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集团国际产能合作系列报道(四)

2016年01月15日 15:59 994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中国有色集团国际产能合作系列报道(四)  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精神底色


  “你们有一股韧劲、有一股闯劲、有一种精神。”
  这是2009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有色集团总部时,对该公司的充分肯定。这一高度评价,用在中国有色集团海外干部职工身上恰如其分。正是凭借着特有的韧劲和闯劲,中国有色集团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道路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锤炼出了一支善打硬仗的团队。
  “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源,广大海外干部职工身上蕴藏的可贵精神品质是我们能够成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最大保障。”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张克利如是说。
  战天斗地的海外“拓荒者”
  人们常讲:“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中国有色集团“走出去”的漫漫征途中,广大干部职工的命运注定要与“战天斗地迎挑战、攻坚克难迎发展”联系在一起。
  地处湖北的大冶素有“三楚铜都”的美誉。坐落在此的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作为我国“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铜业鼻祖”。近年来,大冶有色的“走出去”事业掀开了崭新的篇章,先后与吉尔吉斯斯坦、蒙古等国家的矿业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大胆“走出去”找矿和开矿;以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的所属企业为主体,完成了贸易平台的战略性布局。
  2009年,大冶市有色第一批海外资源开发的拓荒者带着公司的期待和亲人的嘱托,在新疆喀什稍作休整,就分批向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矿山进发。他们在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安营扎寨,面对的是高原缺氧、昼夜温差大、暴风雪铺天盖地,泥石流、山洪、地震时有发生以及可能遭遇劫匪袭击等不可控因素,于2010年下半年开采出了高品位矿石。看着一车车矿石运回国内,拓荒者们的泪水模糊了双眼。对于海外发展之难,大冶有色董事长、党委书记张麟深有感触。
  2008年,大冶有色“开发海外资源”的工作启动。2009年9月20日,张麟带领大冶有色的采矿专家踏上了吉尔吉斯矿区的征程。该矿是大冶有色境外资源开发的第一个项目,位于海拔4000米的地方,空气稀薄,冰雪常年不化,队员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与高原反应做抗争,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山顶前进。“道路太艰难了,并且非常寒冷,五六十公里的路程要走两小时,有时走四五个小时都见不到村庄,四周荒芜得看不到人烟。”这群拓荒者,在回忆初尝“走出去”艰难的时候,更多透露出的是先行者的勇气。“因为气候原因,这里一年只有半年时间能做事,开矿和探矿都非常艰难。但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境外项目,我们要为之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今天谈起这些,大冶有色参与项目的同志们眼眸里仍然会闪现出泪光。而对中亚的严寒气候深有体会的,还有中色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同志们。
  塔吉克斯坦有句谚语“不到这里,不知山路的艰险”,而领略过当地冬季恶劣气候的人们,更是对“雪打到脸上就结成冰”的场景心有余悸。
  在这里,中色国际投资建设了帕鲁特金矿项目,项目总投资3亿美元。自2012年底开工建设以来,经过中色国际、中色黄金、帕鲁特公司、中国十五冶、山西电建三公司、烟建集团塔吉克斯坦分公司等近千名建设者的不懈努力,克服雪崩、泥石流、恐怖袭击、冬季严寒、积雪严重、物资匮乏、物流缓慢等多种困难,历经近16个月建成并进入了试生产阶段。“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以赛福鼎为经理的修路项目部尤为突出。”中色国际总经理唐伟力回顾项目建设时话语中充满了敬意。
  2012年5月至10月,诺米特到帕鲁特现场的外部道路改造工程顺利完工。2013年5至10月,杜尚别到帕鲁特现场的关键性桥梁基本完成加固和重建。在施工过程中,赛福鼎经理带领修路项目部的上百名当地员工凿岩穿壁、铺路架桥,克服工期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高质量完成了任务,极大改善了通行条件,使杜尚别到帕鲁特的时间由原来的4个小时缩短至2.5个小时,也为沿线村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2012年冬季和2013年春季,为了保障诺米特到帕鲁特公路的畅通,为了保障工程建设不受到影响,在低温、雪崩、泥石流等自然条件下,修路项目部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真正做到了“只要公司有需要,永远战斗在一线”,保障了生命线的畅通,保障了工程进度的顺利推进。2013年10月,承担外部供电工程的山西电建三公司有一批货物共57辆运输车将要通过2号桥,由于2号桥尚未加固完毕,大型货车无法通行,导致货物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根据物流运输协议,山西电建三公司将面临巨额的赔偿金。在这一紧急时刻,赛福鼎为经理的修路项目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连夜加班48小时,打通了一条临时道路,解决了这一难题。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塔吉克斯坦人,赛福鼎和他的修路项目部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谱写、见证了中塔友谊!
