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再创新低 加息风暴强烈

2015年08月03日 8:59 204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期货

  6 月中下旬以来铜市难有好的表现,7 月初再次下试 2 月份低点,并且下破此价后于低位剧烈震荡。其中 LME 三个月铜下破 5330 美元后见到 5240 美元,反弹至 5722 美元后难以继续反弹,7 月下旬再次测试低点。国内铜与外盘相似,铜价在 7 月初快速下跌,下破 1 月底低点 38890元后见到 37950 元,后有反弹,但在 41000 以上缺少动力,下旬铜价再次走低,见新低 37710 元。
  6 月底 7 月初市场笼罩在希腊债务危机和中国股灾的双重阴影之下,并且在 7 月上旬达到恐慌的地步,在此作用下,铜价三天跌幅接近 10%,此后随着两大问题得到缓解,铜价也得以反弹,但随后对美国将于 9 月加息的预期升温,市场对中国等新兴国家将受重挫的恐慌再次占据市场主导因素,这也导致铜价再次跌至低点附近。除了宏观面外,市场对中国铜消费不佳的担忧也在升温,此时铜矿减产罢工对市场的影响也全然不顾。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宏观面仍是关键。其实,重中之重就是美元的走势或者是美国的货币政策。回顾历史,每次美元走高伴随的都是全球经济的衰退和大宗商品市场的下跌,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只是美国的一次加息便拉高了东南亚危机的大幕,并波及日本、俄罗斯,成为亚洲甚至更大范围的危机。这次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外债高筑,资金大量外流的冲击,97 年的一幕似乎已经开始上演。对于铜的基本面,主要消费在发展中国家,美国的货币政策无疑也成为主导铜消费的关键因素。因此铜价的走势都集中在美元汇率之上。
  从技术上看,铜价仍处于下行通道之中,支持位在 5200 美元和 4800 美元,国内在 38000元、35000 元,在宏观面风险得到缓慢之前,铜市的压力仍会较大。
  一、希腊退欧和中国股灾风险刚过  美联储加息时点又成更大压力
  铜市今年的压力真是屡见不鲜,这也表明目前全球经济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在 6月中旬以后,希腊濒临退欧和中国股灾令全球经济处于恐慌之中,好不容易这些问题在最后时刻得到化解,7 月中下旬有关美国将于 9 月加息的预期又使市场陷入更大的冲击之中。未来美国加息历程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关键因素。
  1.希腊退欧、中国股灾和市场擦肩而过
  希腊问题由来已久,2011 年、2012 年欧债危机对我们并不陌生,但今年 7 月初在希腊发生的事情确实令市场出了一身冷汗。6 月 30 日希腊发生事实性违约,这是发达国家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如此,7 月 5 日希腊公投否决了债务救助方案,引发市场对于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恐惧,至此,希腊退欧进入高潮,7 月 6 日至 8 日期间,欧元区领导人警告,若到周日希腊还拿不出换取救助的更严格改革提案,可能采取史无前例行动,迫使希腊退出欧元区。欧盟委员会主席称,对希腊退出欧元区有详细准备。正是这三天,希腊退欧的可能性几乎达到必然,这对整个市场形成巨大压力。当然最后的结果还是戏剧性的,IMF 和美国介入,希腊在 9 日向欧元区官员提交了一套经济改革提案,并承诺从下周开始进行一部分经济改革,至此希腊退欧的风险才开始消失。
  在希腊问题如火如荼之时,中国的股灾也吸引了全球的眼球,上证综指 6 月在 5166 点见顶后开始暴跌,7 月 8 日跌至 3507 点,跌幅达到 30%。由于有 2 万多亿元的融资盘在里面,国内股市一度上千支股票停盘,上千支股票跌停,市场出现留动性风险。在出台了降息降准,停止检查配资,限制持仓等一系列政策后,中国政府 7 月 8 日掏出“不惜一切代价”这一重型武器、包括中国央行向证金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之后,每日资金流出规模显著放缓,至此,一场大规模的股灾才得以避免。
  希腊和中国问题双重打压下,铜价出现了三天下跌 10%的行情。
  2.美联储加息带来更大的风险
  在希腊和中国问题刚过的第一周,即 7 月 13 日和 16 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在众议院和参议院做了半年度证词,表示年底会开始加息,这使美元利率期货收益率快速上升,对美国将于 9月份加息的可能性快速上升到 50%。2008 年美国开始 QE 并实际零利率以来,大量资金注入发展中国家,美国加息进程的开始令市场担忧大量资金将撤出发展中国家,回流美国,这对目前正处于产能过剩、消费不足等问题的发展中家形成新的冲击。这时美元汇率走高和对中国经济的担忧迅速成为市场的主导因素,铜价再次下试低点。
