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微信的科学家——曹春晓

2015年11月17日 9:40 365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钛资讯   作者:

      微信,纯粹的用来玩,玩起就没什么意思了。一家人点点赞,晒晒亲情、爱情、友情,也还将究说得过去,倘若只用来晒,玩久了也没多大意思。
    有不少上了年纪的人不喜欢玩微信,也不懂得怎么去玩。理由是老了,学不会。如果是换作以前,我也会以为是人家老了学不会。现在,我思想发生了改变,不是老了学不会,而是不想去学,甚至是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偏弱。
    最近,接触到了两位八、九十岁的文化工作者和科学家,我发现微信这玩意在他们面前是可以在动动手指中激活大脑思维。那位九十岁的文化工作者是中国有色金属报的第一位总编马家禄,他玩微信相当娴熟。他说,玩微信可以开阔视野。九十岁了与老伴一起旅游订机票都是自己在网上亲自订,根本不用儿女“瞎操心”。
    那位“玩”微信的科学家,把微信“玩”成了学以致用的新生事物,记者常在与他的微信交流中受到启发而产生抒写文字的灵感。他是材料科学家、钛合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
    11月2日上午10时,C919大飞机下线。下午两时,曹院士就把飞机下线的震撼视频发到了我的微信中。那下线场面在曹院士拍摄的微信里真的很壮观。随后采访时,曹院士又把他拍摄的C919大飞机下线照片发了过来,张张照片取景布局都是那么合理,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个科学家热爱生活的激情,在他的镜头里蕴藏着生命的精华。
    记得两年前写《抢占航空工业制高点》采访曹院士时,那时微信尚未成为时尚,QQ是时尚。曹院士说,写好了发我QQ。当时,我就感觉到一个科学家保持鲜活生命源泉的力量是不会排斥新生事物的。不排斥新生事物的心往往是一颗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心。
    在不断与曹院士的微信交流中,我感觉得到曹院士思维的敏捷与事业的执著。我经常在微信里谈对钛工业的看法,曹院士会在微信评论中给我留言,让我感动不已。比如他给我提出了“三航争钛”的思路,指出了当前钛工业困难只是暂时的,相信未来一定会有美好的前景。曹院士在微信中对年轻人的那份关爱与鼓励很让人感动。
    今年4月,亿览网邀请我到昆明在举办的中国钛工业的峰会论坛上主讲我国海绵钛工业发展的思考。当时接到任务,心里忐忑不安,以前从未上过这种全国台面。我把这种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中。曹院士看了微信后留言:一直关注着你,相信你一定发挥得很好。事后正如曹院士的微信评论一样,我发挥得还可以,本来安排半个小时的演讲,最后延长为一个小时。
    点点滴滴中感受曹院士的微信评论,点点滴滴中感悟曹院士那颗年轻的心。今年八十有余的曹院士依然青春洋溢,尤其是在C919大飞机下线中更加能够感受到他那颗年轻的心。
    最近有国内钛圈朋友建议我能否牵头组织一个比较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微信圈,既有学术的氛围又有沙龙的清闲,将行业内的老、中、青智者、仁者、钛行者吸入微信群,倾听不同的声音,产生“钛家争鸣,钛花齐放”的效果。我把这个情况诚恳汇报给曹院士,想聆听他的意见。很快,曹院士回微信:“你的这一想法很好,祝愿钛圈微信圈的活动成功!”这就是来源于微信的鼓励,更是对人生的激励。
    在微信中看到我晒家里儿子、孙子等一家人的照片,曹院士也会在微信留言中留下几句幸福和谐的话语。面对微信这种打破时空的新媒体,如果想保持人生旺盛的生命力,真的不要说自己老了,而应该去主动接受,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不一样的年华。
   “玩”微信的科学家——曹春晓院士,让我懂得了玩中学以致用的生命激情。

责任编辑:于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