  缔造海外“南泥湾”奇迹
  蒙古草原碧空如洗、歌声嘹亮,悠悠的白云似长长的哈达迎风飘舞。在这里,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了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将一座沉寂多年的国际呆矿激活并使其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2004年,200多位中国工人来到距离乌兰巴托西北方向520公里的荒凉戈壁滩上。“当时已经是零下20多度,”第一次到现场的同志们回忆,“我们每个人抱着一个电暖气在唯一的一间房子里开会。”蒙古国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的冰冻期,让中色股份损失了一半的建设时间;配套措施匮乏,除了沙子就连砖头也没有,这意味着他们只能从国内运来建设需要的一切。“其工作量相当于把一座矿山从中国搬到锌矿工地。”当时,具有丰富涉外工程建设经验的参建单位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一公司副经理严光富对于蒙古的施工条件虽早有预期,但现实还是让他始料未及。所幸的是敖包锌矿的参建单位都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铁军”。中色股份是敖包锌矿的投资方和总承包商,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公司、山西宏厦建筑工程第一有限公司、北京中色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分包商承担了工程设计、土建、采矿、设备安装等子项工程。
  500公里的戈壁运输线是敖包锌矿建设的生命线。蒙古工业极不发达,草原上没有路,只能依稀顺着车辙行进,迷失方向是常有的事,没有通讯信号,只能跟着感觉走。运输车辆从国门二连浩特市到锌矿工地平均需要一周时间,遇上路况险恶要20多天才能到达,有的车辆运输一趟要爆胎20次。在严寒的冬天,迷路了只有停下来烧汽车轮胎取暖,如果没有人路过援助,再赶上黑夜,那就只有冻死。有一次,鑫都矿业公司巡查水源地线路的车辆不小心陷入沼泽地,前往救援的车辆由于晚上路况不清楚也同样陷入沼泽地。时任鑫都矿业公司总经理的张士利星夜前往指挥救援,救援过程中,所有车辆全部陷入沼泽地。漆黑的夜里朔风凛冽,即使裹着厚厚的棉衣也无法下车。就这样,十多人在零下十几度的夜中挤在一辆车上,坚持了整整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被救出。那天晚上,相互鼓励、安慰的话,至今仍在每个人的耳畔回响。当晚的经历被他们戏称为“沼泽地会议”。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建设者们陆续从国内运来了8万吨建材和设备(包括所有的砖头),硬是要在这一片荒野之上建起一座年处理46万吨矿石的铅锌矿场。那段时间,用水困难,饮食单调,员工们几乎天天吃“羊肉、土豆和洋葱”这“老三样”。尽管如此,他们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在车灯和探照灯的照映照下,把黑夜当白天过,一天分成两天使,现场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晚上灯火通明、焊花四溅,工地面貌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为了省水,参建队伍每人每天限用一杯水,所有人都剃了光头,成为一支“光头军”,中国十五冶的同志们笑称“工地变成了和尚庙。”到了最为关键的建设输电环节,电线杆已经立起来,费尽周折运来的一个关键器件却在中途出现意外,全部损毁。按照国内厂商的生产流程,下一批货至少要等到半年之后。中色股份说服了国内几个厂家推掉原有订单,加班为其重新生产。在每一个环节上,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在这里成为了现实。除去蒙古当地4个月的冰冻期无法施工,该项目的实际施工不足一年,敖包锌矿创造了中国有色行业境外矿山建设史上的奇迹。鑫都矿业公司总经理王首高对此感慨万千:“敖包锌矿建设者身上体现出的可贵的拼搏奉献、团队创新的敖包精神,是我们把企业做好做实的巨大财富。”
  “敖包”是蒙古草原上常见的石堆,它总是建在高处,指引着人们前进的路线,看到它就看到了方向。而对于全程参与了敖包锌矿建设的中国十五冶而言,敖包精神也激励着他们在非洲大陆的项目建设过程中迎难而上、屡创辉煌。
  自上世纪70年代援建埃塞俄比亚公路开始,中国十五冶便与非洲结下了不解之缘。目前,中国十五冶已在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刚果(金)等11个非洲国家承接了100多亿元的工程任务。从北非的埃及到南部非洲的博茨瓦纳,从东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到西非的利比里亚,横跨南北,纵贯东西,都留下了中国十五冶人的足迹。“我们‘开得动、打得响、过得硬’的企业精神在非洲大陆落地生根、结出了硕果。”中国十五冶董事长、总经理马文洲话语中充满自豪。
