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灾害治理行业发展情况综述

2016年01月05日 15:2 320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我国属于地质灾害频发国家,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目前国家已制定多项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灾害治理资质评估机制,加强地质灾害治理行业监管力度。因受到行业特点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地质灾害治理行业正处于群雄并起的红海竞争格局。但从长远看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和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地质灾害治理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地质灾害治理行业将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地质灾害治理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大致原因是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局部极端气象异常;地球进入地壳活动频繁期,造成地质变化剧烈;人类对自然界资源的不正确开采与使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造成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
  从近几年的灾害发生情况来看,我国的地质灾害有三大特点: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人们往往感觉不到灾害发生的先兆,而后地质灾害突然发生后会大量地毁坏建筑物、农田、工厂、公路等,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这些特点都使我国的地质防治工作难上加难,同时说明我国的地质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受以上因素驱动,地质灾害治理行业逐渐发展成为关系国计民生和矿山类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行业。
  地质灾害治理行业监管
  我国地质灾害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土资源部及各级地方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部为地质灾害治理行业的中央监管机构,主要负责拟订和制定地质灾害治理行业及市场的相关法规、规章制度、相关行业标准及资质资格标准并监督执行,指导地方国土资源局的相关工作;负责管理地质灾害治理企业的资质管理。
  我国对地质灾害治理企业进行资质管理,根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实施单位资质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的规定,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的资质要求及业务范围均有具体规定。根据规定,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单位,可以相应承揽大、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单位,可以相应承揽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单位,可以相应承揽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
  地质灾害治理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2014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14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0907起,其中滑坡8128起、崩塌1872起、泥石流543起、地面塌陷302起、地裂缝51起、地面沉降11起。造成349人死亡、51人失踪、21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4.1亿元。
  鉴于我国地质灾害频发,人员和经济损失巨大,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治理的关注不断提升,相应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投资规模从2004年17.5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23.5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57%。
  地质灾害治理行业的发展前景
  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地质灾害治理行业的发展速度,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崛起,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地质灾害治理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其增速远远超过国民经济的总体增速。
  2004年以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个数由2247个增长到2013年的36984个,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32%。中央及各级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不论是投入的资金还是新开工的项目数量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由于我国地质灾害频发以及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物损失巨大,预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中央及各级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投入在未来仍然能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到“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强水生态保护,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而不论是工矿废弃地复垦还是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均需要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大投入,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地质灾害治理行业规模依然会处于高速扩张阶段。
  地质灾害治理行业的竞争格局
  地质灾害治理行业目前的行业格局较为特殊,行业内企业以各地方地质矿产局下辖的地质队为主要从业群体,企业性质多为事业单位。上述事业单位大多在从事地质灾害治理相关业务的基础上同时开展矿产类、岩土类、环境评估类的勘查工作,专门从事地质灾害治理相关业务的事业单位数量很少,总体来看事业单位的特点是数量多、业务杂。目前只有少数民营企业开始从事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相关业务,并呈现出数量少、规模小的特点。由于行业内从业主体以事业单位为主,因此,行业内存在比较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某些省份通过不允许异地公司进行备案等形式,限制异地公司参与当地地质灾害治理政府项目的竞争。
  综合上述因素,目前地质灾害治理行业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暂时没有涌现出在规模上较为突出的企业。地质灾害治理行业的投资主体主要为中央政府的财政投入及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企业以自有资金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投入的规模和数量都较少,因此,预计目前的竞争格局在一定程度上还将继续维持下去。此外,我国目前有各类矿山超过10万座,随着国家对矿山修复治理的标准不断提高,在矿山治理领域市场前景值得期待,矿山业主主要为各类企业,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弱于政府类项目,地质灾害治理企业将会在矿山修复治理类项目展开竞争。
  地质灾害治理行业的特点
  易受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影响。地质灾害治理行业的发展状况与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预算支出水平密切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客户为各地方国土资源局,投入资金来源于财政预算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投入对地质灾害治理行业的业务需求和业务结构带来较大影响。
  资金密集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业务运营模式一般为“前期垫付、分期结算、分期收款”,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进展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先行垫付保证金及工程周转金等相应款项,故存在部分资金不能在短期内完全收回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如果项目甲方或发包方不能按时结算或及时付款,将给企业资金周转带来较大的风险。
  人力密集型。地质灾害治理行业具有人才和人力密集的特点,核心业务人员和管理团队的行业经验、专业知识和勤勉尽职对项目方案设计的有效性和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公司的方案设计能力和过往的工程纪录直接影响公司的项目获取。因此,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水平的管理团队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行业内企业对中高端人才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作者单位: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