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求实 开拓奉献

记北矿院优秀技术团队“矿山院磨机负荷监测系统开发团队”

2015年06月15日 8:44 252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技术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磨机负荷监测系统开发团队成立于2006年,主要任务是开发基于振动测量的磨机负荷监测系统并实现相关技术的推广和产品化。面对国外技术公司的保密与封锁,该团队完全依靠自主创新,研发了磨机负荷监测技术。2010年完成了工业样机的原理验证,2011年实现了连续9个月无故障工业试验,2012~2014年完成从1000t/d到22500t/d的多台工业球磨机、半自磨机和自磨机的安装调试,年均有效投用率超过90%。系统在磨矿生产的节能降耗、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减员增效、提高生产安全系数等方面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至目前,该开发团队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6篇。该技术所属的两个国家“863”计划项目均通过验收,并在2014年获得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磨机运行状态监测一直是国内外矿业技术研究的难题,实时有效地检测和控制球磨机的工作状态对于整个选矿流程运行的稳定和高效具有重要的意义。磨机负荷监测技术是国际矿业技术联盟(AMIRA International)立项的科研项目,并从2006年开始封锁该项技术的信息发布。
  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国内的技术空白,该开发团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依靠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在选矿行业检测领域多年的经验累积,从零开始,完成了磨机负荷监测方法核心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工作,并自主开发出了基于筒壁振动信号的球磨机负荷监测系统,在国内首次获取了工业现场球磨机和半自磨机的筒壁振动信号,建立了磨机生产过程数据库。
  开发团队将检测技术与选矿行业密切结合,积极承担国家项目,发挥创新先锋队作用。在过去的近10年来,该团队分别承担了“十一五”863计划《半自磨/球磨机负荷监测技术研究》(2006AA060202)课题和“十二五”863计划《在线分析技术仪器化研究与应用示范》(2011AA060201)等课题的相关工作,完成了核心技术和设备产品化的过程,目前所有课题均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求实奉献 百折不挠
  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开发团队在信号高精度采集、设备无线供电和信号特征参数分析等方面遇到了多个技术难题,也经历了许多挫折,但是面对困难,团队成员始终没有放弃,他们脚踏实地,一个难点一个难点的攻克,一个方案一个方案的论证实验,最终按时完后了全部的研发任务。
  而在产品的工业试验和技术推广阶段,开发团队也同样遇到了挑战。由于磨机是整个选矿厂的核心设备,磨机的运转效率和时间是决定整个选厂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停机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和试验,而且在试验开始后也无法在对磨机上的设备进行调试和维护,只有等到选厂定期的设备检修时才能停机操作,而每次磨机维护的周期一般都大于半年,停机的时间也非常短暂,这使得每次试验的机会都非常珍贵,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会导致试验的周期延长半年。面对种种压力,开发团队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他们经常都是通宵达旦的守在磨机旁边,利用现场工人操作的每个间歇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改进,开发团队实现了技术的产品化,并将系统应用到了山东黄金集团、江西铜矿集团和紫金集团等7个选矿厂的球磨机和半自磨机控制中,解决了恶劣环境下的可靠安装和稳定运行等技术难题。
  开拓思路 广泛合作
  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开发团队与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在工业检测技术、过程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仿真建模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合作,拓宽了思路,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催化了技术的最终实现。
  而在工业试验和成果转化阶段,开发团队与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矿集团和紫金集团等国内大型矿山企业合作,依托真实的工业环境,结合现场操作人员丰富的实际经验,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及时发现并改进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监测技术,有效地克服了磨机衬板磨损导致特征值漂移的影响,为生产操作人员提供了直观、可靠的生产过程监测工具,促进了自动化检测与控制技术在选矿行业的应用。
  在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过程中,开发团队精诚合作、全力以赴,在选矿行业自动化检测和控制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创新务实、锐意进取的研发理念。
  (杨佳伟)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