  从历史上看,美元升值总是伴随着下行经济同期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1997 年亚洲经济危机时,美国在 3 月份加息一次,引发资金大量流出发展中国家,随后引爆了亚洲经济,发生了历史上破坏性巨大的亚洲危机。1997 年 7 月 2 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危机不断蔓延,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纷纷大跌,后又涉及到日本。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最后危机将俄罗斯也拉下马,导致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直到 1998 年年底,这场危机才告以结束。
  以上这一幕似乎在近期已经上演。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之下,美元在 7 月重启涨势,新兴市场货币则跌势沉重。7 月 25 日,亚太货币出现加速下滑,其中澳元对美元刷新 6 年新低,印尼卢比则跌至近 20 年低位,韩元对美元也下跌 0.6%,刷新 3 年新低,泰铢则跌至 2009 年以来最低水平。日内中国国务院表示,将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但未给出具体时间。除了亚太货币之外,拉美货币在第二季度也遭遇到了严重的抛压。过去两个月内,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最为明显的 7 大货币中有 4 个货币来自于拉美国家,许多品种触及或者刷新多年历史新低。
  自五月中旬以来,哥伦比亚比索对美元贬值 12%,7 月 25 日已经刷新 11 年新低至 2737.87。原油价格走低导致该国经常帐赤字走扩至 16 年最大水平。智利比索紧随其后,本月对美元跌至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其主要出口产品铜同样出现暴跌。巴西雷亚尔同样表现不佳。
  在去年暴跌之后,雷亚尔一度出现短暂的反弹,不过随着该国经济数据呈现更为疲软的态势,该品种 2015 年至今跌幅已经达到了 16.6%,为拉美货币年内贬值之最。
  这场风波似乎已经开始,难以避免,这种冲击让人不寒而栗,中国国务院表示将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同时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仍会像 1997 年一样起到坚实的作用。近期中金公司最新报告称,中国近 4 万亿美元的外储中,有近 1 万亿美元的外储已被用于支持国家的战略性发展和投资,基于外汇投资、干预、估值等因素,未来外储数额可能还会继续下降,但前外储仍足以应对国际收支冲击。
  风暴迎面扑来,全球经济是否二次进入衰退将决定铜价是否会决定性下破 90%现金企业成本线 5300 美元附近的位置。
  二、全球铜库存增加 淡季加消费担忧
  全球三大交易所库存在 4 月初达到 60.68 万吨后一路走低,至 6 月 26 日最低至 45.23 万吨,其中国内库存减少一半至 11.3 万吨,LME 也减少 2 万余吨。但此后库存开始再次向上,三大交易所库存达到 48.2 万吨,7 月份增加了 3 万吨,其中 LME 达到 34.3 万吨,增中 3.3 万吨,COMEX增加 8600 吨,中国降至 10.1 万吨,减少 1.1 万吨。整体来看,7 月份是消费淡季,库存增加属于正常情况,结构性来看,中国铜库存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国内现货升水达到今年的最高水平,7 月 24 日达到 360-420 元,进口利润也超过 400 元,可见国内现货供应一直处于偏紧的状态。
  不仅如此,6、7 月份出现了减产罢工等事件,铜市对此不予理采,宏观面的风险因素和对经济的担忧成为主导因素。这里我们只客观地谈及消费及供应情况,等待宏观面平静后,这些才可能引起市场关注。
  1.铜消费仍然疲软 但未继续恶化
  中国铜消费一直表现不太好,虽然在 3、4 月份有所反复,但 5 月份空调、电缆行业提前进入淡季导致了铜价在 5 月份便开始下跌。至 7 月份,铜价已经回到 1 月份低点附近,从消费上讲,虽然铜消费确实疲软,但整体情况好于年初水平。我们结合统计局和企业的情况进行一下介绍。
  先说一下空调。空调行业在前两个月的降幅为 7%,到 6 月份的累计升幅为 2.78%,分月份来看,5 月份空调同比增加 0.5%,6 月份同比增长 6.2%,可以看到,虽然空调产量增幅放缓,但仍好于年初的水平,我们与空调企业了解的情况,空调产量的降幅不会超过年初的水平。
