持续下滑,职工就业难以保障,尤其是一批普通工人难以转型,无法就业,生活得不到保障。而地勘单位的行业特征和专业特点,加上自身观念、市场、管理、人才和资金等发展瓶颈制约,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面临较大阻力。如何保障就业和民生,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和社会总体发展保持同步,是很多地勘单位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关于地勘单位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我有两方面的建议: 一是保障就业和基本待遇。建议政府和管理部门对地勘行业实施一些优惠政策,所有地勘工种的工人全部按特繁工种实行提前退休政策,确保这些工人的基本待遇。对科技人员转岗,培训给予扶持,对自主创业的科技人员提供特殊鼓励政策。二是部分地勘单位由于历史原因,基地区位欠佳,职工住房条件较差,急需改善。建议对这类地勘单位给予工矿棚户区改造同等政策,政府多级支持他们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