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资必须要慎重并购巴西企业

2016年01月21日 16:9 298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巴西《经济价值报》1月13日报道,由于经济衰退和政治的不稳定性,2015年是巴西并购交易减少的一年。另一方面,黑奥的贬值也促进了外国资本加速进入巴西并购巴西本地企业,巴西外资并购也自2003年以来首次超过本国资本并购。        2015年巴西总共发生了773宗并购活动,比2014年减少了5.5%。其中外国资本并购巴西公司的并购活动数量达到296宗,相当于2012年的数值。而外国资本在巴西境内并购外国公司的并购活动达到102宗,2015年也是自2003年以来外国资本在巴西全国境内的并购数量首次超过巴西国内资本并购数量的年份。

  在外资并购中,中国企业最为耀眼。2015年11月,三峡集团以37亿美元中标伊利亚和朱比亚两座水电站的特许经营权,这是三峡集团迄今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也是当年巴西最大的并购项目。

  众多领域值得中企参与

  据悉,三峡集团所收购的两座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了600万千瓦,是巴西规模较大的发电企业。目前国内中资企业在巴西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比如国家电网,在巴西通过并购,不断地扩大输电线电网的规模,现在已经成为巴西排在前三位的电力运营商之一。

  “对于中资企业来讲,2016年是很好的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谢文泽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对于巴西来讲,正面临着国企和私企改革,现在国内许多企业在巴西的市场开拓已经逐见成效。在技术设施、能源以及交通物流这三大领域,是中国企业参与并购的较好时期。

  谢文泽解释道,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炼油厂、成品油的零售以及电力等方面,很值得中国企业去参与。交通物流方面,尤其是铁路运营公司、港口运营商等方面,巴西的特许经营模式已经做得非常成熟。

  针对2016年投资预期,毕马威合伙人路易斯·莫塔说,由于巴西经济和政治环境未现好转,外资并购热情可能降低。

  对此,谢文泽表示,国外的评级机构以及审级机构关注的是短期波动,比如说半年、一年期。如果中资企业走出去追求的是短期收益,第一年投资,第二年就能收回成本并有收益,那肯定是不现实的。而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以及另外几个大型央企,均是用几十年的战略眼光去看待它。

  谢文泽告诉记者,2016年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有三个优势。第一是时间成本比较低。巴西现在有好多的在建项目,不用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调研、环评,直接就可以接手建设。有一些企业已经运营了许多年,接手就可以参与运营。第二是经济成本比较低。第三是风险基本上暴露。无论是巴西的企业,还是在建项目,其中的风险现在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便于中国企业风险识别和防控。

  谢文泽表示,时间、经济成本很低,风险又充分暴露,再加上巴西的经济形势不好,以及目前对外部的投融资迫切的需求,使得各方面的壁垒和障碍比较少。

  投资前景喜忧参半

  对于中资企业2016年在巴西的投资前景,浙江外国语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秘书长唐俊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企2016年投资巴西将会存在诸如里约奥运会的举办拉动巴西经济等利好,也会存在巴西政治、经济前景未转好等较大风险,投资前景喜忧参半。对于风险偏好型的企业而言,将会视巴西存在富贵险中求的抄底良机而热情高涨,对于风险厌恶者而言,也将可能视其为万丈深渊而踟蹰不前。

  唐俊也表示,中国与巴西发展模式上的互补性较强,中国与巴西在金砖国家层面上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运行,巴西将会是中拉整体合作中的重大受益者。不仅如此,几代华人在巴西前期的深耕,也为后来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唐俊也指出,巴西政局动荡、经济下行、繁琐复杂的法律、社会安全形势恶化等也会对投资带来巨大风险。

  唐俊表示,中企在投资过程中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认真钻研当地的投资、劳工方面的法律法规,熟悉当地的商业文化;第二,在投资过程中要加强科技、技术方面的合作,巴西并不缺钱,需要的是技术、规范等;第三,防范安全风险,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第四,依托当地华人华侨团队的力量,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此,谢文泽也明确强调,首先,以低成本进入巴西市场为首要目标,先熟悉市场,不必过于追求控股地位。其次,中国企业和巴西企业建立合资企业时,要把它由法律共同体转变为利益共同体,不仅要有社会责任、环境责任意识,还要照顾到利益相关方。然后,以输出技术和管理为主,以资本输出为辅。用中国的技术以及完善的管理措施去改善巴西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可以产生比较理想的现金流。另外,虽然拉美、巴西这些国家目前国内储蓄不足,也需要外部融资,但是并不太愿意大量使用外部的贷款。比如中国要去投资物流或是收购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比较恰当的做法是跟巴西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中国在当地开设的几家分行共同联手,使用巴西本土的融资资源。最后,用实物输出来代替利润输出。这点中国国内企业也需要考虑借鉴。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