  素有“铜矿之国”美誉的赞比亚是世界第四大产铜国,中国有色集团在此投资的谦比希铜冶炼厂是中国在海外投资最大的铜冶炼企业。2006年10月,负责项目施工的中国十五冶赞比亚项目部先遣部队在项目经理张东华的带领下,毅然踏上了非洲大陆。尽管项目地处偏僻、条件艰苦、气候炎热、物资匮乏、蚊虫肆虐,但为了生产、生活大临早日投入使用,张东华带领的施工人员白天顶着炽热的骄阳在工地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晚上还要忍受租住房内闷热的天气和成群的蚊虫叮咬。“越是条件艰苦,越能激发我们的斗志。”张东华给员工打气道。机械设备没到位,他和施工人员一起人拉肩扛组织施工;材料不足,他跑遍附近的大街小巷寻找。11月,赞比亚进入雨季,每天几个小时的瓢泼大雨没有阻挡张东华和他的团队前进的步伐,也浇不灭十五冶人奋斗的激情。在人地生疏、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张东华带领十五冶员工披荆斩棘,仅用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任务,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由于常年在国外工作,再加上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张东华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有员工劝他回国休息,但被他婉言拒绝了。他说,公司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获取赞比亚的相关施工资质,怎么能打退堂鼓。他在兼管项目建设的同时,风雨无阻地奔波于赞比亚有关政府机构,取得了十五冶非洲公司在赞比亚施工的5项资质。2009年2月18日谦比希铜冶炼厂正式产出粗铜,该项目当之无愧地荣膺了中国首批境外工程鲁班奖。
  非洲筑新城,荒漠升彩虹。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南郊,经过2万余名中安建设者近4年奋战,安哥拉凯兰巴·凯亚西社会住房项目一期工程于2012年9月完工,成为“安哥拉重建王冠上最为璀璨的明珠”。项目自2008年8月开工,经历了1600多个日夜的艰苦努力。中国十五冶项目部进场之初,在一片荒原上,所有临建都是由项目管理人员自己干,搭脚手架、拌混凝土、装集装箱,咬牙挺过难熬的日子。施工中,十五冶安哥拉项目部积极探索海外项目管理办法,克服当地物资匮乏、自然环境恶劣等困难,科学组织施工,充分发扬“铁军”精神,打造精品工程,为项目的顺利完工打下了良好基础。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3次视察该项目并为项目竣工剪彩,他高度评价中国公司承建的此工程是安哥拉乃至整个非洲的“明珠工程”、“样板工程”。该项目已吸引多位非洲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观,我国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在视察该项目后,称赞其开创了“安哥拉的南泥湾”。
  干就干好、干成精品,这就是中国有色集团的承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细数中国有色集团“走出去”的历程,赞比亚始终被称为“大本营”。在这里,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故事比比皆是。
  1998年走进赞比亚的中色非洲矿业公司是中国有色集团海外资源开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7年中,中色非矿人扎根非洲、恪尽职守的过程中,曾多次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的考验。2010年1月28日晚上10点半,中色非矿运转部接到井下发生火灾导致排水系统停运的通知,立刻赶赴现场。当时井下400ML中段码头门处电缆起火,造成448ML与948ML中段的水泵房断电,井下断电一旦超过2小时,就会出现淹井的危险,情况十分危急。为避免重大事故,电气总工程师主动请缨,带着两位赞方高管乘罐笼直奔着火的400ML中段。在死寂漆黑的井下,他们伴着滚滚浓烟,利用泵房操作间的内线电话通知地表人员,重新启动停运的1#风机系统,降低浓烟浓度、保证通风通畅,然后迅速前往11kV变电站恢复供电和启动两台排水泵。整个处理过程用时1小时10分钟,中色非矿成功避免了一场灾难,保护了矿山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在危难面前,中色非矿人不仅表现出过硬的专业水平,更表现出果敢坚毅、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
