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矿冶之都到绿色新城的嬗变

湖北省大冶市生态转型探索

2016年02月24日 9:16 246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近两年来,大冶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在近日召开的湖北省“两会”上,湖北省人大代表,大冶市委书记、市长李修武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李修武所说的“以前”,是指2006年以前。彼时,作为矿冶之都,大冶仰仗丰富的矿产资源,沉醉在掘矿挖金的富裕梦乡。
  然而,多年高强度开采后,矿产资源逐渐枯竭,发展后劲乏力、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凸显。
  2006年,大冶开始思考资源枯竭后的出路。转型成为共识。
  李修武介绍,大冶转型大致分为几个阶段:2006年开始自发地经济转型;2008年入列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后,坚定实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机制“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城市转型;2013年提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的战略,把城市转型进一步推向深入。如今,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兴起,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陆续布局,乡村旅游成为一项“全民参与、惠及全民”的“大旅游”产业和“大生态”事业。
  10年来,大冶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一矿独大”向多元布局,从粗放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该市深入开展“绿满铜都”、“五边三化”综合整治等活动,全面推进“治山、治土、治水、治气”四大工程。
  大冶曾用时一年半,关停五小企业4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62家。关停的最大一家五小企业,年产值达18亿元,税收总量接近7个亿。“在2013年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一下子割掉那么大一块税收总量,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李修武说,不过这也正体现出大冶生态转型的决心。
  成效在2014年开始显现。北京、上海、深圳等一大批关注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的企业,“盯”上了大冶。2015年,上述6家企业落户大冶,计划投资总额过100亿元。新能源和汽车零部件等一批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也纷纷扎根大冶。
  “这在过去也是没有的。”李修武说。企业看中的正是大冶的生态优势和大冶邻近武汉的区位优势。
  李修武介绍,“十三五”期间,大冶将围绕“生态转型、创新突破”这条主线,重点构建“4+1+2”的产业体系。“4”即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四大核心支柱产业,“1”是对接武汉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2”是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力争“十三五”末GDP在湖北县市率先过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率先突破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率先突破100亿元,率先在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冶的生态转型之举,在湖北算是一个典型代表。“十二五”期间,湖北加快推进大冶、钟祥、潜江等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建设了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再生资源基地,矿山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湖北“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湖北要厚植绿色发展的新优势,实现环境与经济和谐共生、发展与转型协调共进。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