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暴跌 如何危中寻机

2015年07月27日 9:14 233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期货

  最近大宗商品暴跌,带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似乎有点“金融危机第二波”的味道。
  黄金。7月21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旗下COMEX黄金在亚市早盘,2分钟内跌去60美元,击穿1100美元重要心理关口,创5年新低。
  原油。7月23日,原油9月期货价格跌破50美元/桶大关。
  金属。7月22日,铜价下跌89.50美元,创6年新低;镍价下跌195美元,锌价回落35美元,铝价跌至6年低点。
  近来,包括咖啡、小麦、铜、镍等22种大宗商品的价格创13年新低。加上早已漫漫长跌的铁矿石和煤炭,全球大宗商品可以说情景凄惨。
  业内人士分析,此轮大宗商品暴跌,主要受美国加息预期和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也与伊朗原油供应增加的预期有关。我们以为,除了这些原因,还应该与世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的深层次原因有关。
  如果简单划分,欧美等发达地区以服务业为主导,中国作为中等发达国家以制造业为主导,南非、智利、阿根廷等不够发达国家以矿业、农业等为主导。发达国家出现某种“产业空心化”的倾向,加工能力弱化;中国加工能力过剩,正在“去产能化”;欠发达国家囿于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加工能力不足。发达国家加工能力的“过时”、中国加工能力的“过剩”、欠发达国家加工能力的“过低”,使得世界范围的大宗商品供应与加工能力失衡,供大于求,才造成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
  由此可见,当前大宗商品的暴跌不是仅仅缘于个别偶然因素,而是有很深刻的世界经济产业分工背景的。所以,大宗商品要想走出泥潭,就需要很长时间,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中国经济放缓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低,进而冲击了从巴西到墨西哥直至南非等的基础原材料出口国。
  在大宗商品溃败的同时,新兴市场货币正以“自由落体”的速度贬值。
  彭博汇总的追溯至1999年的数据显示,一项由主要发展中国家货币组成的指数本周跌至纪录新低,过去一年的累计跌幅达到19%。俄罗斯卢布、哥伦比亚比索和巴西雷亚尔更是超过30%,“熊”居前列。泰铢和韩元等亚太新兴货币近期跌幅也相当惊人。
  不仅如此,上周又有新西兰联储和加拿大央行宣布降息,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大潮此起彼伏。有分析甚至预言,一些新兴市场货币在今年下半年将出现猛烈下跌。
  中国怎么办?
  从不利方面看,大宗商品的走低势必影响中国相关产业的利润,加大稳增长的压力;从有利方面看,石油等重要原材料价格走低将降低中国企业的加工成本,而摊薄的利润将加速去产能化。更大的机遇在于,中国可以利用大宗商品走低的时机,加大在世界范围的资源布局,并与富余产能输出有机结合起来。现在看来,“一带一路”所拉动的对外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强周边国家的加工能力,改善大宗商品供求关系,而且有利于中国的产业转型,意义非凡。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