  危机关头,中国有色集团红旗班组、谦比希铜冶炼公司熔炼分厂艾萨炉班组的小伙子们同样临危不惧、挺身而出。2009年2月的一个晚上,艾萨炉工艺控制出现异常,当操作工打开排放口进行高温熔体排放时,刺眼的熔体从排放口大流量飞速涌出,铜溜槽内“砰砰”的响声越来越密集,把靠近炉子熔体入口上方的花纹钢板炸起两米多高。面对可能被炸伤和烫伤的危险,艾萨炉班组的小伙子们果断采取应急措施,操作机械化设备完成紧急堵眼作业。事后分析,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铜溜槽水冷件的设计和制造质量不过关,不能满足换热要求,高温熔体把铜溜槽烧穿后,熔体遇水发生爆炸。试想,如果当时措施采取不及时或者没有人去堵眼,整个电炉的炉顶就有可能被炸毁,后果不堪设想。
  参与缅甸达贡山镍矿建设的各方,首先遭遇的是“野人山”岁月的考验。缅甸常年高温潮湿,最高温度超过摄氏50度。2008年9月27日,中色镍业公司第一批管理人员进入现场,住在由竹条、茅草搭建的茅草屋基地,直到2009年7月21日他们才搬至正式生活区。茅草屋没有热水器、电话,甚至没有饮用水,就更谈不上空调了;喝的水是用牛车从10公里外运送过来的江水;洗澡水是用油桶装上凉水后靠太阳晒热。在中午超过50摄氏度的高温炙烤下,竹凉席太烫不能躺、木沙发不能坐,只能蹲在上面打个盹、稍做休息。这个当年被中国远征军称为“野人山”的地方,虫子比水多。凡在茅草屋生活工作过的人,或多或少的都中过暑、得过肠胃疾病。第一批进入现场的同志,更是有很多人半年内多次患上疟疾。这段岁月,积淀下了不怕苦、不畏难的可贵品质。
  更为严峻的挑战,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刻骨的记忆。
  2011年6月14日,受缅甸国内民族地方武装冲突影响,瑞丽江水电站至达贡山镍矿项目140公里220kV输电线路遭到破坏,达贡山镍矿项目厂区全面停电,试生产被迫中止。该线路是达贡山镍矿的生命线,没有稳定的电力,生产经营无从谈起。经过与有关各方的多次沟通协调,输电线路抢修人员在中色镍业公司的带领下于2011年11月23日进入现场。输电线路沿线,基本上都是原始森林,路况极差,甚至还有野兽出没,更为严重的是,在前往输电线路出事地点的路上,经常能够听到枪炮声。陈忠民,动力厂厂长,中色镍业公司负责抢修的“八勇士”之一,在现场负责抢修。他说:“工程组织有条不紊,但是自然环境的恶劣却无法回避,每天接到的都是哪里又有车陷入泥里了、哪里又冒水了、哪个人又病了的报告。”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抢修小组于2012年1月18日提前完成了东线被损塔基的抢修工作。但2012年2月13日中午时分,中方一辆给63号塔基施工点送饭的越野车发生意外,一个年轻的生命倒在了硝烟中。这是一个在和平年代经受了战争洗礼的项目。在接下来的抢修和验收工作中,中色镍业和云南省火电建设公司参与抢修的干部职工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一人退缩,一些
  同志在出发前留下遗书,真正体现了大无畏的精神。陈忠民写了一首名为《勇往直前》的歌曲,里面有句歌词:“只要心中还有梦想,勇往直前,希望就在前方。”他们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2012年5月8日上午9时46分,达贡山镍矿项目220kV总降压站恢复受电一次成功,标志着输电线路全线恢复畅通,达贡山镍矿成为在缅甸的中资企业中第一个恢复生产的企业。“八勇士”的无畏与牺牲,为达贡山镍矿重燃了光明之火。在达贡山镍矿的史册上,将永远镌刻下“八勇士”的名字:陈忠民、徐峰、叶保恒、王建钢、常培林、吕伟、杨泽华、任晓晋。那个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年轻生命叫:何成宝。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国有色集团奋力拼搏,在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史册上写下了浓重一笔。
  深耕海外的“孺子牛”
  中国有色集团的海外干部职工,既要与艰苦的环境、未知的疾病做斗争,还要忍受长期与家人分隔两地的痛苦。
  2014年8月,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肆虐。9月底,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赞比亚设立的中色赞比亚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即将进入刚果(金)施工KEYI铜矿勘查项目时,刚果(金)已有数十例确诊、疑似的埃博拉病例。面对不利形势,该公司认真分析了项目所在地的形势,认为地区出现埃博拉疫情的机会较小。于是,该公司党支部书记姚锦其领衔的地质及钻探配套的项目组克服了心理障碍,毅然决然地开赴施工现场,在规定的两个多个月时间内如期完成了任务,并迅速撤回暂时安全的赞比亚,为该公司挺进刚果(金)市场打下了漂亮的第一战。
