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小“铝”在军事和阅兵中的身影

2015年09月10日 8:58 1639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技术   作者:

  阅兵已胜利闭幕,但是带给笔者的震撼远未减弱,本次阅兵所展现的武器装备数量庞大、威武霸气,借此盘点一下在这次阅兵式上的几款明星装备和“小铝”在军事上的身影。
       军用越野车。猛士军用越野车是本次阅兵上的先导,是载着5位将军最先出场的装备,也是每个装备方队前载着领队将军的车,该车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高机动性军用越野车。猛士车在设计制造上攻克了薄壁铝合金壳体的设计和制造难题。通过分体式铝合金壳体驱动桥、大承载大滑移等速万向节半轴、轮边减速器的开发,具有极高的越野性。虽说在军用越野车上名气最大的还数美国的悍马车,但“猛士”车性能却并不输给“悍马”车。猛士在油耗及续航能力、承载能力、动力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平顺性、防雨密封性、维修性、承载系   关键零部件的耐久性、车型的多样化等12项关键指标上完胜美军悍马。
       坦克。“远看炮管吓死人,近看五对负重轮”,这句话是形容陆战之王坦克最突出的特点。以前的重型坦克(现在叫主战坦克)重量可达上百吨,主要采用钢板类装甲,随着新材料的研发,制造成本相对较低、性能优良的氧化铝陶瓷和铝合金装甲开始应用到坦克装甲上,不仅增强了坦克的防护性还减轻了车体重量,大大提高了战场机动性能。而全铝制的坦克也早已崭露头角,目前英国的“毒蝎”式坦克大量应用了铝合金材质,是世界上最轻、最小、速度最快的坦克,有“全铝坦克”之称。
       两栖登陆车。两栖登陆车是抢滩登陆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相比陆战之王,两栖车另一个性能是在水里如同舰船一般灵活机动,能在离岸40公里或更远的舰船上下水实施攻击,因此两栖突击车车体重量要更轻,因而车体采用由铝合金和玻璃纤维强化塑料制造的复合材料,并附加了一些铝合金装甲块,重量轻便、防护能力也很强。
       导弹。导弹是震慑敌人、打击对手抢占战争先机的致命武器。导弹制造中有一种纳米铝材料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纳米铝具有极大的化学反应性,能使发射药燃烧率达到现有发射药的10倍,可使导弹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攻击。本次阅兵展示的“东风”系列导弹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先进武器。远程的“东风”导弹射程超过11200公里,按推进剂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推进剂导弹和液体推进剂导弹,固体推进剂当然离不开具有强大威力的铝热剂和铝热反应。
       无人机和战斗机。无人机和战斗机是保卫蓝天的空中斗士,上月刚刚完成首飞的“彩虹五号”属于中低空长航时无人机,可以执行侦察和打击任务。全身采用复合材料制造,翼展达到20米,可在空中巡航超过30个小时,起飞重量可达3吨,具有900公斤左右的载重能力。这些指标不仅使它堪称国产无人机中的巨人,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战机的先进性与战机的材质有密切的关系,材质紧固、轻便不仅极大地提高战机的性能,还能减轻自重以携带更多的武器和燃料。我国刚研发的最新飞机歼-20隐形战斗机的两翼翅膀材料就是具有韧性好、强度高、抗高温、耐低温等性能的特殊铝材质。
       海军的装备。虽说海军的大型舰船无法直接参与本次阅兵,但是海军的发展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海洋中的装备尤其是军舰不仅要求建造材料要耐压、耐海水腐蚀,更需要极高的强度和轻便性。这些技术要求是一般的建造材料所难以达到的,一般军用巡逻艇净质量约占总质量的40%,要想减轻艇体质量,选择铝材是当前的最佳选择。我国的“辽宁”号航母上就用了大约650吨的5052铝合金与6063铝合金,用于制造仓室内部装饰件与绝热、隔声材料和铝质水密门、窗、盖。铝还具有非磁性,可以制作扫雷艇、潜艇以及特殊用途的防磁船舶。目前世界上最大航空母舰美国“福特舰”,安装的电磁炮发射轨道为铝合金结构,试射炮也是用铝合金制。
       干扰雷达的利器铝箔。除了这些高大上的武器装备外还有一种战争时期天上、海上、地上都需要用到的武器——铝箔,虽然无法在阅兵式上见到但作用却不容小视,早在二战时期盟军就已经开始用铝箔干扰德国的雷达,用飞机在空中投下大量铝箔使德国的雷达顿时失去作用。这个“小铝”长度一般为雷达波长的二分之一,其数量可达几千万根、乃至几亿根之多,抛洒在空中是专门用来干扰雷达的利器。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天安门上的国徽,新中国成立之初,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是木制国徽,1951年,第一枚金属国徽由沈阳第一机器制造厂以铝、铜、锌合金为材质浇铸而出,如今这枚国徽历经风雨,见证着天安门前一次次威武雄伟的阅兵仪式。

责任编辑:zzz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