  再说电缆行业。统计局的数据一直很难与电缆厂的情况配合到一起,这可能与统计数据加入了导线的成份有关。我们分电缆的主要消费行业,国网、固定投资、房地产竣工、铁道投资几个方面来看。先看国家电网投资的完成情况,前 2 个月国家电网投资完成量同比为下降17.25%,到前 6 个月,累计降降缩小到 0.77%,且为今年以为最小跌幅,根据前 5 个月降幅为6.25%来看,6 月份的增加了 17%。这与我们与企业了解的情况相似,即国网在下半年执行定单量增加,并将上半年未完成的定单拿到下半年来完成。因此下半年国网执行定单量将同比出现大幅增加,无疑这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增量。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在 6 月份止跌,当然因为电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应有滞后性,目前在这方面的需求增幅仍在下滑。从房地产来讲,房地产投资增幅降速放缓,但对电缆需求影响最大的在于房屋竣工面积,目前这一数据继续为降至-13.8%,表明这方面的需求仍在走弱。铁路投资呈现快速增长之势,前 6 个月增幅为 18.9%,高于去年同期的 14.2%。所以整体来看,电缆行业仍然疲软,但情况并未较前 2 个月的情况继续恶化。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 7 月份以后的情况,因为 7 月份中国出现了股市的异动,再加上最近全球投行纷纷唱空中国,这是否会对中国经济和消费产生影响还不得而知。这也是铜市最大的风险因素。
  2.铜矿产量继续受到影响 供应上增长不如预期
  对于铜的供应而言,我们认为铜矿产量不如预期仍是市场最大的问题。上半年铜矿产量下调幅度超过 20 万吨,这主是是 1 月下旬 BHP 下属 Olympic Dam 因电力设备出现问题宣布减产6-7 万吨,3 月中旬智利暴雨造成 160 万吨产能一度停产,智利下调产量 6 万吨。除此外,在 6月份智利再次下调铜产量 6 万吨,从 5 月份预期的 594 万吨下调至 588 万吨。这些在我们最近跟踪的矿业产量中也得到体现。
  到目前为止,我们将八大铜矿产量扩大到九大铜矿,目前有 4 家铜矿发表了数据,分别为BHP、英美资源、Freeport、淡水河谷。四家同比为增产 0.44%。其中值得关注的是 BHP 的数据。
  BHP2015 财年铜总产量为 170.8 万吨,变化不大,Olympic Dam 停产的影响被 Escondida 全部抵消。但 2016 财年 BHP 产量将下降 12%至 150 万吨。这主要会受到 Escondida 铜矿的影响。Escondida是全球最大的露天铜矿,2015 财年增产 6%达到 123 万吨,原因是卡车利用率提高了 11%和较高的矿品位,这超过了严重的暴雨天气、供水限制、罢工和北智利电力不足的影响。但 2016 年Escondida 产量会在 94 万吨,因为虽然扩产工程一期投产可以使产量增加和经营改善,但只能部分抵消品位下降 27%的影响。BHP 在未来一年中将减产 20 万吨。
  另外英美资源二季度铜产量降低 5%至 18.45 万吨,但相对于 2015 年一季度高出 7%。LosBronces 产量下降 8%,主要原因是一号厂暂时关闭影响了产量以及 Confluencia 加工厂分别为 29天和 8 天的水储备管理。预期供水限制今年的开采和加工计划。全年产量依旧取决于后半年的天气情况。Collahuasi 产量下降 8%,原因是检测出地震后两条更小的生产线限产,该问题在 2015年下半年正得到解决。
  此外,因为赞比亚税收和电力问题,最近赞比亚又大幅下调今年产量的预期,6 月上旬,赞比亚矿产能源部长声称,由于税务争端等问题拖延产出,赞比亚 2015 年产量或将不及去年,2014 年赞比亚铜产量为 70.8 万吨。可见未来铜矿的产量仍会受到天气影响。三季度铜矿加工费下降 10%也体现了这一点。
  中国铜产量在 6 月份增幅扩大,同比增长 13.14%,达到 69.51 万吨,但从日产量上看,除了有新产能投放的原因外,基数是一个主要原因,第四季度中国铜产量增幅将出现大的回落。
  不仅如此,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中国铜基本面已经严重短缺,前 6 个月,中国铜产量与净进口量的总和为 533.67 万吨,同比去年同期的 525 万吨只增加了 8 万余吨,而去年同期为增加 84 万吨。中国一年铜消费量在 900 万吨,即使全年最差,也会增长 3%,即 30 万吨,而目前的增加量不足 10 万吨,可见今年国内供应紧张的局面已然形成,这也是近期国内现货高升水和进口窗口打开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淡季铜库存小幅增加,并且主要体现在 LME,但未来中国铜进口的增加将会给外盘带来支撑。从全球来看,基本面过剩量会在 20 万吨左右。
  三、下半年铜价焦点在于美元加息的影响
  综上所述,从全年铜的基本面来看,目前仍维持在过剩 20 万吨左右,中国铜基本面已然紧张,这使得铜价重心下移幅度应该在 15%以内,也就是在去年 6800 的基础上会维持在 6000 美元以上。但市场的不定因素在于美元加息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上,也就是全球经济是否会出现二次衰退,如果不能避免,那么无疑基本面将会大大改变,铜价下跌幅度也会大幅下移,从成本的角度而言,铜价 90%成本线 5200/000 美元是否有效成焦点。
  从技术上看,铜价仍处于下行通道之中,支持位在 5200 美元和 4800 美元,国内在 38000元、35000 元,在宏观面风险得到缓慢之前,铜市的压力仍会较大。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