  走出国门,同胞之间的血脉亲情永远无法割舍。每当得知同样身处海外的中国人遭遇困难时,中国有色集团的海外干部职工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共同担当。2015年10月27日,在赞比亚铜带省基特韦市发生了一起入室袭击恶性案件,造成3名华人遇害、3名华人重伤。谦比希铜冶炼公司在接到中赞友谊医院救治伤者急需A型血的消息后,立即派出李波、舒凯、段思华、周青4名青年员工前往医院献血,每人献血500CC。献血结束后,四位青年员工为了不影响工作在短暂休息之后就又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铜冶炼公司总经理范巍指出:“4名员工的爱心,为在赞遭遇困难的同胞点亮了生命的希望,这不仅彰显的是他们个人的高尚品质,更是中国有色集团优秀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
  面对同胞时是义无反顾,面对家人时则是百转柔肠。作为奋战在建筑工地的中国十五冶一线人员,与家人聚少离多是常态。2013年6月,刚果(金)绿纱项目部搅拌站站长王其仕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而当时正值抢工期大干期间,尽管父亲的离世让他潸然泪下,但他仍以项目大局为重,放弃回国奔丧而坚守在现场,他说:“我为了工作不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相信我的父亲会理解我、原谅我。”不仅如此,在人手不足时,他还亲自上搅拌站操作搅拌混凝土,不喊一声苦叫一声累。在刚果(金)各个项目部,还有很多像王其仕一样,家人生病、孩子高考、亲人离世都依然坚守岗位的员工,他们是支撑中国有色集团海外事业最值得敬佩的人。
  虽然有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要克服,但只要回到工作岗位,中国有色集团海外员工个个都是默默耕耘的“孺子牛”。
  在中国有色集团非洲企业中,赞比亚谦比希湿法公司“忠诚谦善,创新实干”的“小黄牛”精神最为人所津津乐道。从基建期到生产期,湿法公司始终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有事故,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假日、星期天,有关人员必须到现场,直到事故处理完成。2012年2月17日,湿法公司输电电缆意外短路,造成全公司停电,时任公司总调度长万永、电积车间主任于文圣、机修车间主任李春华连续在现场工作两天一夜,终于成功地将电缆修复。湿法公司多名员工拒绝了其他单位的高薪聘请,无怨无悔地留在这里工作。正是一批批“小黄牛”的真情付出,湿法公司的事业版图不断拓展,已经由赞比亚起步,逐步向刚果(金)延伸。
  刚果(金)自然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丰富。2012年11月9日,中国有色集团在刚果(金)卢本巴希市设立了中色华鑫马本德矿业公司,湿法公司占60%股份,刚果华鑫公司占40%股份。由该公司投资的刚果(金)马本德年产2万吨阴极铜项目,计划总投资1.48亿美元,建设期15个月。从2013年4月4日正式开工建设算起,该工程整整历时11个月,总投资不超过1亿美元,从规模到建设速度都创造了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新纪录,被称为“非洲森林中的花园式工厂”。湿法公司曲斌设备安装队的成员们忘不了那“只争朝夕、保质量、抢进度”的日日夜夜。该安装队在马本德项目总经理李耀麟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充分发挥模范作用,承担建设重任,以老员工带新员工为依托,使队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保证了项目建设速度。该安装队也因出色的成绩荣膺中国有色集团2013年红旗班组,将奋进拼搏镌刻在非洲大陆。
  当人们回首中国有色集团在海外一个个闪光的发展足迹时,心底总会涌起巨大的钦佩和感慨。“每一个成功的点滴,背后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可亲可敬的员工。”中国有色集团党委副书记许树森话语中满怀敬意。葆有这份精神底色,中国有色集团未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必将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